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全力做好就业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了就业就稳住了千家万户的“饭碗”,但菏泽市就业岗位不足,就业形势严峻。本文分析了菏泽市就业工作的特点及就业困难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向好,促进就业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菏泽市 就业形势 就业措施
  菏泽市2019年末户籍人口102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约1/10,经济总量341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不足1/20。人口大市、经济弱市的特点,造就了菏泽市就业岗位不足,就业形势严峻。菏泽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政策,多措并举,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动能,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保持了就业局势稳定,促进了就业工作健康发展。
  一、就业工作特点
  (一)市场线上招聘。春节后至今,全市共有3072家用人单位参加线上招聘,发布岗位信息134275个,涉及主要工种有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市场营销等,59893人(次)通过线上求职,达成就业意向1176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求职人数比去年线下线上之和减少13%。
  (二)设立企业用工服务专员。为保证企业返岗复工达产,全市人社系统为1930户重点企业设立了用工服务专员358名。按照“无需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原则,及时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用工情况,宣讲解读就业用工、社保等优惠扶持政策,对企业缺工的免费为企业招聘人才,缺少流动资金的,帮助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春节以来,为各类个人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05笔2.03亿元。为菏泽市瑞富康医药用品有限公司等6家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00万元。
  (三)就近就地就业增加明显。近几年,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归雁经济,随着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大项目建设日益增多,带动了全市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目前我市市内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每年增加约10万人。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返乡务工人员的增加,就近就地转移人数将呈进一步加快增长趋势。
  (四)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一方面,一些求职者技能偏低,期望值较高,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对技能、高技能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熟练技工、高级技工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技能人才供求失衡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成为就业工作的主要矛盾。
  (五)劳动者就业观念滞后。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择业意识陈旧,择业定位不够准确,非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收入民营企业不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
  (六)一线操作人员面临着年龄断层。一线流水线岗位不需要高学历,但想招到年轻、有基本技能的普通工人并不容易。与老一辈务工者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生活品质和工作环境,他们对工作条件、薪酬待遇和企业文化要求更高,“甩手不干”的现象成为常态,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企业凝聚力。
  二、就业困难及问题
  (一)就业岗位压力大。我市部分行业和企业延迟复工、开工不足,特别是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文化娱乐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对企业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部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得不关门停产或裁员,导致就业岗位明显减少。
  (二)就业总量压力大。2020年全市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达到13万人,其中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约9万人,去年结转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8万人,当年新增失业人员约2.3万人,预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3.5万人将无法就业。
  (三)就业资金支付压力大。稳经济、保就业,需要大量的就业资金支持。中央、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稳就业、促就业的政策措施,扩大了就业资金支出范围,增加了就业资金支出渠道,加大了就业资金支出总量。而年初省安排就业专项资金时没有把增加的这部分补贴列人财政预算,市县财政又十分困难,确保就业资金按政策兑现十分困难。
  (四)创业主体和创业领域有待突破。相比沿海发达城市,我市相当一部分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创业技能不高,创业瓶颈难以突破;优秀企业家数量少,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总量不足;高尖端领域创业欠缺,合适的创业项目和创业范围有限。
  (五)就业与培训衔接不够紧密。一是由于条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现有培训专业缺乏广泛性,不能及时根据就业需求增设或调整专业。二是由于当前部分企业“招工难”,造成劳动者培训积极性不高,是否参加培训对就业、工资影响不大。三是部分企业侧重经济效益,割白职工流失,不愿组织职工培训。职工和企业对技能培训都不积极,是造成“就业难”和“招聘难”的主要原因。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稳就业就是稳经济、稳大局,就是保民生、保稳定,要继续把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精准打好稳就业的“组合拳”,确保就业局势招濒稳定。
  (一)充分发挥政策效力稳定就业。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政策精神和稳定扩大就业的长期性政策部署,用好各项奖补资金,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促进企业稳定和吸纳就业。
  (二)突出重点群体帮扶就业。鼓励支持农民工返岗复工,通过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平台等途径,尽快帮助农民工返岗或在当地就业创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实施就业援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三)鼓励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等为载体和抓手,打造吸引人才聚集的“洼地”。对各类创业人员,强化平台、政策、资金、税费、场地等支撑,提供低成本、多要素、便利化创业服务,让创业变得更容易、更便捷,不断做大做强“创业”这篇文章。
  (四)优化培训服务促进就業。全面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在线培训供给、扩大在线培训规模,帮助劳动者“足不出户免费学技能”。推动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做好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开展符合当地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提高就业能力。
  (五)防范化解风险减少失业。建立企业用工情况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失业预警信息,严密防范区域性、行业性、规模性失业风险。
  (六)加大资金筹集力度支持就业。为做好返岗复工、稳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工作,省、市相继出台系列稳就业政策,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策得到落实。
  (七)创新服务方式高效就业。着力转变工作理念,善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方式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智慧人社”建设,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为各类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全面的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54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