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考研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解贵州大学学生考研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Lo -gistic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样本数据得出贵大学生具有考研意愿的学生比例为44.2%,处于较高的水平,但并不排除个别学院學生考研意愿较低的情况存在。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学生年级、考研了解程度、是否有明确考研计划安排等个人因素。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正确引导该校大学生对待“考研热”这一问题。
  【关键词】考研意愿 因素分析 Logistic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大学本科教育的大众化、就业竞争的激烈化以及各职业岗位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读研成为广大学生提升自我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据教育部数据公布,17年至20年,考研人数年均增长率约为18%,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341万考生,首次突破300万,同比19年增长17.5%。
  与“考研热”凸显的高校相比,贵州大学学生因自身情况与所处环境的特征而表现出较低的考研意愿。当下金融、经济是考研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而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019届毕业生考研率仅为13.5%。本文将对贵州大学学生调查资料进行处理,建立logistics模型对贵州大学学生考研意愿影响因素展开论证,找出影响贵州大学学生考研意愿的决定性因素,并针对得出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贵州大学学生考研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之提出解决对策及方案。
  二、调查概述
  1、调查对象
  选取贵州大学700名学生,占贵州大学在校人数为3.29%,发放问卷共7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674份,问卷有效率为96.29%。
  2、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接受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主要内容为: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考研意愿、目的以及环境情况这三个方面。
  3、数据整理与分析
  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整体统计,运用Logistic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学生考研意愿的主要因素。
  4、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当下大学生考验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考研意愿的普遍因素。在结合全国大学生考研现状的基础上,调查研究贵州省贵州大学学生考研意愿整体状况。主要步骤为:编制针对贵州大学学生考研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回收调查问卷并汇总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变量相关性分析与检验、分析并总结贵大学生考研中存在的问题,为之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贵州大学实地调查问卷汇总,共674组有效数据,数据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以及学校对在校学生考研的态度这三方面。调查对象中,属贵州省户籍的学生人数为541;男生人数为303人,女生人数为371人:大一学生占比8.60%,大二学生占比46.40%,大三学生占比45.00%:理工类专业学生人数占比51.90%,社科类学生人数占比24.20%,其余专业人数占比均小于10%。
  如表1所示,明确表示无考研意愿的学生有104人,40.06%学生考研意愿不明确,18.40%的学生有较强的考研意愿,25.80%的学生表示确定要考研,且其中有明确目标的人数占比为58.05%。此可以得出贵州大学学生考研意愿整体较高,但不排除会出现类似于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的考研意愿偏低的情况。
  2、多因素分析:
  下表为多因素模型拟合信息表,读取最后一列,显著性值为0小于0.05,说明模型有统计意义,模型通过检验。
  将674组数据按是否考研分成考研组与不考研组,多因素分析汇总如表2所示。
  由模型似然比检验表可知,最终进入模型的效应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排名、考研了解程度考研、愿意支付的经济成本、是否有明确的考研计划等学生个人因素。此外有父母职业、父母对考研所持态度、家庭收入等家庭因素,以及学校对考研的支持力度、专业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等学校因素,如是否开展相关讲座,自习室与图书馆等硬件设施。
  第四列似然比检验的显著性数值表明,只有四个自变量对模型构成不具有显著贡献,即性别因素,家庭收入,学校对考研的支持力度和专业课程安排的合理程度,并且年级、专业、考研了解程度与是否有明确考研计划等因素对考研意愿影响较大。模型整体模拟结果表明考研意愿程度与家庭和校方等外界因素相关性不大,这也与本校实际情况也相符,大二学生尤其是大三学生考研意愿比较强烈,且越是了解考研的和有明确考研计划的学生考研意愿愈加强烈。
  最后两列为参数估计及其显著性,此表列出不同分类水平的自变量对考研意愿四大程度选择的影响检验,是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非常重要的结果。
  第五列B值,是各自变量不同分类水平在模型中的系数,正负符号表明它们与考研意愿的正反比关系。第六列是瓦尔德检验显著性值,此值小于0.05说明对应自变量的系数具有统计意义,对因变量不同分类水平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具体分析如,性别、家庭、学校等因素在P<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通过,这与前面分析的似然比结果一致。考研意愿程度分为考研意愿为不确定、考研意愿为要考试,考研意愿较强以及考研意愿为确定四者相比,大三的学生和排名靠前的学生更偏向于选择考研意愿较强或确定考试。
  首先是因为大三临近毕业,学生必须在找工作和继续深造面前做一个果断选择,其次因为成绩靠前的同学本身读研意愿强烈。再看考研意愿了解程度与是否有考研明确计划,两者在所有因素中对考研意愿影响程度最大,因为此因素在某种程度上算是考研前期准备。
  1、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念
  大学毕业生的“考研热”备受关注,在某种意义上,大学生追求学术研究的精神值得肯定,意味着我国教育事业将达到一个高水平,也表明了社会对高学历的重视程度。
  但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多数大学毕业生考研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追求学术研究,而是为了逃避当前的就业压力而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是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的、错误的、盲目从众跟风考研的心理。
  所以应该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提早做好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念,更加客观的认识考研对自身的利弊影响,避免学生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自身出发,不盲目跟随大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加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在设置学科方面,应该以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依据,考虑市场需求和学校自身优势,追求“小而精”而不应盲目追求“大而全”。
  让大学生在学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掌握实践技能,从而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在培养学生方面,应该注重大学生专业课技能,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同时,高校应该大力开展职业规划讲座,尽早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引导,帮助学生群体“因人制宜”的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把握人生每个阶段。
  3、用人单位应该实事求是,据实际情况引入人才
  近年来,用人单位招聘盲目攀比,跟随大流招聘研究生学历人才,而将大量本科生拒之门外。
  而在实际工作内容中却是本科生以下学历都能完成,这不仅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且可能诱使大量因逃避就业压力的本科生而选择读研,从而拉低研究生质量。
  用人单位应该从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工作岗位,招聘适合的人才,不应该注重学历,轻能力,不仅可以节约大量人力资源成本,也可以节约许多高学历人才资源,用人单位走出盲目攀比的误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才的学历与能力不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余秀萍.大学生考研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4):19 -Z1
  [2]刘建琦.大学生考研意愿研究——基于科学引导视角[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9):25-26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SRT计划”项目,贵大SRT字(2018)124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56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