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在高校都在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项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健康内容,这对提高大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起到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高校都通过组织体育社团建设,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希望为研究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社团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心理健康几乎是一切职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如何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是我们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体育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也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符合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1.研究目的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国内外许多研究成果表明体育活动在降低应激、调节情绪、减轻焦虑、缓解抑郁、提高自我理念、增强心理的健康程度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效果也许是其他许多手段与方法无法替代的。现阶段,高校体育社团具有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学生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鼓励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发课外体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培养。而高校体育社团既能在身体健康和发展兴趣方面满足大学生需要也能对不同心理症状的人具有干预和改善作用。本研究通过指导一些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对具有心理不良倾向的大学生进行一些心理症状干预及改善,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高校群体活动的开展和丰富校园文化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2.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2.1 消除疲劳,疏导心理。体育社团活动体现了健康性、娱乐性和知识性,但同时又不乏竞技性。在社团活动中由于注意的转移,因而能使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休息,从而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
  2.2 体验乐趣,缓解压力。体育社团成员是由于兴趣爱好而自觉自愿地来参加体育活动,加上没有考试等一系列障碍与压力,因而往往可以获得很多体育课中所得不到的快乐,学生也更容易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与快感,从而使自己身心愉悦。从对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的随机抽查,有89.7%的同学表示通过参加体育社团使自己性格更开朗、心态更平和。
  2.3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的发展。体育社团是真正做到学生自己是主人,社团活动内容大多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定,因而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个性的形成。在社团活动中,同学之间常常交流技能战术,有些同学成为了传授技能的骨干,或者一场比赛的组织者、指挥者,在活动中培养了综合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被调查同学中有77.9%表示自己的身、心、智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4 有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在社团中可以接触到许多专业以外的同学,扩大了视野增加了人生经验。在社团活动中学会与人各种交往,学会合作创新,学会公平竞争,学会了做人的品质,从而培养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他们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与人相处。
  3.通过体育社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措施
  首先,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體育社团,但要加强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使社团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学生自发、自由、自主,从而激发参与者的活动热情,满足个性发展需要,有利于身心健康。其次,学校应尊重和维护学生体育社团,并给予活动场地、活动经费、师资指导等方面的适当支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从而活跃了校园体育文化,弘扬了体育精神与体育价值观。最后,学工部、团委和体育部共同扶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社团,使体育社团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从技能练习、项目策划、组织竞赛、活动创新等多种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健身之外的人际关系协调、审美情趣的提升,体育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健康的综合性人才。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是未来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和群体活动开展的有效手段。高校体育课可与学生体育社团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所学能很好地在体育社团中进行实践与应用,从而有利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对生活节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人表现出较强的自制、快乐、超越、坚韧、敏锐、自信、合群和从容不迫的心理调节能力。人们在不间断的体育锻炼中可以提高人体对快节奏生活中应变能力和耐挫能力,也可以克服对开节奏生活的抵触、恐惧、怨烦和焦虑等心理障碍,可以稳定心理情绪,抑制身心紧张。
  参考文献:
  [1]闻扬,杜力萍.体育社团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张道荣,赵继明.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02).
  [3]陈华东,钞飞侠,陆光平.论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S1).
  [4]张兰君,李娜,王颖.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体育运动干预实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07)
  [5]方敏,江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锻炼强度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2(03)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影响研究,课题编号:ZJC13180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56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