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趋同管理视角下高校在华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同管理”已经成为今后国际学生管理的基本方向。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是高校国际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学生教育以及提升国际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从趋同管理出发,从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等角度探析高校在华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并为在华国际学生管理和高校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
  【關键词】趋同管理;在华国际学生;学生组织;学生活动
  一、引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长比例为0.62%(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教育部在2010年颁布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加强中国法律法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帮助来华留学人员客观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趋同管理’是学界针对留学生工作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即所谓‘校内管理校园化,校外管理社会化’,目的是让留学生在校园内外享受与中国学生同等的‘国民待遇’,最终达到中外学生管理的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大部分高校为了避免产生问题,对国际学生多实行特殊化管理。但是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只有进一步推行和发展中外学生趋同管理,尽量打破中外学生之间的隔阂,才能紧跟世界高校国际化的步伐。趋同管理绝非一味地等同管理,而是强调尽量将国际学生充分纳入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同时,尊重和保护国际学生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保持同中有异。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在高校国际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二者是锻炼国际学生能力、帮助国际学生适应跨文化环境、加强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以及凝聚力的重要形式,更是中外学生趋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即从趋同化管理这一理念出发,从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等角度探析高校在华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以期为在华国际学生管理和高校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
  二、高校发展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的意义
  1.提高学生汉语言能力,创建来华国际学生汉语第二课堂
  克拉伸认为语言学习是“有意识的学习”,语言习得是“无意识的学习”。幼儿和成年人都有语言习得,“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习得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学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比较少,但学习的效果是不确定的,不一定能获得语言交际的能力,至于能达到说母语水平的则为数更少。” 国际学生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学习很大程度上是词汇、语音和语法的记忆和操练,即使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设置交际情景也不能完全满足习得的语言环境,这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至今沉浸式教学法盛久不衰的原因。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完美的自然语言环境,能够很好地弥补学生在课堂中习得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参与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加大汉语输入,利用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规律监控自己的语言输出,不断纠正问题。同时,在活动中创造的轻松、愉快和平等的氛围也能够帮助学生减少焦虑,进一步增加双方的语言输入。由此可见,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是在华国际学生重要的汉语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语言习得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构建跨文化认同,缓解跨文化冲突,克服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是人们突然失去了熟悉的社会文化符号和标志以及要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所导致的一种精神焦虑。” 文化休克的适应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到兴奋,能够友好地与当地人交往的“蜜月期”;焦虑、沮丧、愤怒、思乡和孤独,产生交流障碍的“敌意/僵持阶段”;开始习惯新文化,生活逐步走向正轨的“恢复/调整期”;既适应新文化又保留原有文化特点的适应/掌握阶段,也被称作双文化阶段。国际学生度过“蜜月期”,进入“敌意/僵持阶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照顾,无法与外界有效沟通,就会长期停滞于第二阶段而无法进入第三阶段,导致孤独、焦虑、愤怒和沮丧的加剧。一些国际学生会出现抑郁倾向,甚至有学生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如果我们在学生来华之后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或者直接建立专门的留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为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分散学生注意力,增长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不同国家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和了解目的语国文化,克服文化休克,尽快走出“敌意/僵持阶段”,从而全身心投入到语言和专业学习中。
  3.完善在华国际学生管理制度和培养体系
  我国自开始招收国际学生以来,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但是管理制度和体系都不够完善,人员分工不明确,国际学生组织和活动较少。在这一点上,欧美国家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和完备的体系。英国高校国际学生工作的宗旨是以学生体验为本,形成了专业化团队管理、国内外学生趋同和建立学生社团等方面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和体系。美国高校建立了完整的国际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包括设置国际学生事务部、趋同化管理与服务以及发展国际学生社交网络。可以说,国际学生活动和学生组织是高校国际学生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4.增强国际学生内部凝聚力,提高留管工作效率
  在各项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过程中,国际学生们相互探讨,密切交流与合作,互帮互助,能够很大程度上弱化国家与文化的差异,帮助国际学生迅速建立信任和友谊,加强国际学生内部的凝聚力,增强国际学生在华生活的稳定性。此外,留管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增强与国际学生的联系,时刻关注国际学生在华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及时发问题,进行关心与帮助,从而提高留管工作的深入性与细致性,有效降低留管工作难度,同时提高留管工作效率。
  三、高校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笔者考察了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排名靠前的二十所高校国际教育学院(不同高校名称不同)和国际交流处官网,对其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进行调查,从而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我国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现状。这二十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一)国际学生活动类型
  1.语言文化实践类活动
  语言文化实践类活动是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组织的国际学生活动,一般为组织中外师生前往一些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和景点,通过旅游体验了解中国文化,提高汉语水平,同时增进中外师生交流。比如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语言实践类活动分为文化课程和文化考察两大类,文化課程包括对各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文化考察主要通过游览文化古迹,让国际学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亲身体验中华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都会定期举办语言文化实践类活动,延伸国际学生第二课堂。
  2.竞赛类活动
  竞赛类活动主要分为汉语比赛类活动和文体竞赛类活动,此类活动在国内高校亦非常普遍,比如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的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留学生汉语大赛、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留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北京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羽毛球友谊赛,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生板球赛,山东大学国际学生时装设计大赛等。其竞赛类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国际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以赛促学,同时丰富国际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和精进他们的才艺特长,让国际学生在竞技中增进交流。
  3.文艺表演类
  此类活动是中外学生交流的重要形式,一般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晚会、国际文化节等方式进行。例如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学生嘉年华,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快乐汉语大舞台,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部外国留学生汉语汇报演出等等。此类活动一方面能够展现高校的文化多样性和国际化办学水准,提升高校国际化氛围;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各国学生加深对彼此的理解,促进交流与合作。
  4.实践类活动
  此类活动指志愿服务以及就业创业类活动,此类活动开设并不普遍。如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国际志愿者担当文化经典义务讲解员,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定期组织国际学生参观当地著名企业,武汉大学组织国际学生参观当地中小学,以及联系当地企业开展国际学生招聘宣讲会,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就业指导讲座等。此类活动有助于加强对国际学生的素质教育,帮助国际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增强国际学生适应中国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国际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5.文化讲座和学术类活动
  学术类活动指通过开展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国际学生增长专业知识,增强科研能力,拓展学术视野的活动。此类活动在各高校开展较少,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的发展以及国际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目前一些学术水平较高,科研环境较好的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国际学生学术科研活动的特殊性,积极开展相关学术活动,帮助国际学生解决科研困惑。比如复旦大学国际学生“学术汉语”训练营,在全校学生中招募国际学生,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学术现状和在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讲座、互动和作业等形式帮助国际学生解决,提升国际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但目前此类针对国际学生的学术活动在高校中开设很少。
  6.身心健康类活动
  此类活动主要包括国际学生心理咨询以及相关安全和政策讲座类活动。例如北京大学的中外语伴交流会,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外学生互助交流会、“职业生涯”主题心理团训,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开设的安全和入学教育会议以及消防知识培训等。身心健康类活动可以帮助国际学生很好地克服文化冲突,保护国际学生在华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是,相较于中国学生,目前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负责。
  (二)国际学生组织
  国际学生组织包括国际学生会和国际学生社团。国际学生会一般指由同一国家学生发起的,围绕学校相关工作,以服务本国同学、促进本国同学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组织。目前国际学生会在国内非常少,二十所高校中只有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创立了韩国同学会、马来西亚同学会、泰国同学会、柬埔寨同学会等。国内一些高校也创立了国际学生社团,如南京大学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协会(SIECA),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生英语支教团、国际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国际学生艺术团、国际茶文化俱乐部,吉林大学iCare志愿者协会等。国际学生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文体和实践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学风、校风,为国际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增进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锻炼国际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国际学生的思想境界,并且有利于动员国际学生力量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整体发展不成熟,各高校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
  相比较于中国学生管理健全、规范的制度建设以及国外成熟的国际学生管理体系,我国高校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的发展则不尽如人意,也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仅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国际学生活动和学生组织类型多样,活动内容丰富,但是各个高校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部分学校学生组织和活动类型健全,而多数高校只是偶尔为国际学生举行一些活动,缺少规划性和完整的体系,国际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更是寥寥无几。很多国际学生来华后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相应的组织、参与相应的活动但是没有途径,因而产生不满情绪。一些国际学生由于身处异国他乡导致心理问题,产生抑郁症状却没有专业机构为他们提供服务。而安全教育活动和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国际学生人身财产受到伤害或者违法犯罪。这些因素都成为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阻碍,也成为国际学生管理的不稳定因素,为校园安全埋下隐患。
  2.制度建设不完善,缺少专门的管理指导老师
  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度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水平较低,制度建设停留在表面,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长期的保障和监控机制。并且没有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考核形式单一,对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多由任课教师或者中国学生辅导员兼任,专职的留管干部较少,而教师和中国学生辅导员缺乏充足的时间和国际学生工作经验,不利于国际学生工作的开展。   3.资金来源局限,使用效率不高
  高校学生组织和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或学院的申请审批报销;二是社会企业的赞助投资;三是成员所缴纳的会费。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了那些收效快、效益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或是教学科研中,从而进一步压缩了高校学生活动的经费,而企业赞助和成员缴纳的会费金额小且来源不稳定,更加无法支撑社团和学生活动的运作。此外,国际学生社团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经费管理随意性较大,账目监管薄弱,审批过程繁琐,使用效率低等问题,都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学生参与相关组织和活动的积极性。
  4.多头管理,职能划分不明
  国际学生组织和相关活动由于其特殊性,有的归属国际交流处,有的归属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有时又涉及学生处、团委或就业指导中心,或涉及到两个以上的部门,这样管理体制层次过多,沟通不畅,往往会出现相互掣肘,职能划分不明的问题,致使效率低下。作为专门的学生组织和活动的管理部门,学生处和团委将工作重心都放在中国学生方面,而专门负责国际学生管理的国际交流处又没有建立完善的学生组织和活动管理制度,使国际学生组织和活动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5.趋同管理程度不够,中外学生交流不足
  国内高校中外学生组织和活动之间的交流互动比较少,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都很少有机会参与彼此的活动。中国学生社团和活动有完善的选拔和自治制度,学生能够实现自主管理和监督,但是国际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难以自主管理,因此国际学生组织和活动参与度不高,自主意识不强,深入性不够。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国际学生组织和活动只是对中国学生的简单模仿和复制,没有充分考虑国际学生的文化背景,没有做到同中有异。
  四、对高校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发展的建议
  1.健全体制,完善绩效管理,严格选拔指导教师
  建立健全国际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体系,有效引入项目化、品牌化运行模式,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国际学生组织和活动的管理模式。要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国际学生管理者应当掌握绩效管理知识,在管理过程中加强沟通和反馈,不断修正和完善绩效计划,进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要重视对国际学生组织和活动指导教师的选拔。在聘请指导教师时,要严格筛选,不仅要求专业背景与国际学生工作一致,同时也要求其对国际学生工作有热情,有激情,并且要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国际学生工作中。
  2.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加强财务监管
  各高校要提高对国际学生组织和活动的重视程度,扩大对此类活动和组织的资金投入比例,同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互利共赢的方式向社会和企业争取资金的来源或减少经费开支,从而分担学校和学生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要简化审批流程,保障财务过程透明,记账与监督均设立专职人员,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3.设立专门机构,加强中外学生交流,提高国际学生参与度
  在国际交流处下设立专门的国际学生组织和活动管理机构,从而统筹管理所有的国际学生组织和活动事务。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情况,定期与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以及二级学院进行交流,从而在相关事项上达成一致,避免多头管理以及互相掣肘。与其他部门全方面开展合作,定期组织中外学生组织和社团交流会,推动中外学生情感交流。打造国际学生社团品牌活动,提高国际学生参与度,活动应由国际学生自主设计,尽量适应国际学生需求,增强国际学生对组织和社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选拔和培养合适的国际学生干部,建立国际学生自我服务团队,从而实现国际学生自我管理,同时也可以减轻留管老师的压力。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之下,中国高校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味地对国际学生实施特殊化管理早已不能满足在华国际学生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是国际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国际学生自我价值实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在自结合身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各国经验,不断改革和完善国际学生组织和活动,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促进国际学生组织和活动的趋同化管理,才能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实现国际教育質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逢成华.论留学生校内趋同管理中的“同中有异”原则——以中国SC大学的趋同管理实践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72-74.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155.
  [3]孙名瑶.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以江苏卫视《世界青年说》为例[J].汉字文化,2019(08):60-62.
  [4]邓晶.文化休克阶段表现与应对方法[J].新西部,2018(17):82-83.
  [5]李茜,陈林丽.从英国高校国际学生管理特色看来华国际学生管理建设[J].文教资料,2018(02):98-99.
  [6]李欣,张国锦.美国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学生事务工作特色及对我国高校国际化的启示——以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18):144-145+149.
  [7]刘赛.探析课外活动在高校国际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智库时代,2020(11):103-104.
  [8]王曦.高校学生组织绩效管理问题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24):29-31.
  [9]王睿博.基于项目管理的H高校大学生活动管理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
  [10]赵一宁.高校社团组织的财务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讯, 2019(14):156+158.
  注: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科研基金“趋同管理视角下高校来华国际学生工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52WW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71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