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间艺术知识联盟知识区块创新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唐勇敏

  [摘 要]将民间艺术知识区块与河姆渡考古文化区块及手工艺知识交叉融合,形成知识联盟共识共同体,即领域知识块。用知识可视化作为工具,对其进行知识可视化设计,可以让民间艺术及衍生品获得更好的文化体验;对知识进行可视化建模,对知识进行设计,构造出知识区块的知识组织方式;通过对该共识共同体区块的关联,形成知识可视化的知识创新链的知识组织研究,让个人和社区民间艺术团体得到培养;区块联盟体知识加密,知识产权得到保护,领域知识得到传播。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知识块茎结构;知识区块创新链;民间艺术;知识联盟共识共同体;区块链技术
  1 分类结构及相关概念
  1.1 知识结构分类的区块结构
  传统的知识树状结构,含有古老的知识分类基因,它似乎含有某种等级权力;但知识的关联没有反应出来。随着信息网络平台的出现,知识的结构完全用树状来表达,已经不太合适。知识的关联显得更为重要。超媒体的链接出现,使知识已经不仅仅是树状表征,而其在知识结构上,更多的符合人类的认知结构和接受信息的能力,知识呈现块茎化、[3]去中心化。经过自由组合设计的融合信息知识的块茎结构更加符合人类的视觉感知特点。那么如何对块茎知识进行设计,让民间艺术网络碎片化知识元素进行重组,使其更加符合大众认知特点,是文章研究的目的。
  1.2 知识联盟共同体
  知识联盟共同体就是依据知识的块茎结构而设计的知识区块的关联,形成网状的知识系统。知识的联盟是领域知识的联盟。[4]
  信息社会,对知识管理意义更为重要。网络让知识呈现不在仅仅是传统意义的树状知识结构,知识融合更新跨界,让知识使用的目的更加明显。但也带来了知识的碎片化和知识不可见。知识需要重组,建立知识联盟共同体。而无疑知识块茎结构可以解决该问题。将知识可视化、块茎化,也更为切合人类知识的思维特点。网络也更加扁平高效,利于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和民间艺术知识的聚类。运用知识地图工具可以把碎片化知识,从资源检索转变成知识检索。
  知识的可视化便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5]即更注重把数据、信息和知识各个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反映了人类的思维特点。[6]
  1.3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艺术范畴中的一项分类,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含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类表现形式。[7]
  2 信息粒度与知识联盟的可视化设计
  根据“知识可视化表征的形式”这篇论文,认为知识可视化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就是说它可以应用于不可见的知识网络中,与大脑的思维相类似,可以用大脑想象的可视化的一切图像来阐述知识的关系[8]。根据人的认知,用视觉来表象信息化时代跨界的知识,比如民间艺术传承的隐性知识脉络。这里,信息是大量的,就需要对信息的粒度进行设计。
  百度地图的可视化,为文章研究提供了启迪。它正是人类艺术思维先整体,也就是先宏观再局部的一个过程。
  在要对知识联盟碎片知识进行组织时,可以把所需要的知识按专业领域不同划成区块。将河姆渡考古文化区块及手工艺知识以及现代民间艺术知识区块交叉融合,形成知识联盟共识共同体,即领域知识块茎。
  3 知识创新机制的构成
  3.1 领域知识联盟模块和知识可视化模块
  包括两部分:
  (1)公有知识数据库,公有地图。河姆渡发端的民间艺术各领域专家在各自区块来建立本领域词语集。这部分非常专业和权威。
  知识的联盟层,假设建立了三个区块:领域知识本体库就是专业权威库,有所属版权。本研究包含了所研究的对象民间艺术、河姆渡考古研究、宁波手工艺技术、宁波民间艺术、宁波民间艺术协会、宁波工艺美术大师等跨界知识库(见图1)。
  知识联盟层也是知识聚类层。宏观知识联盟层要解决信息吞吐量以及信息負荷的问题。包含了领域核心本体知识,是一个共享空间层。该层把知识蛋糕切成为了区块,知识被投影,如地图的俯视视角,不需要呈现某个连线和细节,只需要知道网络的整体。
  (2)私有区,存放大师特殊技艺区。这部分权限由大师自己确定其公开的程度。即是上面的宏观知识层,每个区块都有入口,知识点被封装。区块需遵循共识协议,知识得到加密保护。
  (3)知识可视化,将知识进行区块设计,考虑知识信息的负荷,并展示所在不同区块链接的不同民间艺术产品信息颜色的二维码图。
  3.2 知识地图区块因子产生知识创新链
  知识区块创新链,即知识地图区块因子产生知识创新链。根据发起项目和创作主题,将区块或知识因子链接,依据一定的关联关系绘制出知识的通道,形成知识创新链条[9],并对知识编码。这里知识的焦点则用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就是主题词的发散图,是知识节点即知识因子的细化。
  知识单元:是由知识因子加关联线构成(即单个节点互联)。即是将知识联盟体内的主题面的知识点具体设计,也就是说用相关的知识因子的连接,构成知识因子加关联的知识单元。运用知识本体,使本体和数据建立联系,组成知识区块创新链条,构成立体知识网络[10],并按照知识网络的不同属性,或同一属性的不同编码体系,呈现出有序的知识地图,供浏览和检索。它是知识粒度的抽象层。[11]文章以“河姆渡文化”开始为线索,衍生知识的关联,让“知识库”和知识节点信息的“资源库”建立连接。知识因子之间互联构成知识单元(见图2)。设计了知识因子的民间艺术的要素词表(见图3)。各知识模块间松散独立,具有一定的知识块茎结构特点。知识单元按路径编码,且每一个知识因子都与其知识页面有超级链接关系。
  第三层是第二层的细化,第二层是第三层的汇集。
  3.3 民间艺术知识创作模块
  创作模块不仅是产品本身的创作,更是产品与环境、产品与社会的和谐因素构成的。寻找现代社会设计热点。创作还要兼顾技术条件,不仅要考虑材料本身的灵性,出类拔萃的技艺如何让材料更美。还要考虑过去现在未来的价值观。这些都可绘出知识地图或思维导图,获得创作灵感,结合新媒体技术对产品进行可视化展示,让产品传承拥有了故事和时代的痕迹,也可以让领域名师带动设计,民间艺人完成制作,民间艺人就是设计师而不再仅仅是手艺人了。   3.4 反馈模块
  (1)从大众受体和社会价值走向出发,真正是工有巧,材有美,看用户喜欢什么,认可什么。
  (2)从设计制作痛点,从工艺难度出发,专家智能回答,解决技术的关键点和感兴趣点。
  这里,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感应生产环境变化,模拟同样环境检测数据,产生新的工艺。考虑替代因素,比如材质替代,比如技术迁移、理念情怀迁移等,达到知识的迭代。
  知识联盟系统是知识模块共建共享的系统。联盟体个人自己可以运用系统汇集的知识,绘制知识地图,让知识个性化,也把碎片知识整理了出来,实现产品的创作(见图4),知识也完成了创新。
  4 知识区块创新链系统的特征
  4.1 知识管理工程构建的动态系统
  系统由一个个知识因子构成,知识因子引出连线就构成了一个个知识单元,这部分可以先是某组织发起,再以某种标准汇集个人和团队资料。这就是一个初始知识库建设过程,举例来说,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或项目推荐申报,需要制作图片、视频及辅助材料,这就是资源层,对资料提出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属性,如图片属性、视频属性、辅助材料属性。也就是常说的元数据层,对制作所需资料提出的要求,就是平常所说的模板。有领域知识工程导师,以某种项目和目的做成含有知识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每种知识因子动态产生。
  4.2 可以用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创新系统
  本系统运用区块链技术,存储去中心化、记录采用分布式。对系统的安全保护备受关注。
  知识联盟汇集了不同领域知识专家和民间艺术大师与团体;也包含了不同行业具有不同区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民间艺术作品;一些知识库的产生和发动,是或由权威机构组织以某种目的发动的,在知识联盟体内,提供的信息服务更加高效,知识得到创新。
  知识的连接是智慧互联的,各节点在不同平台均能保持联通,可以进行智能推荐、智能答疑、智能评判,实现知识库数据的智能挖掘。每个知识打包上架,按编码体系进行编码。
  系统的加密与共享是依据共识协议,共同维护。民间艺术的隐私和保护,民间艺术的知识规模扩展、共享,依据区块链方法加密,以避免安全风险。
  4.3 艺术和技术结合的系统,可以让产品得到沉浸体验
  知识可视化系统不仅是知识关系的可视化,更是知识产品,民间艺术产品的可视化,本篇侧重前者可视化设计,但产品的可视化更加重要。围绕产品可视化,产生相关产品数据,就构成了产品数据属性集,将一些大师设计的作品,用可视化技术手段记录下来,大师们的作品可以重现。运用新媒体艺术技术,可以让大师作品本身说话,这将为产品展示带来根本的文化体验。技术和文化的结合,让产品得到沉浸体验,未来不可想象。
  5 民间艺术知识网络区块联盟的知识创新
  5.1 以知识聚类促进知识联盟共同区块的知识创新
  民间艺术家及个人贡献知识于共识的知识联盟网络,知识联盟网络转化为知识财富,创造出民间艺术的物质产品或民间艺术的知识产品,领域知识聚类,提供给所需要的组织和个人,从而促进了民间艺术知识的商品化和价值化,知识联盟共同区块在创新中得到升级。
  比如知识联盟网络组织,如一些民间艺术家协会可以对一个知识区块链进行项目发起,对知识进行元数据整理,在组织内部把民间艺术个人知识收集整理记录下来,并对民间艺术家个人进行知识培训,根据项目开展展会,汇集资料,组织竞赛,都可以发挥知识联盟作用,都可带来该协会联盟知识链价值的整体提高。
  5.2 以关键知识因子诱导的研究,促进知识的聚类,让技术得到创新
  民间艺术家在知识联盟网内部,加强某关键工序关键技术的关键知识因子的控制,可以对民间艺术产品的质量聚类中得到提高,改变知识因子变量,技术在知识识别中改进,让技术得到创新。让新的知识分配动力,知识通过蓄积共享,成员运用自身处理的知识,在短期内,完成知识的传递、处理、聚合和提升,并不断创造新的知识流,网络联盟知识群体的知识链也得到创新和扩散。
  5.3 知识联盟共识共同体区块,通过对知识网络打包设计,让知识产权得到保护
  通过对知识区块联盟入口条件设置,对个人贡献给知识区块加入标签,知识以一定方式加密,产生知识可视化版权页,难以修改。知识按分布式数据库构造,如果非此知识创造者,想要修改一个节点知识,联盟知识共同体所有该个人知识都要修改,知识版权得到保护。知识联盟公有共同体知识链都得到了保护。
  5.4 知识联盟共识共同体区块,通过对知识网络打包设计,让知识具有价值
  民間艺术的一些诀窍,比如口头心诀被贡献到知识联盟共同体区块,知识被加密,具有版权,被保护,具有价值,可以被交易。
  6 结论
  总之,文章重点构造了知识块茎的知识组织方式,这种运用协同效应建立的知识工程,更加稳定高效。对多元知识的网状结构尤为适应,以关联为重点,让知识得到拓展,知识得到重构和创新,并扩散,知识创新链得以形成。知识网络扁平而高效。以河姆渡出发的民间艺术研究为例,阐述了认知过程的知识关联过程,使其成为知识图谱,实现了知识可视化。让知识更有价值,如把民间艺术某种诀窍变成可视化的知识,让隐性知识显化,为知识传播和复用打下基础。知识块茎化采用区块链接技术,对入口知识加密,权限设置,知识产生版权,民间艺术知识被保护。以不同的关联类型,对民间艺术知识联盟体打造,让知识聚类交换,可以更好地提高知识的创新能力。在此可以用元数据对知识设计让知识可视化网络容易拓展,民间艺术知识记录规范化。知识可视化设计是一个知识管理工程的工具,块茎知识粒度的考量,可以解决现代信息时代知识信息的爆炸,与接受信息有限的矛盾。块茎间的关联设计,知识联盟共同区块在创新中得到升级,并更加符合人类知识的认知结构。知识的可视化有利于民间艺术品的产业发展,知识成为有价值的产品,为民间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MANUEL L.视觉繁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子辉, 陈祖琴, 向李娟. 高校机构知识库联盟建设模式研究——以重庆区域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刊, 2017(8).
  [3]李纲,郑重. 信息可视化应用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知识,2008(4):7.
  [4]陈为. 数据可视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5]李彬彬.“一带一路”倡议下精准扶贫对地方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J].智库时代,2019(8):9-10.
  [6]严晓蓉,何高大. 视觉学习视角下的语言可视化表征与教学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15(2):46-53.
  [7]叶树望.姚江田野考古[D].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8]陈明伟,陈素君.宁波骨木镶嵌[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
  [9]李峰,詹庆东 .SOA架构下的企业知识地图模型及其技术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106-110.
  [10]毛宁,张小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版权保护[J].图书馆论坛, 2019(8):90-95.
  [11]唐勇敏.组织合作网与技术扩散[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75-1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80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