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环境责任的同群效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小艳 袁晓娣

  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不仅要满足市场需求,还肩负着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任。行为金融学是融合了社会心理学和金融学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参考点依赖是该学科的主要观点之一,即投资者往往会选择同伴的行为作为参考。本文以同群效应为研究视角,探讨了企业承担环境责任行为存在同群效应的理论基础以及同群效应对企业环境责任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环境责任;同群效应;行为金融学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30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由局部地区问题逐渐成为世界问题。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不仅要满足市场需求,还肩负着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任,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企业环境责任这一话题。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指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应当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兼顾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引进节能环保的生产设备、研发对环境和人体无害的产品、按照国家标准处理废弃物等。为了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最近几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三项绿色经济政策以及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从制度上要求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造成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压力,促进了股票投资者环境偏好的形成。随着环境规制措施的多管其下,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环境责任水平大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里令人疑惑的是,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很明显将对上市公司短期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上市公司环境责任的上升趋势至少表明上市公司有足够动力去主动承担环境责任,问题是这种动力难道仅仅源于规制压力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吗?
  “同群效应”能帮助企业解决这一问题。Manski于1993年提出同群效应是指个体或组织行为会授予之关系较近的同一群体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企业在做决策时往往处于复杂且难以预料的环境中,模仿和学习同群企业的行为能获取有效信息,减轻决策风险。
  1同群效应概述
  同群效应是指关系较近的个体之间在相互作用时,某一个体或组织行为会受所处参照组内其他成员行为或特征的影响。同群效应最早应用于社会心理学领域,学者发现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形成受到同伴关系的影响,也有学者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青少年犯罪存在同群效应。
  除社会学领域外,经济学和管理学也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企业在公司行为和决策中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国内外众多学者主要研究了同群效应在企业高管薪酬、投资并购决策、融资决策以及高管减持等方面的影响,既有研究证实,上市公司的行为与同行业或同地区企业的行为类似,同群企业的行为和表现能为目标企业提供参考价值。
  学术界认为同群效应的传导机制有以下三点动机:(1)信息获取动机。企业经营绩效及未来成长具有不确定性。在这种环境不确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较高,参考同群企业的行为决策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通过其行为获取有效信息。(2)竞争动机。根据动态竞争理论,企业为维持自身竞争优势和缓解来自于其他企业的压力会通过观察观察竞争对手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决策。积极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能够获取政府的肯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搭建桥梁,建立和强化政治关联、与政府资源互惠,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当观察到同群企业承担环境责任能得到政府支持时,他们也会纷纷模仿和学习其环境战略,从而表现出同群效应。(3)声誉动机。当管理者与群体内其他人行为不一致时可能会被解雇或得不到工作的。在面对不确定环境下,管理者很难预测其决策行为的结果和风险,为规避风险和分担责任,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区域内其他更有能力的管理者来获取行为上的“合法性”。经理人一旦做出错误的决策,会直接影响其他人对他的信任感,因此,管理者有激励尽量保持与其他管理者行为一致。而当同群企业逃避应尽的环境责任义务时,企业会出于“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这么干也不会受到惩罚,用大家都是@样干的为自己进行道德辩护。
  2企业环境责任同群效应形成的理论基础
  2.1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金融学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用微观主体的心理因素来解释其在金融市场上的行为,力求能建立起一种能正确预测微观主体决策行为和市场变化的模型。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最大的差异在于,行为金融学假定微观主体是“有限理性”的,因为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多重目标和价值,而不是纯粹追求效用最大化,所以决策的制定是相比较而言的。
  Tversky & Kahneman最早在一项心理学研究中提出锚定效应,后来逐渐用于解释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指在不确定环境下,个体企业通常会根据最初确定的目标值作为决策和判断的依据,给予其过多的重视,使最终结果不断趋向于这一初始值,也可称为锚值。锚值区可进一步分为内在锚和外在锚,内在锚是主体根据自己可获得的以往信息和经验及自我主观意识产生的参考值,外在锚是对外部信息进行整合或参考他人提供的建议而确定的基准值。由此,锚定效应也可以分成内部锚定效应和外部锚定效应。外部锚定效应可以用于解释企业环境责任表现存在同群效应的行为,企业在决定是否承担环境责任和对环境保护投入程度时可能将同群企业的环境责任表现作为外在锚,使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表现逐渐接近于锚值,如果同群企业为了短期利益逃避承担环境责任,那么将其表现作为外在锚值进行参考的企业也会效仿其行为决定不承担环境责任,造成“扎堆违规”的现象。
  前景理论认为,人的效用感受不取决于绝对值,而取决于相对值,即和谁比较,这里的谁就是一个参考点。影响参考点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历史水平,在金融学中,投资主体总是会关注历史成本,将当前的价格与成本价相比,如果当期价格高于或等于成本价,能够获得一定收益或不至于亏损,投资主体才会做出投资决策;二是期望水平,投资者在做出决策前可能会存在一个心理预期标准,此时这一心理预期就是参考点;三是身边人的决策,将参考对象定为同伴或朋友,与其决策相比较,我国行为金融学家陆蓉将这种现象称为“同群效应”。如果同地区其他企业环境责任表现好,提升了企业财务绩效或社会声誉,目标企业也会做出类似行为以期获得同样的回报;如果同地区其他企业企图减少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即使决策者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可能也会出于侥幸心理与其他企业行为保持一致,也就是“近墨者黑”。

nlc202301141710



  2.2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是对股东至上理论的一种修正和改进,强调公司经营的目的不再是简单地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要调和利益各方间的冲突与矛盾,充分获取外部资源,完善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一方面,利益相关者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当然希望更多地参与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了解企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包括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情况。若企业有闲置资金投入环境责任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证实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向外部呈现出正面的形象,传递非财务信息,从而提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向企业提供各类资源。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树立在利益相关者心中的形象,企业的管理层更倾向于将自己与其他同类型企业进行横向或纵向的信息比较,以便做出最优决策,即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使其不仅仅只关注企业价值的提升,还会尽可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此外,利益相关者能观察到每个企业的情况,也会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横向比较,因此,企业也更希望在同地区企业中表现突出,将关注点放在同地区企业的环境责任表现上。
  2.3声誉顾虑理论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公司管理者和所有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决策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在重复的博弈过程中,管理者更注重长期利益和未来发展,势必会追求良好的职业声誉,这也直接导致他们会通过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来维护自身声誉和形象,从而产生同群效应。
  有学者指出基金管理人会从私人利益出发,为提高自身声誉和分担责任而在投资决策上表现出羊群行为,聪明的管理人能够接收到对投资决策有用的高质量信息,获得更多投资机会,愚笨的管理人只能接收到少量与决策有关的信息。前者获取的信息相似且有用,做出的投资决策也类似,而后者因信息不足只能通过模仿前者的行为来掩盖自身能力的缺陷,维护自己的职业声誉。声誉顾虑理论就能很好地解释同群效应。在面对不确定环境下,管理者很难预测其决策行为的结果和风险,为规避风险和分担责任,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区域内其他更有能力的管理者来获取行为上的“合法性”。经理人一旦做出错误的决策,会直接影响其他人对他的信任感,尽管简单地模仿其他管理者的投资决策而忽略大量的私人信息是低效的,但与反向投资相比,遵循他人决策的经理人会得到更有利的评价,否则管理者会因属于“离群值”而无法得到工作或被解雇,因此,聪明的管理人在做出是否承担环境责任的决策时会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声誉影响,尽可能地与同行业或同地区的企业保持一致,参考其行为决策,避免成为“离群值”。
  3同群效应对企业环境责任影响的未来趋势
  3.1完善企业决策体系
  承担环境责任短期来看消耗了企业资源,但是长期来看,承担环境责任能传递出正能量的信号,在公众面前树立好的品牌形象,吸引顾客,提高竞争力。企业模仿行为可以作为制定决策计划的短期依据,长期来看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地位,企业应增加环境责任的异质性。将同地区企业的行为作为参考点虽然能降低企业决策的不确定性等风险,但企业环境责任是一项特殊的可盈利性战略布局,可帮助企业获得声誉资源,增强竞争优势。因此,管理层在做出决策时不应过度依赖同群企业,即在决定是否承担环境责任以及承担何种程度时要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和其他内外部因素,制定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环境责任策略,充分发挥实施环境责任的优势。
  3.2监管机构制定有效的奖惩政策
  一方面,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受到地区内其他企业环境责任表现的影响,监管机构可以在地区内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氛围,通过政府补贴和专项资金等形式鼓励部分企业先履行环境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再带动更多的企业基于声誉顾虑也履行环境责任,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态度,构建和谐美丽的社会;另一方面,企业会出于侥幸心理逃避承担环境责任,监管机构应当加大对有环境违法行为企业的惩处力度,制定严格的监管政策而,避免企业因观察到同群企业违法却并未受到惩罚,认为自己这么做也不会被惩罚,从而形成恶性的同群效应。
  3.3投资者更全面地看待企业行为
  对投资者而言,只能看到企业表象的一面。一直以来,投资者更青睐那些社会责任表现更好地企业,它们树立的良好形象能向投资者传递正面信号,即企业拥有足够的资源和业绩,有助于建立品牌忠\度。但是本文的研究分析证实了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可能是模仿同地区企业的行为,随波逐流,而不一定是具有正面效益。因此,投资者应该更全面地看待企业的行为决策,不仅是社会表现方面,还应该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近期的重大事件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再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4结语
  同群效应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是指某一个体或组织行为会受所处参照组内其他成员行为或特征的影响。本文对同群效应的概念和传导机制进行了梳理,并详细阐述了企业环境责任同群效应的相关理论基础,分别从企业、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角度探讨了同群效应对企业环境责任可能产生的未来影响趋势。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得知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同群效应是其中一种全新的分析角度,而这种效应对企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需要得到恰当地运用,社会中的各类相关者,包括企业、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都要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利用好同群效应,让更多企业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共筑和谐美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Tversky A D,Kahneman.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J].Science,1974,(185):1124-1131.
  [2]Manski C F. Identification of Endogenous Social Effects: The Reflection Problem[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60(3):531-542.
  [3]Zwiebel J. Corporate Conservatism and Relative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1):1-25.
  [4]陆蓉,常维.近墨者黑: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J].金融研究,2018,(8):172-189.
  [5]彭镇,连玉君,戴亦一,等.企业创新激励:来自同群效应的解释[J].科研管理,2020,41(04):45-53.
  作者简介:张小艳(1974-),女,湖北黄陂人,博士,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国际金融;袁晓娣(1996-),女,湖北武汉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nlc202301141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4416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