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注销清算的涉税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志录

  [摘 要]注销清算是企业停止生产经营后税务机关管理的最后关口,关系到依法纳税,可规范纳税人的行为。文章基于企业从成立到注销涉及的经济活动中的税务相关问题,研究优化涉税的相关问题,以了解涉税问题为出发点,了解其中的具体问题、业务流程及特殊情况,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帮助企业快速注销清算,解决其中的涉税问题,达到提高税务工作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注销清算;涉税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02-0047-03
  企业注销清算是企业解散不再营业的必要流程。企业在重组、关停和破产时,不应取消原企业的纳税资格而重新办理税务登记,以掩盖原企业的偷税漏税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相关规定,三分之二以上股东表决通过之后方可进行企业的合并、分立和解散等工作,在清算人员进行财产清算、债权人通告、未了结业务处理的过程中,企业要落实相关税款的缴纳。根据《公司法》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企业注销清算期间需要缴清所欠税款并处理相关未完成业务;如果逾期未处理税款清算问题,税务机关可根据情形严重情况处以罚款。
  注销和清算过程中有两种风险。一种是企业在注销过程中未按照税法规定办理涉税事项而导致的税收流失风险[1]。另一种是企业在注销清算过程中,由于税务机关缺乏严格核查而导致的执法风险,这种风险还会造成国家税收流失。因此,企业在注销清算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其中的涉税问题,加强研究,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保障企业注销清算的流程顺畅,执行时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加强对企业注销清算的监察,使涉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处置资产、负债的损益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依据
  资产处置损益是新增加的会计科目,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核算依据。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停止营业时会出售和转让资产,并产生处置得利或者处置损失。企业的经营利润中包括企业资产处置损益,因为在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账户中,主要记录了非流动资产的处置所得、补助、捐赠获利和各种损失等,期末后结转无余额。
  资产处置损益需要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中。编制财务报表时,通过“资产处置损益”账户,计入当期损益。正常的固定资产报废、无形资产注销等需会计处理后计入净损益。企业所得税=(收入-成本-费用)*税率,处置资产负债涉及营业外收支科目,属于损益类,因此与企业所得税有关。
  例如,2020年2月1日,由于财务困难,A企业与债权人协商达成债务重议的协商。企业中有原值10万元的专用设备一台,时计提折旧4.5万元,以价格7万元抵账,用于补偿欠C公司的应付账款9万元。在偿还债务时,A企业向C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格7万元,增值税11200元[2]。会计处理如下:
  1.固定资产注销
  借:固定资产清算 55000
  累计折旧 45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
  2.抵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C公司 90000
  贷:固定资产清算 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12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润 8800
  3.结转
  借:固定资产清算 15000
  贷:资产处置损益债务重组资产收益 15000
  在该过程中存在债务充足的问题,如果用固定资产和在建项目等偿还资产,需要计入“资产处置损益”账户。因为资产处置损益是“利润表”的处置内容之一,作橐桓龅ザ赖谋ū硐钅考跸睿需要用“-”填在《利润表》新增“资产处置收益”项目中。根据《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企业需要申报损失之后才能进行税前扣除。在申报机制下,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不需要审批,能规避扣税风险。根据《公司法》规定,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制订清算方案,公司财产能够清偿公司债务的,分别支付清算费用并缴纳所欠税款,清算结束后应制作清算报告,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只有在补齐税款并走完手续之后,才能注销营业执照。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拟订破产财产变价方案进行拍卖和变价出售破产财产,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剩余的部分也属于企业的资产,因此,在编制所得税时需要全面结束业务并处理好资产,才能有效管理资产。
  (二)分配剩余财产过程中不同主体面临的涉税问题处理
  企业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清算费用,结清清算所得税、以前年度欠税等税款,清偿企业债务之后可以让所有者分配剩余资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3],企业和其他组织、非法人组织、自然人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清算后的剩余资产需要在结清清算费用、清算税款、债权债务和欠缴税款之后,才能进行财产结余。股东在收到剩余资产之后需进行所得税处理。
  在分配财产时,需要关注不同主体产生的所得税问题。如果股东是“企业和其他组织”,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免税收入。换言之,在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股东占有的部分属于股息所得,是免税收入。但如果是剩余资产减除股息后的余额,且这部分余额超出或者低于投资成本,就记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者投资转让损失。这部分计入当期所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是非货币资产的分配,则需要按照其可变现价值和实际的交易价格确定计税。
  如果股东是“非法人组织”,则需要根据《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征收税费。个人独资企业当年经营所得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合伙企业按照“先分后税”之后,计算合伙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非法人组织股东被清算企业清算后剩余财产的分配需按照一次性股权转让计算,予以征收企业所得税。

  如果股东是“自然人”,处理方法与以上两种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取得的股权转让收入等合计数-原实际投入额-相关税费,被清算企业自然人股东应视为一次性转让全部股权的行为,按照财产转让所得缴纳税款。
  (三)注意涉税关键环节
  1.企业清算信息公示及通告
  在清算组成立之后,需要在60日内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清算组信息,在该过程中,需要由债权人申报债权和依法清偿财产。之后,需要制作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明确清算财产。
  2.办理完税证明
  清算人员需将欠税和未申报事项统一处理,到税务局相关窗口办理业务。清算组提交的材料中,需提供税务完税凭证,如无问题可同时去银行办理企业注销。如果存在涉税违法行为,则需要接受相关处罚,由税务部门出具清税文书之后,相关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需补齐材料;如未履行,则会被税务部门记录为失信行为。
  (一)税务登记注销管理制度办事效率不高
  税务机关发现非正常户纳税人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到税务机关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情况说明和解除理由之后,申报补缴、罚款之后解除非正常户的状态,才能注销清算[4]。相较于普通企业,非正常户企业进行企业注销清算的流程更加烦琐,并需要办理临时税务登记,限量供应发票 、结算完全涉税事宜之后才能申办正式税务登记,因此,非正常户注销清算中需要更多的流程,影响了办事效率。
  (二)一些注销清算管理规范不清晰
  由于经营不善和破产等原因需要进行税务注销的企业,可能会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在没有注销税务登记的情况下直接注销工商登。存在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税务部门与工商部门之间的合作、联系需要加强,需要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法规制度。
  (三)注销清算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企业注销清算过程中,处理税务问题是非常烦琐的工作,因此,税务处理往往成为注销清算工作的重难点。因为如不能解决税务清算问题,税务局系统会显示企业异常,后续的银行办理相关企业注销清算业务会出现困难。在实际的企业注销清算过程中,相关清算人员需要查看公司是否有欠税问题或是存在应收应付未结清的问题。如果存在这些问题,则需要填写相关报表,进行补税或调账。企业注销清算流程中基本会存在流程复杂的问题,因此,信息化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企业的注销清算行为不规范
  在企业的注销清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比如非正常户清算或者不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直接办理工商登记注销,如果纳税人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纳税,税务机关责令改正拒不履行且实地检查中查无下落,就会成为非正常户。非正常户并非税务注销,而是一种税务管理。一旦成为非正常户,就会出现信用级别降级、退税受限等问题。如果非正常户要办理企业注销清算,则必须先办理非正常户解除手续,否则会对后续的企业新开产生影响。如果出现注销清算不规范的问题,税务部门一般只能在纳税人未申报的情况下发现,这也加大了税款催收工作的难度。另外,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会采用这种手段逃税避税。
  (一)完善税务登记注销管理制度
  为解决企业注销清算过程中存在的涉税问题,应完善税务登记,保证在注销企业营业执照的时候,工商部门可以取得税务注销的相关证明。工商部门需要详细记录注销企业的名称、法人名字、注销时间和注销原因等。完善登记记录主要是为了方便后期查询、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需要指派工作人员定期走访企业,调查企业的经营情况、发展情况,便于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状态[5]。税务部门需要尽快建立“公告注销”制度,加强与工商等部门的联系,对一些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企业一定要彻查到底。在面对一些长期不申报的企业时,可以采取强制注销登记的措施,并将企业的行为记录在案。一旦有登记记录,该企业的法人今后将失去注册新企业的资格,情节严重的也可以将其纳入工商失信名单。
  (二)完善现有税收法律法规
  政府及相关部门当前需要完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在企业注销清算的过程中,必须清理企业的全部资产,未缴纳的税款也需要及时上缴。针对一些在清算截止日前还没有清理好资产、债务的企业,相关部门可以提请企业委托资产清算公司、代账公司等协助处理。同时,要加强日常管理,便于及时处理好企业税务方面的问题。
  (三)运用信息管税手段加强税源管理
  部分地区的税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并未将企业的税收问题列为管理重点,而是将这些事务留在企业注销时一并处理。由于企业注销清算是一个烦琐的过程,因此,税务部门需要将这些工作列为单位日常工作,在单位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好企业税务相关问题。
  税务部门需要尽快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更好地发挥税务部门的监督作用,还可以通过联网的方式,加强与消防、工商等部门的合作,便于税务部门及时取得与企业的联系,强化税务部门对企业涉税问题的预警[6]。
  此外,税务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账务等工作的监管,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核查,针对擅自更改账务、销毁账簿的企业实施惩罚措施,需要严格审查已注销的企业。
  (四)严格规范企业的注销清算行为
  企业在税务注销清算时,不但需要报送相关的资料,而且需要提供企业的财产清单、财产清算分配方案和股东决议等资料文件,便于相关部门了解企业的财务、债务等问题。相关部门要指派工作人员到企业展开实地调查,确保企业上交的资料真实有效,尤其是需要加强对近几年企业资产、资金和税务等问题的核查;税务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确保企业法人的纳税意识不断提升。
  企业注销清算中税务登记工作是税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但目前我国企业在注销清算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办理注销税务登记、非正常户不能履行正常的注销手续等,可能导致严重的税务问题发生。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完善企业税务登记注销管理度、完善现有税收法律法规,运用信息管税手段加强税源管理,严格规范企业的注销清算行为,为规范企业注销清算创造良好的条件。
  [1]李智勇.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的问题及策略思考[J].纳税,2021(13):20-21.
  [2]李旭.探讨企业注销工作中所得税清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20(01):159+161.
  [3]汤银爱.关于企业注销清算的涉税问题研究[J].商讯,2019(35):122-123.
  [4]夏亮亮.如何加强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监管[J].纳税,2019(13):54.
  [5]张一玲,徐鑫.浅谈集体企业注销清算中的财务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9(08):206-207.
  [6]梁晓慧.企业注销清算的涉税问题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4552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