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形体舞蹈审美中的内容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景秋

   【摘 要】文章主要从形体舞蹈的内容美出发,但同时也介绍了形体舞蹈的艺术美,并通过几个例子来加以论述在形体舞蹈中内容对于形体舞蹈美整个的作用。
   【关键词】形体舞蹈;审美;内容美
  
   一、形体舞蹈美的概述
   形体舞蹈美它是由舞蹈家凭借人体为物质材料,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并能为审美主体所具体感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动态形象,它是舞蹈家的审美感情和审美评价与生活美丑特性在优美舞蹈形象中的契合,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舞蹈美的构成也是舞蹈的内容美和舞蹈的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二、形体舞蹈的艺术美
   舞蹈艺术美是舞蹈作品具备的审美属性。它是舞蹈家从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出发,在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进行艺术表现时,以人体为工具,在一定的时空内,在按规律、合目的的运动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具体可感的动态艺术美。如果说生活美、自然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那么,舞蹈艺术美则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评价和情感反映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美、自然美是第一性的,舞蹈美是第二性的。它是对生活和自然的美化,是舞蹈家内心激情的外化,是舞蹈形象思维的物化。不管舞蹈家的美学思想如何,一旦他的舞蹈思维物化凝定为具体的舞蹈形象,那它们就再也不是舞蹈家审美意识和内在精神的虚幻投影,而已成为能被审美主体所感知、所欣赏的客观物象,而且,这种客观的具体的物象一旦在舞台上被展示出来,它也就随之产生出一种客观的社会价值,成为一种具有定审美价值的物态形象。例如福金根据圣桑的乐曲编创的女子芭蕾独舞《天鹅之死》,通过舞蹈者饱含情感的双臂舞动、节奏鲜明的手臂颤动、脚尖立地的碎步飘游,以及低垂的头部、面部和整个身躯表现出的一种痛苦挣扎的状态,生动地表现出一只垂死的天鹅奋力求生的强烈愿望。多少年来,尽管无数欣赏者和评论家对这一作品的感受千差万别,评价有高有低,但是“垂死的天鹅”这一形象却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舞蹈美的构成也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三、形体舞蹈的内容美
   构成舞蹈内容美的要素是真与善,是真与善的统一。舞蹈家要创造美,首先必须以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以,真实性是唯物主义美学对舞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没有真实性,没有反映出事物发展必然规律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也是不美的。所谓真实性,绝不是要求舞蹈家对生活表象作自然主义的纪录和复制,而是指对社会生活的本质作正确而深刻的揭示,通过舞蹈手段集中典型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人和物的本质特征及其运动发展的必然性。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的同名芭蕾舞剧之所以被我国观众誉为“我们自己的芭蕾”,就在于它成功地运用了外来舞蹈形式,真实生动、历史具体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生活,揭示了在封建制度意识下,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忠实而富有创造性地把鲁迅笔下的文学形象变化为舞蹈形象。如第二幕“婚礼”中三揭盖头的处理就十分真实感人:贺老六在亲友们的催促下去揭祥林嫂的盖头,揭去一块,还有一块,每揭一次,群众的情绪高涨一层,贺老六的心情更紧张一分,都想看看这位远道而来的新娘的模样。谁知当贺老六激动而期待地揭开最后一块盖头时,全场惊愕了!原来被红色盖头蒙住的新娘,竟是一位被反绑着双手,口塞破布、头戴重孝、满脸泪痕的青年妇女!顿时,全场的情绪为之突变:震惊――悲愤――沉思……这一段情节原作中本来没有,但经过舞蹈编导的创造性加工,却获得了震颤人心、发入深思的艺术效果。这些艺术创造,使人感到真实可信,从而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表演艺术的舞蹈,不仅要求编导创造的形象有真情实感,同时也要求演员的表演要真挚而富有激情。舞蹈是人们思想感情在高度激奋时的形象表现。作为表演艺术的舞蹈,其主要特征就是凭借人体在有节律而富美感的运动中所产生的强烈情绪,使观众获得审美感受并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舞蹈表演家必须动情于衷――注情入舞――以舞传情。求得“情”与“舞”合、神与形合。如曾由曲立君创作,海燕、成淼表演的一台名为“记忆的风帆”的舞蹈表演会,在用舞蹈来表现人生旅途中一段最值得怀念的瞬间――童年中的几个片断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台晚会最能打动人的就是那两颗诚挚的童心。以《患难小友》为例:帷幕拉开,是一个阴森惨淡、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两个少年伫立街头,他俩穿着大得不合身的旧军装,时而跺着脚、搓着手,在寒风中颤抖、翘望、等待。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被造反派抓走了,此时身在何方?也许正在被逼供,也许被关进牛棚,也许……。总之,这是两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是两个心灵上受刨伤但又富有人性的孩子。你看,那个小男孩把自己头上的破棉帽摘下来戴在他大伙伴的头上,还用一双小手去搓伙伴冻僵的脚,那大孩子则把小伙伴搂在怀里,用自己单薄的身躯去抵御狂暴的风雪。此情此景我们是那样的熟悉,两个生动的舞蹈形象吹动了观众记忆的风帆,把人们带回到那动乱的年代,从而深深地唤起了审美者的情感共鸣。
   以上数例都意在说明,真实地表现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表现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是构成舞蹈内容美的重要前提,也是舞蹈作品美学价值高的重要依据。那么,是不是有了真就一定会有美呢?那也不一定。因为生活毕竟不是艺术。舞蹈艺术作品是生活美、自然美的本质属性和舞蹈家审美感情的结合物,不论舞蹈作品是以二种写实的手法以妙肖的模仿反映生活,还是以一种虚拟的、远离生活原型的形态来表现生活,其实质都是舞蹈家以其独特的审美感受、审美评价、审美理想透视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然后对其提炼、美化、典型化。它归根结蒂是一种特殊的形象化的意识形态。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通过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之后,舞蹈家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理解又会通过舞蹈形象给欣赏者以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
   所以,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自己崇高职责的舞蹈家,就应当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健康向上的感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强烈的时代精神,给欣赏者以积极的影响。以贝多芬不朽名作编创的双人舞《命运》,用生动可感、情感强烈、对比鲜明的人体语言所创造的舞蹈形象,把这位音乐大师的艺术语言具象化、视觉化了,广大中国观众觉得这位德国音乐家的心声我们并不陌生、易于理解,而且舞蹈形象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和我们的时代十分合拍,它激励着我们踏着这种节律去抗争去奋进。对社会生活作高度概括,对英雄人物予以热情的颂扬固然可以表现出舞蹈家的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的习以为常的平凡事件作深刻的揭露,同样也能反映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如三人舞《绳波》通过表演者舞动的一根绳子所展示出的不同线条、图案的变化、不同节奏的颤动,表现了一对青年由萌发爱情、组织家庭、生育后代,直到情感破裂、各自另寻新欢,置自己亲生骨肉于不顾的过程,从而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这个舞蹈中的人物不是英雄,甚至是有缺点的,但是,编导的审美理想则是积极的,否定了那些理应否定的社会生活现象,批判了不忠实的爱情,进而表现出值得肯定的人生态度,所以,舞蹈的内容是美的。
   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在论述舞蹈美时是非常重视舞蹈思想――即舞蹈的内容美。他认为:“我们舞蹈创作都是为了反映和表现我们的社会中生动的人物和内容……在舞蹈家的创作下,人物必须栩栩如生。通过作品要人们去认识出什么是可敬的、可爱的,什么是可笑的、可怜的和可憎的种种人物形象和思想。”否则,“文艺的女神――美是不会被发掘出来的。”“要具有无私无畏去塑造出真和善的形象,来表演我们当前的生活,那时美就象光芒一样通过事物的表象来深入我们各部感官中去,也感动了我们。”(《舞蹈美和舞蹈思想》,载《舞蹈论丛》1981年第2辑)我们认为以上论述是这位老舞蹈家数十年艺术经验的总结,它深刻而精辟地论证了舞蹈的内容美在整体舞蹈美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罗胸岩.生命的旋律.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12)
  [2]孙景琛著.舞蹈艺术浅谈.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11)
  [3]汪加千等编著.人体律动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644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