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是为环境管理 、环境科研 、环境统计服务的,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 ,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基层环境监测数据是上一级环境监测部门数据的基础及来源 。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意义;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D9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是为环境管理 、环境科研 、环境统计服务 的,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 ,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基层环境监测数据是上一级环境监测部门数据的基础及来源 。因此 ,基层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与否 ,直接影响到环境管理的质量,影响到上级部门数据的准确性及工作水平 ,影响到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 。必须清醒地看到,基层环境监测中存在不少问题 ,只有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实现“管理依靠监测 ,监测为管理服务”,才能真正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一、环境监测的地位和意义
  1、环境科学的发展首先要求判断环境质量, 或判断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破坏及其污染破坏的程度。 这项任务单靠环境分析化学一种方法是难以完成的, 必须和先进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完成。 判断环境质量 ,从监测手段上来看 ,有对环境样品组分、 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方法;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群落 、种群变化 、畸形变种 、受害症状等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各种信息, 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生物监测方法。 环境监测由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把各个环节都做好了 ,才能获得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的数据才能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 ,在不能保证各个环节都做好的前提下, 过分强调某一环节的作用是毫无意义的。
  2、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体系。 环境监测完善以污染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控制标准、规章制度 ,使环境管理逐步实现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 单向治理向综合整治、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对环境信息的解析和综合,才能揭示环境监测的内涵,直接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服务 。而这些定量化的环境信息 ,只有通过环境监测才能得到 。离开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将是盲目的, 加强环境管理也将是一句空话。
  二、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能力不强。一是监测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环境监测机构的投入全部由财政负责, 单一的投入渠道和有限的财政投入, 导致监测设备更新慢, 设备老化严重。 二是环境监测人员不足。长期以来, 受事业单位编制限定影响, 监测人员编制数难以得到及时调整充实, 很难适应繁重的监测任务。三是由于目前环境监测站的行政性, 导致环境监测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不能完全按市场化来运作,监测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环境监测能力。
  2、环境监测重心错位。环境监测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带有公益性的环境质量监测,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由于一些地方的财政不能全部解决监测经费, 受利益的驱动,大多数环境监测站都将工作重心转向了委托性监测或服务性监测, 以解决监测经费不足的问题。
  3、环境监测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环境监测任务日益繁重。一是国家对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监测范围、 项目和频次在不断扩大和增加; 二是污染源的监测需求量也在大幅上升, 特别是《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颁布实施后, 排污申报制度不断完善, 环境监测的市场需求也进一步扩大, 现有的环境监测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环境监测的市场需求。
  4、监测数据缺乏监督。由于环境监测站的垄断性, 导致环境监测缺乏竞争, 同时也使得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监督乏力, 特别是在服务性监测如排污申报监测中, 企业希望通过监测“ 合法化” 地少缴排污费, 而监测站也可通过服务监测创收, 其结果, 往往是在利益驱动下进行权钱交易, 导致监测数据失真, 给环境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事实上,这一现象在目前的排污费核定工作中已屡见不鲜。
  5、监测行政色彩厚重。环境监测作为一项政府行为,在监测机构设置、 监测机制运作及监测管理手段上, 都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比如, 有的地方的环保局为了出政绩,采用行政干预影响环境监测数据, 这一点在“城考”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在这样一种体制背景下, 环境监测体制对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阻碍越来越明显。
  二、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为使环境监测工作满足环境监督管理宏观决策的需要 ,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步伐,必须使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充实与完善己形成的环境监测技术路线、技术规范及其体系。首先是要修订好水和废水监测技术规范、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侧技术规范,编制固体废弃物监测技术规范 ,以便作为各要素监测质量保证的依据。其次是要规范污染源采样口 ,废水排放口和烟尘 、烟气采样品孔按统一要求进行整治,使之达到规范要求。再次是要继续加强监测硬件的质量保证 ,对大气PM10、TSP、采样滤膜、称盘天平、污水流量计、污水采样器要进行技术指标和计量规范的统一及其质量监督,作好声级计和噪声仪的校准等。
  2、实行优化配置,提高环境监测效能
   完善环境监测购置仪器的调研、审批手续,严格控制购置不适用的高档仪器装备,避免仪器设备的闲置;加强基础建设 ,为监测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环保的工作环境;增加人员培训、监测科研的投人;合理使用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环境监测任务艰巨,人手不足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的优势,对监测工作的方针、任务、措施及办法,要人人充分议论,群策群力,切实可行,坚持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得到最大的效益,提高工作效能。
  3、建立环境监测机构非终身的资质认可制度
   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监测机构实行严格的资质认可评审制度。若监测能力下降,不按规定或规范提供监测数据 ,弄虚作假,则取消其监测资质,以保证环境监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这样也打破环保系统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市场的垄断,发挥其他行业部门和企业环境监测站的作用 ,使环境监测市场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实现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引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 ,促进监测机构的调整和优化,使环境监测机构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自负盈亏 、自担责任、自我发展,摆脱行政干预。通过改革 ,把各级监测站建成人 员精、素质高、装备好 、活力强 ,能准确、及时、系统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变化的技术依托部门,高效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
  4、加强队伍素质自身建设,自觉适应环境管理的需求
   环境监测工作以人为本,人员素质是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当今环境保护工作深化改革的形势下 ,监督管理和执法要求环境监测队伍人员精 、素质高、活力强 ,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变化。同时,监测技术及分析方法不断发展 ,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任务日益扩大和深化,也势必要求监测人员积极进取,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掌握新技术和方法以解决环境监测中的新问题。因此,不断加强队伍素质的自身建设,自觉适应环境管理越来越严格的需求是各级环境监测站提高整体能力和服务效能的必由之路。监测站应根据工作实际制订监测人员继续教育、业务培训 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详细计划,以此推进自身建设。教育培训不但要重视业务技术的提高,而且要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监测人员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 ,树立爱岗敬业 、刻苦钻研业务奉献精神和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自觉主动地为环境管理和执法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束平. 关于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0,(01) .
   [2] 姚琳琳,方小萍. 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09) .
  [3] 董明朝,何华,刘玉梅,肖功云. 环境监测体制创新思考[J]. 科技创业月刊, 2010,(02) .
  [4]新时期环境监测如何转型?[J]. 环境保护, 2010,(05) .
  [5] 徐丽. 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 环境科学导刊, 2010,(S1) .
  [6] 孙中才. 经济增长与环境监测[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2390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