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城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综合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采用地下水和生活饮用水卫生两种标准对海城市农村集中饮用源地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详细分析主要贡献因子,体现出区域性污染特征,并从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治理措施、隔离防护、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源地监控预警对策和宣传教育措施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农村面源;监控预警
  Abstract: The focus on drinking water quality of the source o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drinking water health two standards on the sea-urban and rural, and r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livestock industry, put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ain contribution factor, reflecting the region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isolation, protec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trategies and public education measures several aspect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rural concentrated drinking water sources;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rural non-point sourc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中图分类号:TV21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主要是以地表水、地下水及降水为水源,将其贮存并处理后作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目前,海城市居民饮用水均为地下水。水质评价是进行水源地水质保护的基础,也是确定水处理工艺的基础,有利于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水源地安全状况,推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只有科学评价水源地水质状况,识别水源地周围环境状况,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制定完善的监控预警体系,才能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使饮用水安全真正得到保障〔1〕。
  2.水源地概况
   2009年,海城市行政区域内服务人口1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共有140处,服务人口为74.06万人,采水类型均为地下水源且为潜层水,供水方式为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供水工程类型为Ⅲ类~Ⅴ类,其中Ⅳ类和Ⅴ类居多。农村饮用水源地年均供水量为2141.97万立方米,占全市供水总量的72.8%。从水井建设时间来看,建设较早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前老化率为29.5%〔2〕。
   我市乡镇和农村饮用水源地量多面广、情况比较复杂,基础状况和污染状况尚未摸清,水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环境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我市农村饮用水源地全面、科学且合理的综合评估,突出重点、查找问题,研究制定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方案,开展水源地安全预报、预警及保护等工作,建立长期有效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机制,使饮用水源水质真正得到得到有效保障。
  
  3.水源地水质综合分析与评价
  3.1 水质监测项目及频次
   监测项目分别为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总大肠菌群、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硝酸盐23项目〔3〕。监测频次为从2009年~2011年每年各1次,连续3年。
  3.2评价标准的选取
   因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受环境、管理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很难达到城镇集中式供水水质水平,所以研究中对水质的评价选取两种评价标准,分别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限值界定水质是否达标)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3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结果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与分析,海城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中亚硝酸盐、总氰化物、铜、锌、硒、砷、汞、镉、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价铬11项指标均未检出;其超标因子主要集中在氟化物、总硬度、硝酸盐氮、铁、锰和总大肠菌群6项指标。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评价与分析,全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差40处,较好与极差均为0处。通过比较两种评价结果可见,全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与各标准限值要求都存在一定差距,与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限值差距更大些。
  3.4.1 主要贡献指标分析
   铁、锰
   海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铁检出的有48处,检出率为33.8%,不符合《生活水水质卫生标准》的有4处;锰检出的有59处。综上,铁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四镇和毛祁镇;锰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四管理区、腾鳌镇、中小镇、毛祁镇、八里镇和耿庄镇〔2〕。
   氟化物
   全市140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中氟化物1.0mg/L以上水源地共有5处,占水源地总数的3.57%,它们分别为前甘村、达连水站、东新村、接文村和西荒水厂,其中前甘村和达连水站氟化物浓度超过1.2mg/L。据统计,氟化物浓度偏高的水源地主要分布在东四方台,温香、接文、腾鳌的部分地区。
   总硬度
   总硬度浓度较高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有牌楼镇政府、西牌楼、牌楼镇供水站、范马村和八里镇政府5处水源地,总硬度浓度均在440mg/L以上,其中牌楼3处饮用水水源地均超过500mg/L。
   硝酸盐氮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中硝酸盐氮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20mg/L 的水源地共有3处,占水源地总数的2.11%,占全市总服务人口的0.66%。
   总大肠菌群
   全市140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该项指标均超标,这主要是由于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受环境、卫生管理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所致。
  3.4.2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综合评价结论
   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评价,全市140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要求的有123处,占水源地总数的87.9%;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的有19处,占水源地总数的13.6%;饮用不符合标准水质的有7.06万人,占总服务人口的9.53%。
   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评价,全市140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为65处,良好35处,较差40处,较好与极差均为0处,优良、良好和较差分别占水源地总数的46.4%、25.0%和28.6%。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因子主要集中在氟化物、总硬度、硝酸盐氮、铁、锰和总大肠菌群6项指标。
   从主要贡献因子也可以看出地域特征,东部山区的牌楼、马风和八里镇的水源地主要贡献因子突出表现为总硬度和硫酸盐等;温泉区和西部平原地区的东四方台、耿庄、腾鳌和高坨等镇区的主要贡献因子突出表现为氟化物;除海城东部山区外,其它各个镇区铁、锰指标均有检出,其中西四镇水源地水质中铁污染较为突出,东四和腾鳌管理区的部分水源地水质中锰污染较为突出;硝酸盐氮超标的3处水源地均分布于耿庄镇的南部地区;综上,饮用水源水质与海城市的地质结构密切相关。

  
  4 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对策
  4.1加快农村水源污染防治工作
   4.1.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根据各行业生产、生活特征,因地制宜,在海城市广大农村推广“猪-沼-果”或“猪-沼-蔬菜大棚”等生态模式,开创“养殖--燃气--种植”等规模化生态示范区,产生链接循环式生态效应,使集中养殖、种植向科技化、环保化发展,使它们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由环境“弱点”向“亮点”转化的典范〔4〕。
   4.1.2控制化肥、农药的污染。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农业知识培训,传授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的知识,逐渐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推广粉尘法喷雾,适当减少施药次数;要控制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把化肥、农药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4〕。
  4.2加快畜禽养殖业对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4.2.1源头削减与末端治理相结合。鉴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特点,在污染防治上,首先要强调减量化的原则。采取机械化干清粪工艺,尽量减少畜禽粪尿的处理量,在减量化的基础上实施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在资源化、生态化处理还田时还必须注意无害化的问题,这是实现综合利用的基本保障。
   4.2.2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禽生产全过程,主要是通过以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内容的技术体系来实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4.3隔离防护及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隔离防护措施,原则上就是沿着保护区的边界建设,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保护区的边界位置、周边污染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隔离工程的范围,即农村小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水井为中心,四周30米的半径边缘为隔离范围。
   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准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保护区界碑、界桩,宣传警示牌等要明显醒目,真正发挥提示与警示的作用。
  4.4饮用水源地监控预警对策
   针对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条件差、监控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制定水质控制方案及环境安全预警方案,保证保护区管理机构能够实时监测、控制水源地的水质、水量安全状况,提高预警预报能力,适应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管理需求。
  4.5加大饮用水源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
   管理者要“以人为本”,积极主动思考人们普遍关心的饮用水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样化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真正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忧患意识,从而自觉爱护和保护环境,主动参与饮用水安全管理,同破坏和危害饮用水源的违法行为做斗争,加大对饮水资源的宣传保护力度,增强全民忧患意识,逐渐提高全民爱水、护水、节水的意识。
  5.结束语
   总之,饮用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明确、政策落实、工作到位,才能防止饮用水源的水体污染,确保水源水质符合饮用水质标准,让人民群众真正喝上安全放心水。
  
  参考文献:
  [1] 朱国宇,《拉萨市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达标控制方案研究》[R] 四川大学,2003.5
  [2]马英,王亮,何勇,等《海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评估及保护对策研究》[R] 海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1.10
  [3]毛孝明,焦志锋,《新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法规及标准手册》[R]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6
  [4]姜振吉,马英,乔红三,等《海城市地表水现状调查及控制对策研究》[R]海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0.8
  [5]王坤能,沈丹,文茂强,等《平昌县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R]四川省平昌县环境监测站,2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077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