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黄河三峡”出永靖 “一体两翼”助腾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玉珍

  
  雄奇山水卷无边
  
  黄河三峡是“大禹治水的源头”。相传,远古时代,尧帝派大禹来甘肃永靖积石山一带治理黄河,相继凿成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黄河三峡,疏通了河道,消除了水患。在大禹的驯服下,一向桀骜不驯的黄河,左奔右突的黄河转向西去,呈独特的大“ S ”形穿境而过,在永靖县形成了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天下奇观――太极山川,勾勒出了黄河三峡西北高原独有的山水画卷,成为一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集鉴古赏今、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外游客十分向往的旅游胜地。
  水无山不秀,山无水不雄。在黄河三峡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内,水之秀美,山之雄浑,珠联璧合,相映成景,美不胜收。黄河自积石峡奔涌而出,进入炳灵峡后,变幻出一幅奇妙景致。炳灵峡方圆 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群山红艳,如飞霞流火,光彩夺目,因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峭岩壁立、千姿百态、巍峨峻奇、层峦叠嶂的炳灵石林。放眼望去,这些丹霞奇峰如刀削斧劈,亭亭玉立,峰顶形态各异,似人似兽,象有象无,步移景变,令人惊叹之余,浮想联翩,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座浩大的天然雕塑馆,无不为这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惊人杰作而叹服、倾倒。如果说桂林山水、云贵石林过于倾向小家碧玉似的柔美和灵秀的话,那么炳灵石林中滔滔黄河之雄浑,给人的是一种回肠荡气的阳刚和浑厚。唐代名将李靖于贞观年间路过此处,观赏了这里的山水之后,欣然挥毫写下“ 天下第一奇观 ”,被列为省级地质公园。
  出炳灵峡,眼前豁然开阔。但见碧波万顷,浩浩荡荡,远山朦胧,岸柳成荫,湖面上,舟楫穿梭,渔帆点点,不由得使人有西湖游园、太湖泛舟之感觉。这就是著名的刘家峡水库――炳灵湖,水域面积达 130多平方公里,湖容量达 57亿立方米,是西北高原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无论你乘舟游览,还是踏岸漫步,炳灵湖可谓处处含情、步步皆景。近处,波光潋滟、舟船如梭;远处,烟雾渺渺、水天一色。岸边,绿树环合、村舍俨然;湖上,各种水鸟时而在浪花里低吟浅唱、时而在白云间振翅翱翔。
  黄河出刘家峡大坝后又拐了一个“S”型的小弯,蜿蜒向西流去,在盐锅峡大坝前久蓄成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太极图形,被称为太极湖。太极湖水域面积 17.3平方公里,湖容量 2.2亿立方米。湖内有大小岛屿 9个,其中最大的太极岛总面积 4000多亩。这里有黄河中上游面积最大,有“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之称的黄河三峡自然湿地保护区――太极岛,面积达 33万亩,是西北高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太极岛上有灰鹤、白鹤、釉顶鹤等 38种 2万多只珍禽异鸟栖息,周围还分布着万亩百年枣林、千亩芦苇荡和数百亩荷塘。这里湖水环绕,苇丛繁茂,林树蓊郁,鹅戏鸟翔;千亩芦苇,随风摇曳,水天浑然,玉宇澄静,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山水之间,一派田园风光。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芦苇,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纤尘不染,空气清新,已成为西北著名的水上娱乐基地和休闲度假胜地,有“陇上江南”之美誉。
  
  穿过盐锅峡水电站大坝,黄河就进入了八盘峡水库――毛公湖,因库区内有座酷似伟人毛泽东半身卧姿的毛公山而得名。毛公湖湖岸长 17公里,湖面积 11平方公里,总湖容 0.49亿立方米。
  黄河三峡因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特殊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非常奇特,素以“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而著称于陇上。特别是在太极湖东起罗家洞寺,西至牛鼻子峡,长达 3公里的红崖赤壁,逶迤蜿蜒,蔚为壮观。
  黄河三峡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西部休闲水乡。黄河流经县域 107公里,因修建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三座大中型水电站后形成的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三大西北高原上罕见的靓丽高原湖泊,使全县入境水总量达到59.6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达19万立方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68倍,所拥有的淡水量可以为全世界人口每人储备近 1吨可饮用淡水。
  近年来,永靖县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建成兰州“后花园”为目标,充分利用县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坚持打黄河三峡牌,走旅游兴县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投资开发的优惠政策,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对外宣传工作已成为发展旅游的关键,永靖先后多次举办和参加新闻发布会、项目推介洽谈会等文化大型推介宣传活动,黄河三峡随之声名鹊起、享誉省内外。
  
  文化荟萃惹留连
  
  黄河三峡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华民族黄河古文化早期的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要冲,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黄河古文化。由于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这里的文化呈现出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显著特点,这里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并以其雄浑博大、底蕴深邃,在中国的古文化遗产中,独树一帜,被誉为西北高原古今文明交相辉映、中西文化交织荟萃、颗颗明珠流放异彩的靓丽风景线,是黄河古文化积淀最集中的地方。
  
  黄河三峡――“ 古生物的伊甸园 ”。远古时代的黄河三峡,是大量古生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在太极湖畔出土了亿万年前早白垩纪时代的恐龙足印化石群,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遗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均属世界之最,蜚声中外。这里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兰州龙”和国内已知最胖的恐龙――“刘家峡巨龙”的产出地。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是目前全国惟一一处由多种恐龙足印化石群构成的国家级恐龙地质公园。
  黄河三峡――“ 中国的彩陶之乡 ”。作为中华民族黄河古文化早期发祥地、传播地和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这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迹,是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存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相继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甸文化、寺洼文化彩陶就有数千件之多,被誉为“中国的彩陶之乡”。1950年4月出土的一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陶瓮以其精美绝伦的造型和图案,赢得了中国“彩陶王”的美誉,1954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并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1990年4月10日,邮电部将“彩陶王”的图案印制成邮票发行国内外,使这一瑰宝大放光彩!
  黄河三峡――“中国傩文化之乡”。黄河三峡是中国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傩舞面具,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保护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这里流传的傩舞戏民间俗称“七月跳会”,由请神(下庙)、献盘、献牲、会手舞――傩舞、面具舞――傩戏、赛坛等仪式组成,流传至今数千年,以保存之完整、形态之原始、活动之广泛、特色之鲜明,成为中国和世界傩文化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是探究戏剧艺术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7年9月,被授予“中国傩文化之乡”称号;2008年,永靖傩戏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河三峡――“ 石窟的百科全书 ”。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炳灵寺石窟,是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 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窟龛 216座、石雕泥塑佛像 882身、壁画约 1000平方米、浮雕佛塔 76座,也是我国石雕艺术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保存有中国石窟最早期、中期和最晚期的壁画和石雕,被誉为“石窟的百科全书”。第 169窟保存的西秦建弘元年(即公元 420年)墨书题记,是我国石窟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题记,为甘肃乃至全国其它古老石窟的分期断代提供了标识,推翻了石窟考古界一直以云岗、龙门石窟的北魏造像为标尺来判定国内其他石窟的开创期及其考古价值的观点,从而确立了炳灵寺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研究中的地位:炳灵寺石窟不仅早于云岗、龙门石窟几十年甚至半个世纪,而且在石窟艺术从印度传到西域,再由西域传入中原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桥梁,现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黄河三峡――“ 西北花儿的故乡 ”。黄河三峡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拥有深厚宏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流传着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民族文化,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曲调优美婉转而享誉国内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西北河湟花儿的传承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民歌考察采录基地,花儿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河三峡――“ 西北的工匠之乡 ”。黄河三峡自古出工匠,他们不仅建造了炳灵寺石窟等名胜古迹,还建造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大中型水电站,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明洪武时,永靖铁匠曾为甘肃兰州镇远浮桥铸造了重约 10多吨的 4根“将军柱”,立于兰州黄河两岸,名垂史册。而今铁匠子孙传承先祖技艺,其铸造的佛像、钟鼎、法器名震西北,畅销海内外。作为鲁班传人的永靖木匠,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出类拔萃,大到宫殿庙堂,寺院道观,小至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村社民居,无不建造得或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或小巧玲珑、别致新颖。特别是他们在精于营造中原、藏式、回式建筑的基础上,吸取三者的特点和优点,富有独创性地设计出藏汉结合、回汉结合的古典建筑,在几千年中华民族浩如星汉的建筑史上独领风骚,全国各地的名山古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聪明智慧的结晶,其独具特色的古典建筑和木工技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建筑形式,而且以独一无二的显著特色,在西北乃至华夏建筑史上闪耀着炫目的光芒。
  美丽而神奇的黄河三峡因其特有的神韵,丰富的内涵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像一朵盛开在黄土高原上的艳丽鲜花,已成为甘肃兰州――临夏――甘南――四川九寨沟旅游线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为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所青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6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