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园林苏州 人间天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衣学领

  在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以“真山真水园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园”构筑生态园林城市的“绿色苏州、人间天堂”行动计划,引起国内外生态学界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极好的体现了人类理想家园的新境界――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球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等美誉。
  古典园林魅力永存,“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江南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是一个地理上的象征,而苏州园林又是江南最典型的一个象征。可以说江南人的建筑情趣、审美境界,甚至是对世界的看法都可以在苏州园林中得以体现。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时期。历代兴盛建园,明清全盛时有500余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在这些蕴含着博大精深中国人文精髓的古典园林中,浓缩自然山水,草木枯荣,四季晨昏,晴雨等变化,为身居其间的名人居士或士大夫们,提供了“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故有“不隐山林隐朝市,草堂开傍阖闾城”之说。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苏州造园的能工巧匠们运用独特的造园技艺,在城市住宅有限的空间里,巧妙地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等造园元素的组合,并以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与之珠联璧合,折射古代审美情趣和哲理观念,形成充满画意诗情的写意山水园林。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成为集文学、诗画、书法、建筑、装修、陈设、盆景及各类工艺为一体的综合历史文化艺术宝库,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苏州古典园林的价值得到世人瞩目和肯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九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境界,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1997年,苏州的古典园林掘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被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被誉为中国文化“四绝”(山水画、烹饪、京剧、园林)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已成为苏州、中国乃至东方的文化象征,她走出了昔日的姑苏小巷,以经典传统的高品味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走向欧、美、亚、澳各洲的名城。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网师园殿春为蓝本设计的明轩,日本池田市的齐芳亭,加拿大的逸园,新加坡的蕴秀园,法国巴黎怡黎园,美国佛罗里达“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等。无论是完整园林的建造,还是亭台廊榭等园林要素的移植,含蓄独特的中国园林文化都获得异域知音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并成为物质的、不可移动的中国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称为“常驻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贵宾”。至今,建在海外的苏州园林已达30多处,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并以其独特的内涵,再现中国文化永恒的艺术魅力。
  
  传承古典园林文化任重道远
  
  登上世界文化遗产圣坛的苏州古典园林,已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的珍贵文化遗产,而作为国内最具成长潜力的现代化苏州,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在为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持续性保护构成了潜在的挑战。
  如何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坚持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确保苏州的世界文化遗产永续利用,成为苏州古典园林面临的严峻而急迫的历史性课题。
  坚持保护第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苏州市政府对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现定方针,围绕这一方针,我们从依法保护、依法管理、建立精良检测体系来打造园林景区精品。从软硬并重、精心打磨等方面着手,将园林传统管理纳入了科学管理的新轨道。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有关规定和国家颁布的《文物法》、《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苏州市于1997年4月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园林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苏州市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以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为契机,苏州加大对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力度,依法对古典园林的建筑、山池、古树名木等进行全面维修和保养,加强了园林和水质综合治理,加强园林档案管理,搞好文物“四有”工作,逐步完善网络化管理系统,调整充实匾额、楹联、家具,并依法加强园林外部环境的整治,使古典园林内外环境趋向协调和谐。
  古典园林管理数字化,成立了苏州市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立足数字化技术的标准化管理,使历史园林在岁月流逝中保持精确记忆和丰富个性。苏州市园林部门经过调研,将大量信息汇总整理,建立起了一个具有信息网络功能的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动态信息和监测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参照世界遗产有关标准和我国文物保护的有关法规要求,覆盖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各个方面,共分为两大部分,12个模块。从建设、构筑物、陈设、植物、环境、控制地带到客流量、安全措施、规章制度、人员技术能力和文献资料等,都一一量化,进行动态的跟踪监测。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保护管理体系。大到一根梁柱,小到每格窗花,都拍摄全方位的影像资料,形成完整图纸并加上详尽的文字说明,输入电脑。园林的日常养护,维修,都将通过统一的科学标准来控制和实施。
  在园林静态保护的同时,苏州市园林系统还倾力开发园林景区的精品内容,充盈内涵,达到动态的“集聚效应”。如拙政园荷花展,杜鹃花节;虎丘的金秋庙会,姑苏第一景观“东方景深”;沧浪亭重现林则徐珍贵遗迹,以及上方山、石湖、滨湖三景区联动开放等。使古典园林沿袭的精品内涵得以延伸。
  在园林外环境、水环境整治、客流量调控、防火防盗的安全防护等方面都引入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对园林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开展古典园林保护相关课题研究,努力培养人才梯队,科学团队,使苏州古典园林保护手段更先进,更科学。
  苏州园林是勤劳智慧的苏州人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丰厚遗产。保护好这份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任重道远。
  
  拓展古典园林当代价值
  
  在加大力度保护古典园林“原真性”同时,苏州市还大力推进“古典园林外化”,走“园林城市”发展之路,突出城市个性,在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中拓展古典园林的当代价值。
  苏州市以规划为先导,做好名城、古园、水乡大文章,将苏州城作为一个大园林进行高起点的整体策划,编制了《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以“真山真水园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园”的历史文脉勾勒“园林姑苏”,是苏州生态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也是苏州园林“破墙造绿”走园林大市的最大观念创新。“十五”以来,苏州市区每年新增绿地450公顷,2005年达到500公顷,建成公园36个,小游园100多个,市民出行350米左右即可步入绿地。
  城市绿化中,从天井到弄堂里走出来的苏州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造园艺术的精髓,将经典的园林元素巧妙地再现街头巷尾。“弹石间花丛,隔河看漏窗”的道前街,“人在花中走,柳在岸边行”的临顿路。“两绿夹一河,舟与车俱行”的干将路,飞檐错落,林木蓊郁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带……,既体现了移步换景的苏州古城特色,更为千年来古城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布局锦上添花。尤其是“百园工程”,将古典园林的精致艺术渗透到街巷院落,体现了传统古典园林“古、秀、精、雅”的特点。
  2010年前,苏州将建成城市公园,风景林地、绿色通道,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区,构筑“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特色明显,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的城市生态网络。
  “生态也是生产力”。苏州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全面推进园林姑苏,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的“人间新天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7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