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绩效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是治理公司的基础和起点,因此研究股权结构对于更好的管理公司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研究进行回顾,指出现存问题所在,进而对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提出建议。
  
  一、引言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目前对股权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企业价值、融资结构、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在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有两类研究方法。一种是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方面阐述。另一研究类型,是将股权结构分成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属性,持股比例方面开展实证研究。
  二、理论基础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包括股东的类型及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股票的集中或分散程度、股东的稳定性及高层管理者的持股比例等。
  公司治理是指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绩。吴敬琏教授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公司治理机制包括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两方面。内部治理机制指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方形成的管理和控制关系,以此控制公司的经营活动不偏离企业的长远规划和最终目标,提高企业绩效。外部治理机制指公司外部管理和控制体系,包括市场管理机制、政府治理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等。
  股权属性分为国有股、法人股、经理人员(或内部人)持股、社会公众股及其他股份。股权集中度。指公司的股权被一个或几个股东持有的集中程度。显然,股东的种类不同,各类股东持股比例不同,股票的集中度和流通性不同,导致股权结构也截然不同。
  三、文献回顾
  (一)从股权结构对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和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研究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的影响的文献回顾
  在新经济形势下,张颂(2010.12)认为股权结构分散和成熟的市场主要是靠外部制理机制治理公司发挥作用,而股权集中主要是靠内部制理机制发挥作用。外部制理机制主要依靠股权结构的流动性和竞争性。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主要依靠内部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独有的特征,张昆峰(2010)提出建议,为实现股权价值的最大化,必须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资本经营者、企业管理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充分竞争和良性互动,建立具有相应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效公司治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股东权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福利最大化的双赢局面。
  (二)从股权属性、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在股权属性方面,学者普遍认为,国家股对公司治理效率低下,法人股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左志鹏(2010.4)国家股代表缺位和不可流通性,使公司治理效率低下。法人股对公司治理有较强积极性和正面作用。未流通股,通过投票方式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影响不显著。同样,袁晓燕(2010.5)通过对河南省境内38家上市公司调查发现,国有股比例越高,企业盈利能力与企业价值越低。
  在持股比例方面,学者普遍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较大,对其形成制衡,将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陈晓辉(2010)得出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且第二、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股东制衡度较高。汪洋(2010.7)通过建立模型,提出“双核”结构是最优的股权结构推导得出,即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接近第一大股东越能提升企业价值。愈培燕(2007.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高,第一股东远远超过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张方方,兰兰(2010.3)研究显示,股权集中与公司价值存在着正的相关关系。截然不同的是,卢华,鲍慧(2010.2)认为流通股比例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呈正向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然而,在股权集中度方面研究结论不一。目前,认为股权适度集中的学者占主流。汪红玲(2010.12)股权的适度集中将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改进。周镭、陈辉(2010.7)认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相关。相反的是,张志乾,严华麟(2011.1)股权集中程度与企业绩效存在“U型”关系。而邵阳,曹立(2010.5)认为股权分散模式对公司治理是好是坏,应从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外部治理机制是否有效、公司内外部信息的非对称程度等角度去衡量,不能一概而论。
  四、国内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股权,“一股独大”普遍存在。在我国上市公司实践中出现了国有股“一股独大”、“同股不同权”的严重现象,从而导致一些非国有股东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国有大股东的侵害。
  (二)大股东股权高度集中与公众股股权高度分散的状况并存。具有控股权的大股东往往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取得与其所持股份比例不相称的超额收益,侵害小股东的利益。
  (三)股权激励机制失效。没有起到真正激励管理层的作用,反而成为管理层寻租的工具,主要表现管理层为对激励方案的设计进行操纵和盈余管理两个方面。特别是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大多只是一种形式。
  (四)经理市场还远未发达,选聘和解聘通过上级管理部门和委派和指定,职业经理无法通过竞争,对其进行考核,使得经理人很少在意自己的信用和信誉。这些都导致他们在职时,过分的非生产性消费,追求短期行为。
  (五)证券市场市场化程度较低,制度不完善。非理性的投机行为和人为的操纵,经常造成股市异常波动,影响证券主场运作效率。
  (六)市场监管缺乏。市场缺乏对关联交易的监管,致使关联交易大行其道,而关联交易是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主要途径之一。
  五、优化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建议
  (一)建全交易制度与规则,逐步实现全部股票的流通和同股同价。
  (二)引导公司适度提高股权的集中度,充分发挥第一大股东的监督作用,减少代理型公司治理的高代理成本和低效率问题;同时通过第二到第十大股东的制衡作用,减少剥夺型公司治理的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三)设计合理有效的公司激励机制。为了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而不至于使股票激励成为高管们寻租的工具,公司设计激励方案时,尽可能的使股票期权行权期限长,才能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四)加快经理人市场的建设。市场应有一套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指标,对经理人进行合理的评价和监督,提高经理人之间的竞争。
  (五)完善市场制度,严格控制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行为,违规者给予法律的制裁。强化信息披露制度,使上市公司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使信息更加真实,减少信息不对称。
  (六)规范市场环境。引导公司树立科学的股票上市观念,同时教育股民进行科学的投资。鼓励媒体对大股东的不当行为进行监督,促使公司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