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银行并购影响银行稳定的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提出一个框架,分析银行并购对银行稳定的影响机制,认为银行并购可能通过影响单个银行稳定,进而影响银行体系的影响,也可能通过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来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并购影响的研究文献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并购总的来说是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稳定的。
  【关键词】银行业;并购;银行稳定
  
  引言
  
  并购是通过吸收外部资源使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途径,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短时期内扩大规模,银行业也不例外,特别是近十年来,银行业并购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的一个趋势。银行业的并购除了对微观层次的并购银行和目标银行的绩效等产生影响外,还会对银行业市场结构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宏观层次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等方面。在我国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而关于银行并购影响银行稳定的机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框架,并对我国银行并购的研究进行分析。
  在现有的研究中,关于银行并购对银行稳定的影响,主要是从银行并购影响银行业结构入手的。银行并购后,会使得市场更集中,从而影响到市场竞争格局,而竞争格局会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稳定。传统的SCP范式用市场集中度代表市场的竞争程度,认为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不完全竞争环境下,银行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制定有利于自己的价格,以获取较高的利润。但近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已经表明,市场集中度并不能完全代表竞争程度。有代表性的如Carbo(2009)[1]认为使用集中度作为竞争的代理变量可能是严重有误的。因此集中和竞争是银行业市场结构两个不同的方面,要分别研究它们对银行稳定的影响。
  
  一、一个分析框架
  
  本文中提出银行并购对银行稳定的一个分析框架,如下所示:
  银行并购首先对单个银行产生影响。并购后,会使金融资源从效率低的目标银行流向效率高的并购银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同时,银行并购其它市场的银行后,会扩大其市场规模,通过多元化有效地分散风险,提高效率。而且,当银行的市场份额增加以后,可能形成市场势力,通过降低零售存款的利率,提高贷款的利率,可以获得更多的利差收入,从而增加其盈利能力。而单个银行效率提高后,会从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对单个银行稳定产生影响(欧朝敏,2007)[2]。直接途径是单个银行自身效率提高,会使其收入增加,盈利能力增强,也可以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改变单个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大小来影响自身稳定。间接途径主要是银行效率的提高,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起到优化作用,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从而反过来影响单个银行的稳定性。而且银行地理范围扩大后,会给其带来地理范围多元化的好处。但是银行并购也可能带来其效率的损失,特别是在整合过程中。实证方面的研究结论也存在分歧,有的研究认为银行并购可能提高效率,有的研究认为银行并购会带来效率的损失。
  银行并购除了影响单个银行的稳定性,进而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带来影响以外,还可能通过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来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有两类不同的文献反映集中和稳定之间相反的关系。在理论模型中,Allen等(2004)[3]证明了危机更可能在缺少竞争的银行体系中发生。这是因为缺少强有力的金融产品的提供者会使资产质量恶化,它们能够获得高利润。和这个“集中―稳定性”的观点相反,Boyd等(2005)[4]证明了在更集中的市场上银行可能收取更高的利率。这暗示着在借款人方面,他们可能从事更有风险的项目,由于道德风险放大,而导致更高的违约率,从而最终导致更高的脆弱性。和集中与脆弱性的研究类似,也有两种冲突的观点认为集中可能增加或减少稳定性。在传统的“竞争―脆弱性”观点下,更多的银行竞争侵蚀市场势力,减少边际利润,导致减少的特许权价值,这会鼓励银行更冒险地增加收入。而在“竞争―稳定性”观点下,更多的贷款市场的市场势力可导致更多的银行风险,因为更高的借款人的利率可能导致它们难于还款,加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但最近的文献表明,竞争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多方面的。前述Allen等(2004)认为只考虑竞争和稳定的权衡是不充分的,他们认为如果金融市场的消费者和中介的合约是完备的,完全竞争则会推动稳定的社会最优。而如果存在存款保险,银行为了存款而竞争,则竞争倾向于减弱银行的稳健性。另外,他们也强调了脆弱性也取决于银行间市场的结构:在所有机构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于微小的流动性冲击的传染效应,会使得所有银行流动资产。Berger(2008)[5]在对“竞争―脆弱性”和“竞争―稳定性”观点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认为竞争和市场势力对银行稳定的影响不一定产生相反的结果。如果银行市场势力导致银行更有风险的贷款组合,银行总的风险不一定增加,因为银行可能用其它方法来保护其特许权价值,如通过衍生品交易或拥有更多的资本金等。通过23个发达国家的银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既和“竞争―稳定性”的观点一致,即具有更高市场势力的银行也具有更少的风险暴露,也提供了对“竞争―脆弱性”观点的支持,即市场势力增加了银行的贷款组合风险。
  
  二、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案例分析
  
  在1999年以前,我国银行业的并购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如1996年广东发展银行收购中银信托投资公司、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海南发展银行等。从1999年以后,国内银行业并购以市场化运作主导,如2001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收购浙江四家城市信用社;2001-2007年间,兴业银行收购了三家城市信用社、佛山市商业银行、通河县农村信用社;2003-2004年间,招商银行收购盘锦市商业银行、泉州市商业银行;2007年交通银行收购常熟市商业银行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中小银行通过联合重组的方式合并为新的银行,如2005年成立的徽商银行、2007年成立的江苏银行、2008年成立的吉林银行、2009年成立的长安银行等等。另外,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除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三家大型商业银行引起战略投资者以外,其它众多的国内银行也纷纷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也有一些国内银行走出国门,到国外参与并购。
  从对近十年来国内银行并购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内银行业并购有利于提高收购银行的规模经济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经营不善的被收购银行退出市场。如董金荣(2009)[6]运用财务指标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兴业银行并购前后的规模经济效应,发现在并购后,兴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应非常明显。
  目前,我国已经有几十家商业银行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如Alicia等(2008)[7]研究了在外资具有少数股权情况下中国银行业是否和如何获益,审视了何种类型的外国投资者(战略、财务、私人和公共)以及何种协议所取得的成效最大。结果发现限制和指导外资进入的渐进式银行改革到目前为止给中国银行系统带来了收益,但是这样的收益只有在外资银行积极参与(即战略投资者)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也有其它一些文献的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提高了中资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获得了本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市场获利机遇。但也有一些文献认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则提出相反的观点。如吴志峰(2006)[8]认为东欧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现有的改革路线中改善绩效与保持银行控股权二者不可兼得,因此中国必须保持国内力量对主要银行的控股权。孙亦军(2008)[9]认为银行绩效提升不一定要引进外资控股,外资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不一定正相关,对于中国来说,保持国内力量的银行控股权应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本文提出的框架来进行分析,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内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经营绩效,有利于单个银行稳定。同时,我国目前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显著特点是虽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份额逐年下降,但集中程度仍然偏高,竞争程度也不够充分,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样的局面。同时,境外战略投资者只拥有国内银行的少数股权,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有利于我国银行稳定。

  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一些银行也走出国内,到国外并购或参股,主要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也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华商银行、印尼哈林银行、澳门诚兴银行、南非标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中国银行收购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参股香港东亚银行、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招商银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等等。在这些并购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国内银行到国外参与并购,主要是影响单个银行的效率,而对国内银行体系稳定的影响不大。
  
  三、结束语
  
  银行并购后,提升单个银行的效率,会对银行体系的稳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则可能对银行体系的稳定带来有利的影响,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有一个“度”的思想:银行业市场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竞争不足或竞争过度都不利于银行稳定,银行业市场的集中和竞争都要适度。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银行并购有利于改变现有的集中度过高、竞争不足的格局,从而有利于银行业稳定。当然,我们还需要完善有关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银行并购的积极影响,减少其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Carbo S,Humphrey D,Maudos J,Molyneux P(2009)Cross-country comparisons of competition and pricing power in European banki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8:115-134.
  [2]欧朝敏.银行业竞争对单个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定的影响[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7:88-89.
  [3]Allen F,Gale D(2004)Competi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J].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36(3):453-480.
  [4]Boyd JH,de Nicol´o G(2005)The theory of bank risk-taking and competition revisited[J].Journal of Finance,60:1329-1342.
  [5]Berger AN,Dick AE(2007)Entry into banking markets and the early-mover advantage.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39:775-807.
  [6]董金荣.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Alicia Garcia-Herrero等.中国银行业是否从对外开放中获益[J].新金融,2008,12:10-15.
  [8]吴志峰.绩效、控股权与战略投资者:转型经济银行改革的经验[J].金融论坛,2006,11(5):2-9
  [9]孙亦军,兰向明.中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绩效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5):47-52
  
  作者简介:刘飞(1975―),男,陕西西安人,西安邮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