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小企业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安徽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正面临创新人才匮乏、技术创新资金不足、企业家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模式不当、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重重障碍。文章认为完善激励机制、融资体系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选择适当的技术创新模式是推动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
  
  安徽省中小企业对安徽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市场活力和稳定社会等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量净增2367户,达到10441户,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口占全省就业总数的95%以上[1]。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81.14亿元,同比增长41.5%;实现工业增加值1985.2亿元,同比增长28.3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9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212亿元,增加值905亿元,占安徽省工业增加值的25.9%,占GDP的10.2%,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经连续6年增长30%以上。尽管发展现状喜人,但与沿海地区相比,安徽省中小企业在规模、层次、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而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在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思考上,分析影响技术创新障碍因素,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
  
  (1)创新活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发展很不平衡
  2007年安徽省工业企业创新专项调查显示,中型企业有69%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小型企业只有31.6%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而中国平均水平中、小型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比例分别为55.9%、25.2%,安徽省创新活动处中等偏上水平。创新活动以合肥为中心,沿江各市较频繁,区域发展很不平衡[2]。合肥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安庆市、六安市、铜陵市、马鞍山市等市有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占比40%左右,创新比较活跃。
  (2)新产品产值率下降趋势明显,创新活动多集中于企业新型和国内新型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呈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新产品产值率为23.79%,到2008年新产品产值91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仅为8.49%。安徽中、小型企业属于国际新型创新活动的企业分别占比17%和10.9%;属于国内新型创新活动的企业占中、小型企业总数50.7%和43.9%;属于企业新型创新活动的企业占中、小型企业总数的32.3%和45.2%[2]。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多集中于企业新型和国内新型。
  (3)创新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企业自筹,经费支出主要用于机器设备购置
  从经费来源看,2006年2333家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创新经费支出为174.8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141.7亿元,占81.1%;金融机构贷款等其他渠道获取的资金27.7亿元,占15.9%;政府拨款5.4亿元,仅占3.1%。从规模上看,中型企业自筹资金占筹集经费总额的比重高达86.3%,高于大型企业的81.6%,小型企业的73%[2]。表明企业创新资金主要依靠自筹为主。
  从支出结构看,内部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经费支出42.3亿元,占24.2%;委托外单位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经费支出7.3亿元,占4.2%;获取机器设备和软件支出114.2亿元,占65.3%;从企业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经费支出11亿元,占6.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安徽省中小企业在购置机器设备和软件上支出比例高,高10个百分点,而内部研发支出比例较低,低8个百分点。
  (4)创新活动主体自主开发,消化吸收创新方式
  2004年~2006年期间,安徽省开展创新活动企业中企业或企业集团自主开展产品创新的占70.3%,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产品创新的占2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9%,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开展产品创新的占0.6%,与全国平均水平的1.3%,存在较大差距,其他形式的创新占8.1%。安徽省创新活动以自主开发为主,与国内机构合作开发并重。
  产品和工艺创新活动方式,原始创新占25.3%,集成创新占29.8%,消化吸收创新占44.9%。其中,中型企业集成创新占42.9%,原始创新和消化吸收创新分别占32.5%和24.6%;小型企业消化吸收创新占49.8%,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分别占23.7%和26.4%。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较少,消化吸收创新较多。
  
  二、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原因,2009年课题组对安徽省68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实地与问卷调查,被调查中小企业发展至今5年以内的占30.51%,5年以上10年以内的占44.07%,10年以上的占25.42%,行业分布由多到少依次是农产品加工、电子机械设备、纺织服装、建筑、自然资源开采、交通运输、电力生产。对于影响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61.29%企业技术创新人员不足,48.39%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38.71%企业家创新意识薄弱,此外,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不当、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研发投入产出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因素都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人才匮乏
  人才匮乏是制约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因素,也是中小企业不能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原因。据安徽省统计局2006年度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中人才②的比例为24.1%,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才①的比例为54.9%,而企业只有13.1%。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仅占1%,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占4.5%,高级技师只有0.3%,技师0.8%,高级工只有2.6%,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缺少创新原动力。
  安徽省人才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国有大型企业,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面临如下障碍:企业名气不够,员工本身的发展规划与公司的发展目标冲突,不利于员工以后跳槽或发展,占51.61%;薪水相对低,激励不足占40.32%;缺乏系统和持续的培训机会,缺乏良好的管理,福利、激励等机制不完善,使得员工不能适应整个企业的组织环境占29.03%。
  (2)技术创新资金欠缺
  资金问题是制约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瓶颈。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渠道单一,不仅很少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经费,而且因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3],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更难以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这不仅提高了创新成本,而且也很难满足企业创新的资金需求。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安徽省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较大,占全部研发经费比重为8%,远高于全国平均4.3%;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72.8亿元,位居中部六省第四;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足1%,与全国平均水平1.49%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资金需求大,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较弱,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有限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3)企业家创新意识薄弱
  企业家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徽省中小企业局2006年底的调查资料显示,受调查的638家中小企业创业者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的占比不足30%,大专及以下文化的占60%。课题组调查显示,38.71%企业经营者反映管理层创新意识薄弱,未能把依靠创新作为市场竞争的取胜之本,缺乏主动从外部获取知识源进行创新的动力。另外,中小企业市场辐射圈较小,收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较弱,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速度较慢[4]。这些使得企业家在思想上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间或多或少存在着时滞。

  (4)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不当
  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实力普遍较弱,自身的技术积累较差,技术的获取主要来自外部。大部分企业技术战略的重点在如何通过低水平的产能复制,快速和低成本、低风险地获取所需要的技术,以获取超额利润。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中小企业获取核心技术调查属于外部引进技术人才自主开发达46.77%,模仿生产的为14.52%,购买技术的为15%,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为29%。目前安徽省技术创新的层次普遍不高,一方面,中小企业自主开发,会受本身的资金等因素制约,技术设备更新缓慢,开发周期长,二次开发或周期性开发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主要采用的是模仿型创新模式,存在明显的缺点即技术研发缺乏超前性,对技术专有方的技术依赖程度深,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5)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
  技术创新信息是围绕技术创新活动展开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组织等要素的信息组合,直接关系着技术创新活动能否顺利获得所需要的资源,是影响技术创新成败的重要因素。课题组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不足50%,多用于宣传或查询信息,用于电子交易的不足10%。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更是薄弱。中小企业很难利用外部创新环境,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其进行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进一步削弱中小企业的信息源。
  目前,安徽省尚未建立起高效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未能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存在部门众多、审批程序繁琐问题,投资软环境亟待改善。市场需要的中介服务机构缺位较多,如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且经营水平良莠不齐,硬件设施和服务支撑体系较薄弱[5],难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三、促进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要使安徽省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主动性、灵活性与技术创新性功能,成为安徽经济成长的动力,我们认为可采取如下政策措施。
  (1)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以薪酬体系为主的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中小企业不仅要重视物质薪酬如工资、奖金、提成等,同时关注精神薪酬,如胜任感、成就感、认同感等。中小企业还应鼓励科技人员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进行技术创新,并确保技术创新人才的合法权益。同时,针对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现状,安徽省中小企业应通过建立各类人才培养基地,采取企业自我培训、企业互助、送入高校深造和联合办学的形式,建立企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职工的生产技能。
  (2)加强投融资支持
  第一,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努力,强化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和产业结构,积极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系,以改善其自身融资条件。第二,抵押品观念创新,将企业拥有的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可以作为抵押资产,从而降低了抵押资产的门槛,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第三,建立合适安徽省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担保模式。根据中小企业的需要,提供不同安排、不同层次的担保,形成一个全省范围内的信用体系。第四,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技术创新专项贷款的额度,并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对技术创新项目给予支持,帮助具有成长性和“专精特新”[6]中小企业减少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
  (3)培育企业家精神
  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执行企业技术创新职能,因此必须具备对市场变化的高度警觉力和预见力,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要把握行业技术趋势,熟知企业技术状况,洞察市场与技术关系及过人的胆识与领导才能。因此,发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急需加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的眼界和胸怀。
  (4)选择较为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
  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制约[7]。因此,安徽省中小企业应充分挖掘和发挥自然、经济、人文、资源等优势,利用自身规模小机制灵活的特点,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采取与大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协作关系,在合作的大企业技术帮助与指导下,进行二次创新和合作开发创新的发展模式。
  (5)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快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充分给予其优惠的政策,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围绕安徽省优势产业,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8],加快建设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提高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开发能力。另一方面,鼓励中介机构发展,使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的供方和需方之间起桥梁作用。通过中介机构可以把高新技术、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进行信息支持,有利于企业正确决策。
  
  注释:
  ①企业就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视为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卫人.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发展工作[J].安徽中小企业,2009,(1):7-9.
  [2]安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分析报告[R].安徽省统计局,2007.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国红.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四大障碍[J].经济与管理,2004,(3):41-42.
  [5]徐磊.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9):41-45.
  [6]李时平.安徽工业立省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6,(5):28-30.
  [7]孔令刚,安徽工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安徽科技,2008(1):20-22.
  [8]夏德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途径及其选择[J].民营科技,2004,(1):40-41.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2008年度规划项目――促进安徽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AHSKF07-08D52);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度博士基金项目――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分析(编号:GDBJ2009-059)。
  
  作者简介:
  姚禄仕(1962―)男,安徽桐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会计学系主任,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王薇薇(1984―)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学、金融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
  王建文(1964―)男,湖南益阳人,博士,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8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