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角度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可新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适应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重大战略。首先从国际货币职能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不同职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同要求,认为货币国际职能的实现是分阶段的,在每一个阶段需要的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与汇率形成机制是不同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形成机制的匹配策略。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形成机制;国际货币职能;匹配策略
  中图分类号:F8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066-0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占世界贸易比重快速上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中,人民币币值坚挺,人民币成为周边国家广泛接受的货币。为了适应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际战略。在跨境贸易结算方面,2010 年6 月,中国正式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货币互换方面,截至2011年12月末,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13 012亿元;在离岸人民币市场方面,2007 年6 月,发布了《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办法》,首只以人民币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人民币计值基金的出现,伦敦和新加坡等在积极的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化正在稳步推进。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汇率形成机制调整两难。一方面,必须要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以及整体经济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升值预期导致的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资本项目的开放为前提条件,而后者又会削弱政府维护汇率稳定的能力,这一状况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面临一定的难度。
  那么,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会产生何种影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怎样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具体的改革步骤应该怎样进行,都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文献研究
  有些学者认为,货币国际化需要稳定的汇率。如Friberg(1998)的研究显示,计价货币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出口商利润函数的性质,也同时取决于汇率的方差(波动幅度),当汇率波动过于剧烈时,甚至有采取第三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可能性[1];罗纳德·麦金农(2009)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人民币应当采取稳定的汇率制度,使其有一个风险上限,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得其他国家相信人民币不会大幅的波动[2];P.Subacchi(2010)则认为可以在控制人民币兑换的前提下进行货币国际化[3]。
  但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货币国际化需要汇率具有充分弹性。如罗熹[4](2009)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客观上要求汇率形成机制要以市场化为基础,通过本外币间供求关系的变化发现人民币的真实价格。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孙立行(2010)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通过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幅度、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主要资本交易货币纳入货币篮、减少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尽快实现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币外汇市场等措施推进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5];陈江生、扈华林等(2011)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汇率制度加以保证,人民币国际化是破解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难题的根本出路。短期应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期可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长期将退出“中间汇率制度”实现“独立浮动”[6];张茉楠(2012)认为,建立在汇率升值预期上的人民币国际化并不稳固。中国可以利用当前外汇市场供求趋于平衡的机会,增强人民币弹性化,确立一套明确的、贯彻人民币汇率改革目标的人民币汇率浮动规则,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国内一系列金融制度改革[7]。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有关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稳定的汇率机制还是需要市场化的汇率机制目前还没有定论。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是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货币职能,只有明确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范围和程度,才能明确人民币汇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机制安排。因此,本文将从货币职能的角度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形成机制。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范围内发挥货币职能,即价值尺度、交易手段、价值储藏职能,是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中的计价货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货币国际化的程度可以通过货币发挥国际职能的程度来衡量,具体而言,就是价值尺度、交易手段与价值储藏的国际化程度。
  在充当价值尺度方面,当前主要体现在资产计价上。国际债券发行主要以欧元、美元为主(见图1),2009年欧元、美元、英镑、日元分别占全球外汇债券交易币种的46.9%、37.7%、7.9%、3%。人民币债券发行所占比重可以忽略不计。
  从充当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来看,美元、欧元及日元都在国际或区域贸易结算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美元在所有国家进出口贸易所使用的结算货币中,都占据较大的比重,(如表1、表2所示)。
  从充当价值储藏的角度来看,截至2010年美元、英镑、日元、欧元在全球储备货币的比重分别为62%、26%、4%、4%,其他所有货币占比加总也仅为4%。按照上述数据衡量,真正的国际货币只有两种即美元与欧元,英镑、日元也只能勉强算为国际货币(见下页表3)。人民币在储备货币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无论从货币国际化的三大职能的哪个角度来讲,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均处于起步阶段。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要求
  从货币职能的角度来分析不同的国际货币职能会对汇率形成机制提出的不同要求,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在不同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汇率弹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货币国际化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汇率弹性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货币国际化的各个职能上对汇率的要求并不一致(见下页图2)。   首先,将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交易手段、价值储藏三大职能分解为计价货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四个功能。
  从国际计价货币的功能来看,如果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定价职能,首先必须要保证汇率的浮动,因为只有外汇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才能保证人民币的价值是真实可信的,才能对其他金融产品和贸易商品进行定价。
  从国际结算货币的功能来看,如果要保证人民币能够实现贸易结算的功能,那么就需要保持人民币价值的稳定,即需要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波动。汇率稳定有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从国际投资货币的功能来看,人民币要实现资产投资功能一方面要求资本项目开放,这将要求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资产价值的相对稳定,这又要求汇率稳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
  从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来看,人民币要成为储备货币,短期来看,升值有利于提升储备货币地位,但是长期来看,货币不可能一直升值,储备货币的基本要求依然是价值稳定,这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必须稳定。
  以上的分析表明人民币行使国际货币职能对汇率形成机制的要求是矛盾的。然而,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货币国际化职能并非是同时实现的,人民币汇率也并非是完全固定或者是完全弹性两个选项,二者是存在互相协调的可能性的。
  四、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短期匹配策略
  笔者认为,需要兼顾不同货币职能的不同要求,既要兼顾人民币价值由市场决定的要求,又要兼顾人民币价值稳定的要求。中国当前的汇率形成机制基本上考虑了这两种要求。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机制反映了稳定汇率的要求,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调节机制反映了市场化的要求。然而,这一汇率制度仍然有改进的余地,比如,为了加强汇率的稳定,一揽子货币的权重应该以贸易份额权重为基础,这就要求降低美元的份额。另外,为了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中心汇率可以考虑恢复平均交易价格的定价方式,这是因为与做市商询价相比,交易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五、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长期匹配策略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主权国家货币的国际化都需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是在货币职能上,而且在空间结构上也是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会对资本项目开放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而会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产生不同的影响。
  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主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如表4所示),这三个阶段对应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汇率弹性:第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阶段主要发生在贸易项目下。这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将主要从部分东亚贸易逆差来源国开始,由于这部分国家主要集中在中国周边,可以称之为周边化。此时,人民币率先在亚洲地区实现国际贸易结算的货币职能,但资本项目无须大规模开放,因此,这一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不会构成对汇率稳定的威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第二,在成为区域性投资货币后,人民币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扩大汇率制度弹性的压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中国经常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的扩大、离岸市场的推进、特别是人民币非居民存贷款业务的推进等等逐步将人民币推广到亚洲使用。这一阶段,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性将会明显提高,并逐步成为区域内的国际投资货币,即区域化。受此影响,为了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需要扩大汇率制度弹性。但是,鉴于亚洲地区的资金流量相对较小,中国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第三,在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的国际货币后,中国需要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或接近这一汇率制度的弹性汇率制度。这是因为只有在资本项目基本开放的情况下,人民币才能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需要采用弹性汇率制度。这一阶段,人民币最终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储备货币。
  参考文献:
  [1] Friberg,Richard.In Which Currency Should Exporters Set Their Price[J].Journal of 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8,(45).
  [2] 罗纳德·麦金农,人民币国际化应循序渐进:中国已做好准备[N].上海证券报,2009-05-08(A19).
  [3] Subacchi,P.:One Currency,Two Systems:Chinas Renminbi Strategy [M].Chatham House Briefing Paper,2 November2010.
  [4] 罗熹.循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J].红旗文稿,2009,(9):27-30.
  [5] 孙立行.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12):37-42.
  [6] 陈江生,扈华林,陈昭铭,丁俊波.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上[J].新远见,2011,(12):18-26.
  [7] 张茉楠.汇率异动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J].发展研究,2012,(2):77-79.
  [责任编辑 陈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22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