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波导折翼 转造汽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荣

  “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有人根据其固有的战斗精神,代拟出它转型后的新广告词:“波导汽车,汽车中的坦克车”。
  
  这个年关,面对全年亏损的业绩波导董事长徐立华可能有些犯难,也许特别懊悔当年与法国萨基姆公司合作时,没有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如今,攻下生产汽车发动机的资格证,也许可以奋力一搏。
  剑走偏锋
  1992年,满怀“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抱负的徐立华等人以技术入股波导公司,占总比例的49%。在随后的7年间,创业团队凭借技术优势,在传呼机市场淘到了第一桶金。2003年上半年波导手机销售337万台,超过摩托罗拉、诺基亚,位居国内市场第一位。此外,波导还有可供出口的产品,出口量占据国内手机厂家出口量的半壁江山。
  波导在申请手机生产牌照之初,并没有被批准。可是当时的徐立华果断地做出决定,花费30个亿组建手机生产线,同时请信息产业部的领导到现场考察。在这一招“先斩后奏”后,徐立华给信产部的领导又抛来一个难题,投入的资金大多是从银行贷款,如果没有牌照,银行的贷款就成了死账。
  就这样,1999年9月在首批获得国家移动电话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中,波导作为唯一的一个民营企业入围,并因此首批波导移动电话投放市场;并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媒体抢先宣传波导移动电话品牌。
  
  合作遗憾
  1999年,波导与法国的萨基姆公司开始进行移动电话技术开发和生产合作,波导借此把产能扩展到了千万级以上,并提出4年1500万台的目标。
  可是产能的扩大,并没带来品牌的壮大,徐立华多次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上游厂商的“跟不上”,70%的元器件要依赖进口,于是,徐立华直接与欧洲知名电信运营商握手,与美国最大的网络运营商AT&T公司合作,与西门子建立战略同盟,试图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与对方的技术优势进行“资源共享”。可是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基地最后成为很多知名国外手机厂商的加工厂” “遗憾的是,波导只是照搬这种管理模式并没有创新。”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这样解释离职原因。
  同时,追逐销售量,且主要面向三四级市场,自建销售渠道庞大难以维护,利润逐渐被摊薄,成了波导的双刃剑。
  
  艰难转型
  与此同时,徐立华也在做着几乎所有民营企业做大后都会做的事情,开始多元化发展,在房地产方面,波导首先在公司的住地奉化拍到500亩地,面对自己的员工销售,但因为种种原因,波导并没有转向地产开发。
  在广泛的造车热掀起的时候,2004年波导与南汽成立合资公司,但很快又因为双方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毅然选择单飞。此后,波导又暗中收购宁波神马汽车公司,企图借壳进入汽车业。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波导已经获得发改委的正式批文,波导可生产汽车发动机,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进入汽车行业了。
   “波导和银行的关系一向要好。”该人士指出,在2003年波导年销售额达到108个亿的时候,20个亿的流动资金存进了银行,“虽然称为流动资金,可是并没有用在公司的业务上,反而成了死钱。”如果波导向银行借债,当时至少可以借出100个亿。
  可是面对产能已经过剩的汽车行业,能否突破重围值得期待,能否放下对于已经拥有的国产手机老大的地位以及现有的生产、销售能力也需要慎重。(摘自:《华夏时报》2008年2月3日 编辑:周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4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