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GRA—AHP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瑞光 段万春 许成磊

  摘要:基于灰色关联分析(GRA)和层次分析(AHP)对2002—2010年云南省各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此方法对全面评价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优化选择和创新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发展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层次分析
  我国新型工业化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更加强调“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新型工业化已成为区域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滇中城市群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区域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当前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落实的背景之下,选择合理适用的分析途径,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全面评价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对有效挖掘发展问题,优化选择和创新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有关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成果,多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如谢德禄、何文举等学者,应用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格兰杰因果检验、层次分析、因子分析等计量统计方法,从不同视角对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本文采用的灰色层次分析法(GRA—AHP)是一种兼具主观评价优势和客观评价优势的综合评价方法。相比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而言,本方法能够综合反映出系统特征数据间的客观关联程度和主观认知赋权,并且对样本量和样本分布均匀程度要求较低,适用于统计数据不多、数据灰度较大、没有典型分布的评价研究,使综合评价更具合理性和可信性。因此,为了克服主观、客观赋权法的不足,根据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多目标性和复杂性特征,本文将构建基于GRA—AHP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以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一)基于GRA的客观评价权重计算
  1、构建分析序列
  假设由于评价变量的复杂性和数据的相对不易获得性,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可近似于一个待观测灰色系统。此系统中具有m(m>1)个等待评价单元,每个单元具有n(n>1)个评价指标,并定义参评单元的下标集合和指标属性的下标集合。
  2、生成灰色序列矩阵,确定参考序列
  对于分析序列中所有评估对象的某一既定待评估指标,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的客观需求对基础数据进行数据灰化处理,形成灰色序列矩阵,为后续综合灰色关联分析提供支持。
  3、计算指标灰色关联度
  测算系统既定第二层指标下,第三层指标间所存在的灰色关联。
  4、计算指标客观权重
  求某一第三层各指标相对于第二层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比较同一阶层(第三层)上的各要素归一化处理后,相对于其上一阶层(第二层)中直接关联要素所占优势的程度,权重越大,越占优势。
  (二)基于AHP的主观评价权重计算
  1、建立评价判断矩阵
  结合评价知识需求结构,组建专家评价团队,对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建立由专家评价均值组成的第三层指标的判断矩阵。
  2、计算指标相对权重
  类似于(一)中步骤四的指标客观权重计算方法,可得到不同层级间及层级内部指标间的相对主观权重。
  3、综合权重及综合评价得分计算
  将无量纲化之后的第三层指标数据,按照线性加权方法进行加总,可以得到待评价对象最终的综合评价得分。
  二、实证分析
  (一)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分析
  研究以云南省16个州市2002—2010年的数据为例(2002年新型工业化提出),依据上述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模型,进行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2002年以来云南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云南工业经济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以及资源环境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地方政府照搬东部地区的建设模式,总体上缺乏城市经济与科技辐射作用,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群化水平低。从2010年云南省工业化发展水平来看,第二产业占比为44.62%,比去年增速15.8%,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发展水平最高、增长最快,但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10年只占40.03%,增速1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云南省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工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当前发展水平依然偏低,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不足,制约了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新型工业化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按照目的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关于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及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本文从工业化发展水平、科技含量与信息化水平、经济效益水平、资源与环境状况、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五个方面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三)综合权重计算
  本文采编数据所使用的相关统计年鉴如下:《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云南统计年鉴》2003—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云南经济年鉴》2003—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由于考察的年份较多,本部分的综合评价将以2010年数据为例。研究基于AHP方法的主观权重计算,是将设计好的评价问卷发放给10位相应领域的专家,由专家对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完整参加了两轮调查的专家共10名,包括金融投资行业相关企业的专家2名、城市规划与发展相关领域的专家3名、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相关领域的专家3名、课题组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2名。经过课题组负责人组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课题选取指标进行判断评分后,依据前文方法,得到2010年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数值。以综合灰色关联度为基础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权重求解后,得到2010年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的综合权重,相应权重数值如表1所示。   (四)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序
  在对无量纲化指标数值进行加权求和后,可计算得到2010年云南省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序。
  三、评价结果分析
  依据同样的方法,对2002年、2002—2005年、2006—2010年云南省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后(2002—2005年、2006—2010年采用各指标的平均数据),可将各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排名进行归纳对比。首先, 昆明、玉溪、迪庆、红河、德宏位列第一梯队。在云南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各地自己的经济基础和自然资源优势,昆明和玉溪依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实现了新型工业化的有效推进, 而红河、德宏、迪庆地区则充分发挥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虽然经济总量优势尚缺, 但本地区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生态资源为当前统计口径下的新型工业化水平提升提供了很大推动作用。其次,楚雄、曲靖、丽江、版纳、大理位列第二梯队。以传统工业转型发展并紧密结合地区资源基础, 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理念, 但在云南部分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并未充分发挥这种应有的调控能力, 而一些原本工业较少的地区正在依托已有的特色经济增长模式不断完善新型工业体系的支撑作用。第三, 文山、怒江、临沧、普洱、昭通、保山位列第三梯队。这些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以传统工业和农业为主、 缺少可有效延伸产业层次, 不能充分发挥地区社会经济资源是这些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一些地区如怒江, 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并且缺少发展工业以及相关现代产业的自然条件,所以现在的衡量指标并不能完整的反映这些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最后, 2002—2010年云南省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综合排名前五名与后六名的得分差额分别为:0.180066、0.180871、0.187552、0.224832,得分差额数值仅小于得分最高的昆明市得分, 并且这个绝对差额数值正在逐渐增大。使用变异系数指标评价不同时间段内各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差距,可得到2002—2010年各阶段的变异系数为:536.55、455.4、120.175、162.67, 这说明各地区得分的相对差距有所减小,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协调好各个地区的发展基础,进行前瞻性的全局发展规划,减少各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
  四、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GRA)和层次分析(AHP)所构建的灰色层次分析法(GRA—AHP),受决策者知识结构差异的影响较小, 对样本量和样本分布均匀程度要求较低, 能够克服主观、客观赋权法的不足, 综合反映出系统特征数据间的客观关联程度和主观认知赋权, 尤其适用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这种统计数据不多、数据灰度较大、没有典型分布的评价研究,使综合评价更具合理性和可信性, 对全面评价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优化选择和创新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①张克俊,曾科. 新型工业化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6):125—127
  ②何文举,周辉.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联动与经济生态化发展研究——基于湖南的相关实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1):104—108
  ③谢春,李健.基于综合赋权法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与实证分析[J].金融与财务,2011(2):69—73
  ④ 陈晓雨,刘幼昕.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052—1056
  ⑤罗永乐.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学术交流,2012(1):76—79
  ⑥安虎森,陈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化推进的路径选择[J]. 南开经济研究,2005(1):48—54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科“云南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KKSK201008002)、云南省厅级人文社科项目“云南省属国有企业“十一五”项目投资回头看及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项目编号: KKSY20110 8011)阶段性成果〕
  (李瑞光, 1979年生, 山东肥城人,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生,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段万春, 1956年生, 云南大理人,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组织管理、战略管理。许成磊,1986年生,河北唐山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59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