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邵 健

  摘要:基于预期以及产出缺口模型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得出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得出主要结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还是存在的,只是在一些体制方面与西方国家有差别,不是很明显;产出缺口在统计上显著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预期;产出缺口;菲利普斯曲线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010-02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表现为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公认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是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反映到政策上是可以用通货膨胀换取失业率。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在解释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世界出现的滞胀现象时提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模型中引入了适应性预期,得出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长期不存在的结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提出理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提出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始终是垂直于自然失业率的一条直线;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是基于理性预期和价格黏性的菲利普斯曲线。
  一、基于预期与产出缺口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预期的概念早已提出,但是,将其引入通货膨胀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正是预期因素的引入,成为现代西方理论和传统理论的分水岭。相比之下,中国直到80年代后期,尤其是1988年抢购风之后,通胀的预期理论才逐渐引起学者的重视。预期的假定是“经济人力图正确的预期未来,从而减少目前决策的损失。”在现代人们偏向于理性的情况下,预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中,西方学者也把预期引入其中,从而得出基于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我们知道在菲利普斯曲线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因此,推测政府有可能在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进行取舍,从而在降低失业率的同时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发生。在我国,由于失业率的统计数据不完全,只有城镇失业率登记,在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失业无法统计,所以,在我国不能用这种不完整的统计的失业率去找出通胀的原因。但可以用产出缺口来替代,因为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率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率每下降2到2.5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上升一个百分点,所以只要证明了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就可以说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所以,本文建立了基于预期和产出缺口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二、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说明
  在该模型中涉及到通货膨胀预期及产出缺口,通货膨胀预期是指对于通货膨胀的估计值,其数值大小会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值就是产出缺口。潜在产出一般是指,在非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现有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所能实现的生产水平。
  (二)变量的计算
  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te如何确定,经济学家提出预期机制,大致可以分成四种:首先是静态预期,这种预期简单地把上一期的实际通胀率作为现期的预期通货膨胀,即∏te=∏t-1;其次是外推型预期,设定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上期通胀率加上通胀变化趋势的一个修正值:∏te-∏t-1=a(∏t-1-∏t-2);第三种是适用性预期,这种预期假设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期通货膨胀时,考虑到上一期的预期误差,即∏te-∏t-1e= a(∏t-1-∏t-1e);最后是理性预期,即经济当事人会利用一切可得的信息对未来的经济变量做出准确的判断:∏te=∏t。由于静态预期过于趋于简单化,理性预期又缺乏现实性,所以普遍使用的是外推型或适用性预期机制。本文采用外推型预期。
  潜在产出的估计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统计分解趋势法,另一类是经济结构关系估计法。前者试图把时间序列分解为永久性成分和周期性成分;而后者则试图用经济理论分离出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对产出的影响。本文通过计量方法,用一条光滑的指数曲线来拟合潜在GDP的增长趋势。因为Gt=(Yt-Yt*)/Yt*约等于lnYt-lnYt*,所以用公式lnYt-lnYt*来计算产出缺口。
  3.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选择1980―2009年的数据,利用EViews进行分析,可以看出Yt与t之间存在对数关系。所以可以建立拟合潜在产出模型
  lnYt*=a+bt+e
  Yt为年度国民内生产总值,t为时间变量,以年为单位,它在 1980年的取值为1,得出的函数为
  lnYt*=8.227+0.1541t+e
   (0.0531) (0.0030)
  t=(154.83)(51.47)
  R2=0.9895F=2649.666S.E=0.1419
  拟合优度R2为0.9895,说明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中98.95%可以用回归模型来解释。t值和F值都显著,说明变量具有显著性,模型也具有显著性。这个结果表明潜在产出存在一种趋势,潜在产出对时间的惯性为0.1541。
  利用以上结果,计算出我国的产出缺口,选择1979―2008年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代表1980―2009年的通货膨胀预期的其中一部分,用1978―2008年的数据计算出通货膨胀趋势,与产出缺口一起得到,在大样本的情况下并且剔除个别异常的数据后可以大概认为通货膨胀∏t与∏t,∏t-1-∏t-2 ,Gt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可以设立线性模型:
  ∏t =a+b∏t-1+ c(∏t-1-∏t-2)+Gt+e
  ∏t代表通货膨胀,∏t-1表示上期通货膨胀,∏t-1-∏t-2表示通胀膨胀变化趋势,Gt表示产出缺口,e表示随机误差。
  应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由此得到的通胀与预期及产出缺口的模型为:
  ∏t=3.352003+0.390435∏t-1+0.493252(∏t-1-∏t-2)+11.19414Gt+et
   (1.1975) (0.1634)(0.175)(7.041)
  t= (2.799)(2.389) (2.812) (1.589)
  R2=0.584F=12.176 S.E=4.411
  模型表示的经济含义为自发性的通货膨胀率为3.35%,这是经济增长引起的;上期的通货膨胀对本期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惯性为39.04%,即人们有理由相信本期的通货膨胀会在上期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比例;通货膨胀变化趋势的影响程度为49.3%,即人们还会根据前两期的通货膨胀差额来预测本期的通胀;产出缺口的影响程度为11.194,即若实际GDP比潜在GDP增加1%,将会导致通货膨胀增加11.194%。
  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584,定量地描述了∏t的变化中可以用回归模型来说明的部分为58.4%,也就是说模型具有0.584的解释程度。F值为12.176,由于n=30,k=3,n-k-1=26,取显著性水平为a=0.05,查表得F0.05(3,13)=3.41,表明只要F值大于3.41,就能以95%的置信度认为模型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三、主要结论
  1.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还是存在的,只是在一些体制方面与西方国家有差别,导致不是很明显,因而有些学者否认它在中国的存在。在这个模型中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2.产出缺口在统计上显著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应该说,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存在的经济过热现象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实际产出超过潜在产出水平是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实体经济面因素。如果实际经济当中实际GDP超过潜在GDP,其反映在通货膨胀中将被放大十倍。
  3.上期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通货膨胀。
  4.虽然在拟合优度不是很高,但从F值我们知道整个模型的影响是显著的,所以在没有引入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模型是符合实际的。
  四、治理我国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首先,经济过热的不仅是某些地方政府不惜代价追求发展速度的惯性行为的结果,也是中国特定政治周期在经济领域的一个反映:在某个政策规划刚出台的前两年。各地都想把摊子铺大,把基础打好。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确保政令畅通;中央政府各有关部门也应管好土地,管好税收。在宏观的几个指标中不能只顾经济增长,在有矛盾的指标之间要注意协调。应该采用稳健的政策防止经济过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不应该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速度。
  其次,作为调控者的政府要把好预期这一关,不要盲目地让物价太高,只有让人们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期,才能保证经济不会过分波动。一方面,要适度控制货币投放的规模和节奏,让货币供给量平稳回落至适度水平;另一方面,要合理引导信贷投放的规模和结构,既要防止信贷过度膨胀,又要通过窗口指导推动贷款投放的结构调整。此外,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合理控制水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在积极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居民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免成为推升物价的叠加因素。最后,加强对国际热钱的监管,防止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的过快膨胀。
  
  参考文献:
  [1] 张平,王宏淼.“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8,(6).
  [2] 刘伟.供求失衡的特点与通货膨胀的治理[J].宏观经济,2008,(5).
  [3]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8,(5).
  [4] 耿强,张永杰,朱牡丹.中国的通胀、通胀预期与人民币有效汇率――开放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框架下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