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美国特别301条款到TRIPS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斐莹

  摘要:TRIPS源于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在实施过程中又为单边主义措施留有余地,与我国的其他法律制度始终存在相冲突的问题。但不完全实施TRIPS又会给美国对我国使用特别301条款制造借口。作为WTO成员,中国如果不能很好地兑现加入WTO时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承诺,而且通过磋商和谈判又不能解决问题时,在符合WTO规定的条件下,美国必然会对我国启用特别301条款,以贸易制裁相威胁。
  关键词:知识产权;世界贸易组织;特别301条款;TRIPS;中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FD9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117-02
  早在20世纪90 年代,中美两国就曾经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发生了三次激烈争端,每次都到了贸易战的边缘。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沉寂数年的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也随之突显,成为美国政府和商界在两国经贸关系上意见最大的问题。尤其是自2004年开始,美国商业界对中国在WTO框架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流露出更为明显的不满。如2005年美国“中国履行世贸组织义务报告”就明确表示,美国政府准备采取一切必要、适当的措施,确保中国制订并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执法制度。
  比起1995―1996年两国的知识产权争端,此轮纠纷的焦点仍然是中国知识产权执法问题。尽管如此,此次争端加剧的原因却是不一样的。美国在评估入世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时,除了根据两国间三个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之外,主要是根据中国执行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的情况。此次争端加剧便与这一协定息息相关。
  
  一、TRIPS的达成――美国特别301条款的国际化
  
  TRIPS是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所通过的一揽子协议之一,也是所有WTO成员所必须遵守和执行的协议之一。从整体上看,TRIPS可以说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涉及面广、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一个国际公约,已取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相关机制,居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主导地位。
  然而,这样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机制,其渊源却要从美国的特别301条款说起。特别301条款是美国针对那些没有对知识产权提供有效保护的国家实施贸易报复的法律依据,其措施完全是基于美国对别国有关贸易立法及做法的单方面评价,采取行动时亦多半不考虑业已达成的双边和多边协议。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先后运用该条款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它的竞争对手施压。其结果是美国有效地促成了这些国家按美国的期望提高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特别301条款遭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反对。但由于经济实力的不对等以及霸权主义的存在,美国不但无意放弃特别301条款,还进而通过TRIPS协议的达成,实现了该条款的国际化。
  在WTO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软硬兼施的巨大压力下,被迫一揽子接受了WTO协议,其中就包括TRIPS。TRIPS的许多规定直接源自美国国内法,如将计算机软件作为文字作品通过版权加以保护;除了医学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新品种及其生产方法不授予专利外,其他所有技术领域的发明都应授予发明,而不论其是产品发明或方法发明;在美国国内予以严格保护的商业秘密也第一次在国际条约中出现了。由此,特别301条款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得以国际化,有利于发达国家的TRIPS体制由此得以建立。
  TRIPS使得美国能够以国内法的形式处理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争端,是一种典型的将国内法国际化的做法。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WTO所管理的应该是商品贸易的自由化,而不是制订关于保护和实施知识产权新的实质性规则和纪律;后者应归属于WIPO的职权范围。如果建立一个新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使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义务,则会使发展中国家丧失按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制度的权利。况且目前对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以什么方式进行保护才是最合适的保护方式这一问题,发达国家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现在就要求发展中国家采取过高且未必合适的保护标准显然是不公平的。
  因此可以说,中国自加入WTO伊始,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上,就一直接受着TRIPS条件下的不公平待遇。这也是中美之间频频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根源之所在。
  
  二、TRIPS的实施――单边措施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
  
  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发展中国家被迫接受的一揽子协议中还包括《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DSU)。DSU的本来目的是要尽最大可能排除各成员在贸易争端中诉诸单边措施,并且控制任何形式的报复措施,因而TRIPS协议规定的任何事项的单边措施都是违法的。但由于国家实力对比悬殊,以及单边措施运用的有效性,即使在TRIPS条件下,美国特别301条款在国际知识产权纠纷中的作用仍然不减。
  首先,美国将特别301条款作为迫使其他国家遵守TRIPS协定的强有力后盾,特别301条款被频繁地用来迫使发展中国家在过渡期间提高对TRIPS协定的遵守程度。美国认为,特别301条款可以用来促使发展中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迅速地遵守TRIPS协定的标准。由于宽限期可能因为盗版问题或宽限期的延长而丧失意义,美国往往使用特别301条款下的制裁迅速强迫发展中国家遵守TRIPS协定。1987―1993年的巴西药物案就是美国上述意图的体现。由于威胁使用特别301条款下的报复,巴西最终放弃了其作为发展中国家享有的过渡期而承诺立即遵守TRIPS协定的标准。为督促中国遵守TRIPS协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2005年的特别301报告中国部分(“非常规评估报告”)中决定将中国升格为“重点观察国家”,这是自1996 年以来的第一次。“非常规评估报告”称,2004年查获的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假冒商品价值达1. 34亿美元,比1993 年上升了47 %,占到美国海关当年查获的知识产权侵权商品数量67 %。这一报告的出台表明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施压力度开始增加,而其目的正在于以特别301条款为威胁,敦促中国尽快完成入世之后的过渡期。
  其次,TRIPS协定为特别301条款提供了其本身所缺乏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美国特别301条款本身没有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而主要是以之迫使国家做出某种承诺。如在巴西药物案中,虽然美国对巴西动用了特别301条款,但因为没有可供巴西遵守的明确标准,所以,当巴西就其国内立法做出承诺时,美国便撤销了制裁和制裁威胁。如果现在有一个相似的案例的话,那撤销制裁的原因就将是遵守TRIPS协定,而不仅仅是承诺。因为TRIPS达成之后,美国贸易代表可以一方面依据特别301条款监督其他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另一方面,根据TRIPS规定的标准将争端提交WTO的争端解决程序。因此,可以说,特别301 条款由于TRIPS而变得更为有效,因为后者提供了供遵守的实质标准。
  加入WTO之前,中国在处理与美国的知识产权纠纷时,也通常是以做出某种政治承诺为准。但加入WTO之后,为达到TRIPS的要求,中国不得不在国内立法等方面向美国做出明确让步。例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认为,中国目前的刑事保护远不能够对盗版者产生威慑力,并援引TRIPS协议第61款要求中国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为此,中国政府不得不根据该条款不断修改国内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4 年末联合公布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降低了对于知识产权侵权的刑事处罚标准。此外,中美双方围绕TRIPS第63.3条款,即所谓“透明度条款”,也屡屡发生摩擦。美国贸易代表要求中国就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具体更详尽的数据和资料,但中国认为中方没有义务这样做。
  最后,在TRIPS条件下,WTO的争端解决程序与特别301条款的程序也极为相似。DSU将DSB(争端解决机关)裁决与贸易制裁联系起来,并且规定可以授权进行交叉报复,从而保证败诉方执行DSB的裁决,这种手段正是美国特别301条款所追求的。但是,因违反TRIPS 协定而对一WTO成员采取特别301措施,从而取代了WTO的争端解决程序,违反了WTO 的协定;而且美国也将WTO有关争端解决的条款解释为成员应将争端通过WTO 的争端解决程序处理。所以,美国采取了下述措施以避免潜在的违反:修订的特别301 条款要求贸易代表将任何宣称违反了WTO 的协定(包括TRIPS协定)的争端,提交WTO 的争端解决机构,从而避免了美国采用特别301条款下的单边制裁的局面。换句话说,美国计划将特别301 机制作为确认其他国家违反TRIPS协定的方式,并将该违反通知WTO。由此,美国特别301 条款在程序上与WTO 的争端解决程序达到了一致。
  
  三、结论:中美知识产权纠纷――TRIPS体制下的美国特别301条款
  
  综上所述,TRIPS在实施过程中将毫无疑问地与我国的其他法律制度产生相冲突的问题,但如果不完全实施TRIPS又会给美国对我国使用特别301条款制造借口。加入WTO之后,中国如果不能很好地兑现加入WTO时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承诺,而且通过磋商和谈判又不能解决问题时,美国必然会对我国启用特别301条款,以贸易制裁相威胁。因此,在WTO框架下,TRIPS与特别301条款所形成的相互关联,是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所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我们不仅要研究TRIPS的规定和WTO的争端解决程序,还要继续深入研究美国特别301条款以及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经验与教训,借鉴其他国家与美国知识产权谈判的经验与教训,以不断完善我国自己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在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中赢得更多的主动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1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