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振东

  摘要:我国目前注册的中小企业数目已超过1 000多万,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99%。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丰富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强大的作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却极不相称,长期困扰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旧存在。
  关键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096-02
  
  一、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将企业融资渠道作三个层次的划分:第一层次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第二层次将外源融资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第三层次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再作进一步划分,如直接融资可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企业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权、利润分配以及再融资能力。可以说,企业的融资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故如何选择融资渠道至关重要。
  (二)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及两者关系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的将自己的储蓄转为投资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积累资金和沉淀资金。积累资金是企业税后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沉淀资金是企业折旧资金在固定资金更新期限到来之前处于生产过程之外形成的“闲置资金”。内源资金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它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等特点。在经济日益市场化、信用化和证券化的过程中,外源融资将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一个随经济的发展由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的交替变换过程。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市场需求不旺,生产规模有限,很难承担高额负债成本。因此,避免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时,外源性融资则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融资手段。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内源融资现状
  为了适应市场对企业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必须具有经营灵活、变化快捷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量的资本,并提高资本积累能力。在我国,组织结构简单、经营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融资大都依靠自我积累。但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则不尽如人意。
  (二)外源融资状况
  第一,直接融资。众所周知,我国证券市场建立至今,已经被赋予了为国有大型企业服务的一项特定功能。股票市场以国有企业改革为宗旨,股票市场基本没有向中小企业开放。[3]与股票市场相似,债权市场也基本没有向中小企业开放。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组审批”的办法,每年由政府部门事先确定债权发行的规模和规模内的各项指标,在具体确定每年度的计划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重点原材料与城市公共设施项目,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债权发行办法规定,发行债券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得低于人民币3 000万元,有限公司不得低于6 000万元;而且还需要实力雄厚的、信誉良好的单位作担保。这一条件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4]。
  第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而实现融资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针对中小企业放大信贷的政策,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也竭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间接融资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的重要来源。
  (三)在《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中显示至2002年底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为:银行贷款占76%、发行股票或股东集资占3.5%、发行企业债券占0.5%、申请国债或其他财政收入占0.5%、与国内企业合资联营占0.4%、依靠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占17.5%[5]。可见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有两个问题:第一,内源资金比重偏低;第二,在外源性融资中,中小企业在融资时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缺乏直接融资渠道。这与我国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息息相关的。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1.间接融资困难的原因。首先,缺乏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我国目前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主要是根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制定的,大多数的社会资源都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向了大企业;其次,缺乏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原则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特点存在矛盾。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风险较大。另外,国内银行因降息已经进入微利时期。综上,国有银行缺乏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激励;再次,缺乏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广大的县域根本没有区域性地方商业银行;最后,缺乏必不可少的担保机构。
  2.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的原因。证券市场中的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对中小企业不利。中小企业全部寄希望于信贷资金、依靠银行是不现实的,最终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甚至会拖垮银行,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
  1.中小企业财税负担重。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宏观税收负担重。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但是近几年国有大型企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扭亏。所以,财政负担主要落在中小企业身上;其次,现有税收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增强内源融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税收优惠对象多以所有制形式为划分标准;二是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凌乱、缺乏系统性,而且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实施,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有限。
  2.中小企业对内源融资缺乏认识,自我积累意识差,缺乏自我积累的内在动力。第一,不重视内源融资,积累意识差。企业在内部利润分配中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思路;第二,缺乏折旧意识、折旧率过低。由于折旧率低,企业利用折旧进行内源融资的可能性小;第三,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经营管理不强,盈利能力较差,导致内源融资源头不畅。
  
  四、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
  首先,应加强留存收益融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的方式如下:提高资金利润率,增加利润总量;利用法律回避不合理税收,可以增加税后利润,扩充盈余留存额;企业应精心处理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指标。在取得股东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留存额。另外,政府应在税收方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二)完善企业外源性融资环境:
  1.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第一,应推动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目前是以行政层级划分总分行关系的组织模式,与之相对照,国外大型商业银行通常以客户对象不同划分为“零售银行”部和“批发银行”部,这一组织方式可以使得银行服务更加贴近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因此,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应转向以价值链为核心进行结构重组;其次,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疏通中小企业贷款的准入瓶颈。银行应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实际情况,降低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槛。对中小企业贷款应与大企业有所区别,建立一套针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再次,改进授权授信方式,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最后,要实现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为适应中小企业多元化的需求,银行应通过定制金融产品、提供优良的、体现不同客户不同需求的客户服务,积极进行贷款融资产品创新。
  2.加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建设。首先,设立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已于2007年8月22日获得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也正在加紧部署有关创业板的具体工作。筹划近十年之久的创业板可能很快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的推出,无疑会为那些具有良好成长前景,但建立时间短和知名度低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上市门槛相对较低的直接融资机会,同时也为创业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退出通道;其次,企业债券融资。企业债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应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理顺企业债券发行审核体制,扩大发行额度。要完善债券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此外还可适当放开债券利率、丰富债券品种,让企业以其可承受的利率获得生产发展所需的资金;再次,鼓励企业海外创业板上市。我国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已经到美国纳斯达克,香港及新加坡创业板上市并且数量已达相当规模。并且地方政府和民间部门也应经常举办海外上市推介会,为具备较强综合发展实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与国际证券机构、金融投资机构及著名金融投资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向民营企业宣传、介绍海外证券市场。同时,政府应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投资机构的了解与合作,拓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与发展的视野和思路,增强民营企业按国际化标准规范管理的意识,协助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同国际接轨,[6]最后,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指出:“在积极准备创业板的同时,要根据高技术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多种融资形式,可以鼓励投资商和专业基金提供“天使资本”。对于处于发展早期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天使投资商”提供的小笔“种子资金”是尤为重要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1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