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弘扬城市人文精神的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玉双

  摘要:弘扬城市人文精神是当前社会不能忽略的问题,从解放思想、实际建设、教育、宣传研究等方面对其弘扬的措施进行论述。以期加强弘扬城市人文精神的力度,通过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理性公民,逐步实现从“经济人”向“社会人”的回归。
  关键词:城市;人文精神;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180-0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既有令人骄傲的成绩,也面临着严峻的不足和挑战。如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城市建设的步伐虽然没有停滞,但是却需要大力弘扬城市人文精神。
  
  一、解放思想,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弘扬城市人文精神的前提。通过解放思想,破除重生产轻生活、重发展轻环境的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民众的主体地位。以期达到从观念上改变对文化的认识缺误,科学看待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使人文精神建设融于城市建设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将弘扬城市人文精神与城市的实际建设结合起来
  见于行,成于效。城市人文精神集中表现在行为方式、规章制度、文化生活、城市景观四个层面。如弘扬新唐山人文精神就要与以文化名城、经济强城、宜居靓城、滨海新城为主体的新唐山建设相融合。要以弘扬实践“人文精神”为主线,努力打造“让生活更美好”的幸福城市生活、政务、人文和生态环境。
  
  三、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注重政策持续性,突出对“公共空间”、“公共需求”、“公共服务”的关怀
  一是公共空间决定了城市整体面貌的和市民生活质量。小公园、小广场和人行道的更新与建设,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大型公共设施和一系列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则可以全面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赋予城市公共空间较多的人文情感、人文关怀,会使每个人感到更美好。二是政府在谋求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与关注民生实质上是对城市百姓“公共需求”的关怀。在城市公众需求中,蕴涵着城市群体的需求,只有城市大部分群体的需求才是城市公众需求。以弄清公众需求,强化公众需求的服务为基础,编织城市“公共需求”的大网络,使城市个体、群体在追求和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兼顾集体和国家、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和利益。三是科学规划并坚持制度政策的持续坚持性。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既是一个城市吸引人、凝聚人,使其成为最适宜居住城市的关键,又是一个城市的城市化、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切不可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切忌朝令夕改。
  
  四、大力发展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培育人文精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于生存的需要,人们具有强烈的致富创业冲动,“讲求实效、注重功利”的传统价值观曾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但随着要素和环境容量的制约不断加剧,构建和谐社会对市场主体的创业的目的、创业手段和方式、财富的使用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对社会成员生活的意义、社会的责任等非物质追求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人文教育,加强弘扬城市人文精神的力度。通过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理性公民,逐步实现从“经济人”向“社会人”的回归。
  
  五、以城市人文精神引导企业的发展:实现“创业为先”向“奉献为上”的转变,实现价值取向的正当化
  一是把握好破“旧”与立“新”的关系。在创业之初,不等不靠、敢闯敢冒是发展的活力。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制意识薄弱、信用意识的淡薄等因素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把握好城市特色与国际惯例的关系。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县域经济发展为主体的观念和发展格局,与城市化发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就需要大力加强弘扬城市人文精神的力度,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发展中突破。
  
  六、要在人文精神的研究、宣传上狠下工夫
  一是尤其要注意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研究城市历史文化,追寻她的根,增进人们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和自豪感。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媒体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全体市民的参与。要将现代社会理性、规范作为个人行为处事的基本准则,将节约、廉洁、负责任、尊重、和平、文明等作为每一位市民的行为处事准则加以倡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2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