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主体功能的生态经济区划定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 友 任青丝 强始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兵团区域发展速度的加快,兵团在资源环境、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政府可以应用资源分配、财政分担、考核体系等手段,予以不同程度的调控。如对重点开发区域,可借鉴国外经验,允许在这些区域拥有一定时期土地使用优先权,促进大规模的集聚开发。同时,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对鼓励开发的区域以经济指标考核为主,并考虑将部分财政收入转移支付给优先保护和适度开发区,对需要保护的区域以生态维持和环境保护考核指标为主。
  关键词:兵团;资源环境;开发密度;发展潜力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155-0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推广应用使区划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多要素综合区划如生态经济区划、环境经济区划等逐步受到重视。随着兵团区域发展速度的加快,空间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协调经济、资源环境的综合区划,以便针对不同类型区进行分类指导,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区域概述
  
  近年来,随着兵团区域发展速度的加快,兵团在资源环境、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就资源环境而言,兵团北疆地区各区域总体资源环境条件普遍优于南疆地区,环北疆边境地区总体资源环境条件优于南疆边境地区;就开发密度而言,天山北坡经济带要远高于南疆和北疆边境地区,南疆腹心区的开发密度要远高于南疆偏远的边境地区,就发展潜力而言,天山北坡经济带要远高于全疆其他区域。就是因为诸多的地域差异,使得基于主体功能的区域划分成为必要和必然。
  
  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差异测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一)指标体系
  综合考虑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区域差异选取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兵团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反映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11项指标:其中反映资源环境的指标有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耕地面积总量、人均耕地面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有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职工总收入、职均收入、人口密度;反映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有: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
  (二)区域差异测度的方法――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通过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把多个原始指标减化为有代表意义的少数几个指标,以使原始指标能更集中更典型地表明研究对象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根据因子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步骤,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可得到以下结果:(1)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Rjk;(2)Rjk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3)因子载荷矩阵;(4)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依据选取主成分的原则(累积贡献率85%)提取主要因子,根据提取的因子计算原始指标的权重,再结合原始指标评价值计算各区域在资源环境、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上的评价指数,从而作为各区域主体功能类型的判别依据。
  (三)地域单元的选取
  本文在分析兵团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差异时采用的是地理划分法,以兵团环保局划定的35个生态功能区中的26个现已承担兵团绝大部分经济社会功能的自然地域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
  (四)划分依据
  从现实来看,影响兵团区域社会经济布局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土资源,所以资源环境始终是制约兵团经济布局的“瓶颈”因素,在进行生态经济区划时首要考虑资源环境。如果资源环境状况太差,即使该区域现有开发密度再低或者发展潜力再好,都必须限制开发;发展潜力是制约兵团经济布局的又一“瓶颈”,即便资源环境状况比较好,若发展潜力太低,也只能适度,待创造条件提高发展潜力后再予以大力度开发;经济密度是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主要依据,如果资源环境状况和发展潜力的条件都满足,则高度经济密度区域甄别为优化开发区域,否则甄别为重点开发区域。
  
  (五)数据来源
  本文所取的数据来源于2006的《兵团统计年鉴》、《兵团年鉴》和《新疆统计年鉴》。
  
  三、新疆兵团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甄别
  
  根据区域划分分析方法,基于PCA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域的12项指标的原始数据用级差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依据选取主成分的原则(累积贡献率?叟85%以及特征值?叟1),选取了前四个主成分,经计算主成分权重Fi分别为0.349532,0.233558,0.220921,0.195989,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表计算Fj,再结合主成分权重Fi计算指标权重Wj,分别为0.092927,0.116867,0.10876,0.090863,0.087339,0.081266,0.089199,0.095447,0.0799,0.071753,0.085678,,最后结合 得出2005年兵团区域资源环境、现有开发密度以及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指数ft,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得出,兵团在区域资源环境、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资源环境的变异系数为249%,现有开发密度的变异系数为47%,发展潜力的变异系数为36%,因此兵团各区域之间的资源环境差异最大,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的差异相对较小。现在用统计软件SPSS.13,采用快速聚类法(K-Means Cluster)分别以资源环境指数、现有开发密度指数和发展潜力指数作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兵团各自然地域在资源环境、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上的得分指数数值特点,按资源环境将兵团各区域分为四类:优良、良好、一般和较差;按开发密度可将兵团各区域分为两类:较高密度区、中低密度区;按发展潜力将兵团各区域分为三类:高潜区、中高潜区和低潜区。上表中资源环境类别号为1、2、3以及4的区域依次为资源环境较差的区域、资源环境优良区域、资源环境一般区域和资源环境良好区域;开发密度类别号为1、2的区域依次为较低密度区域和较高密度区域;发展潜力类别号为1、2、3的区域依次为低潜区域、中高潜区域和高潜区域。按照分区依据,结合兵团屯垦戍边的实际需要,资源环境类别在一般及其以上可以认为能够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开发密度类别在较低或较高可以认为经济密度还没有达到完全饱和;发展潜力类别在中高潜型和高潜型可以认为有潜力发展经济。综合考虑兵团实际,结合区划依据,参照表1可以得出兵团基于主体功能的生态经济分区,如表2所示:
  
  四、区划结果分析
  
  从表2可以看到,重点开发区域集中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六、七、八师中西线垦区、十二师乌市城郊区、十师184团输水工程南部)、环北疆西部边境地带(十师额―乌河绿洲区、五师精―博古地绿洲区)、南疆铁路沿线或大型河流沿线(二师焉耆盆地绿洲区、二师库尔勒垦区、一师阿克苏河三角洲、一师塔河上游绿洲区、二师且末―若羌绿洲区)。目前,兵团绝大部分的水土资源和社会经济活动都集中在这些区域:这些区域GDP总量占兵团GDP的72%,人口约占兵团总人口的60%,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前四名也都包括这些区域里,这10个区域也拥有全兵团水资源总量的81.7%,拥有全兵团耕地资源总量的93.7%,因此,对于兵团来讲,属于重点开发区的10个区域在资源、经济基础上都占绝对优势,所以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也是理所当然的。
  适度开发区大多位于南疆或北疆边境的偏远地区,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经济的潜力,但由于它们都处在大型河流沿边,资源环境状况尚好,所以可以创造条件提高发展潜力以待大力度开发。
  优先保护的11个区域都位于环新疆的边境地区,在资源环境方面处于极端的劣势,为了保证兵团乃至全新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给与优先保护;但为了更好的实现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对这些区域进行优先保护的同时,也应该对这些区域进行大力度的公共服务供给,保证这些区域人与社会的和谐。
  
  五、加强空间开发管制的对策建议
  
  在空间开发过程中,政府要根据功能分区,实施分区域管制。政府可以应用资源分配、财政分担、考核体系等手段,予以不同程度的调控。如对重点开发区域,可借鉴国外经验,允许在这些区域拥有一定时期土地使用优先权,促进大规模的集聚开发。同时,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对鼓励开发的区域以经济指标考核为主,并考虑将部分财政收入转移支付给优先保护和适度开发区,对需要保护的区域以生态维持和环境保护考核指标为主。
  
  参考文献:
  [1] 韩延玲,高志刚.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2,(3).
  [2] 刘一良.湖南区域经济差异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3.
  [3] 李豫新,李小菊.新疆兵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06,(5).
  [4] 段学军,陈雯.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法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5).
  [5] 包小斌.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的应用研究[J].自然资源,1997,(5).
  [6]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 兵团统计局.兵团统计年鉴(2006).
  [8] 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6).
  [责任编辑杜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