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艳莹 高 东

  摘要:随着时代背景和研究视角的不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得到不断的深化与拓展,从强调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及判定,逐渐转向研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行为,尤其是融资行为和创新行为。如何解释处于相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的行为差异和不同企业生命周期演进进程的区别是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融资;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5-0028-04
  作为对企业的一种仿生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直是企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迄今为止,已有二十多种不同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早期的研究重点多放在对企业生命周期进程的刻画上,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考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行为。本文将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1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与判别
  
  企业生命周期是分析企业一段时间内动态发展过程的一种参照模式,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依据一定的标准人为地将企业的发展划分为若干个阶段,通过研究不同阶段的特征,归纳企业从诞生到衰退的发展规律的方法。正因为如此,在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中,对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一直是一个重点。
  不同研究虽然选择的划分标准不同,但基本上都以Greiner(1972)的理论为核心,围绕着诞生、成长、壮大、直至死亡的这一主线确定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1]。例如,Adizes(1989)认为,企业的成长与老化同生物体一样都是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按照这两个因素,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期,分别为由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构成的孕育阶段,由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构成的成长阶段,以及由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期组成的老化阶段[2]。陈佳贵(1998)根据企业的规模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六个阶段。与多数研究将死亡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的终点不同,他认为企业进入衰退期后,存在两种前途:一是衰退;二是蜕变。所谓蜕变就是指“企业的经济形体、实物形体和产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脱胎换骨的变化”[3]。
  表1列出了部分代表性研究选择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标准和划分的阶段数目,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划分依据的不统一,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被分为三到十个阶段不等。尽管不同学者划分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数目有所差异,但其中还是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例如,试图描述一种相似的发展模式,并认为企业生命周期是连续的,对于阶段的划分是逐级进行、不可逆转的。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越来越多,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区别也越来越不明确[5]。但是,通过对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可以对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判别,目前,比较典型的判别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孙建强(2003)提出的关于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界定方法[6]。他认为收入增长率、市场占有增长率、科技成果转化增长率、成本降低率与规模扩张率是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并可以根据这些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力分别赋予权重,据此确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此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构建指标函数I。通过对指标函数I的比较,判别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其构造指标函数I为
  I=M1×C%+M2×R%+M3×M%+M4×P%+M5×A%+M6×N%(1)
  其中,M1、M2、M3、M4、M5、M6分别表示六个因素在特定生命周期中所占的权重。C%代表成本降低率,R%代表销售增长率,M%代表市场占有率,P%代表科技成果转化增长率,A%代表规模扩张率,N%代表现金收益比增长率。当以上指标出现负数时用绝对值表示。第二步,确定指标函数I的划分标准。即通过行业市场调查、国内知名企业的财务趋势分析和国外成熟企业的财务状况,确定指标I的划分标准。最后,通过比较I的值来判定企业所处的周期阶段。
  孙建强(2003)以海信公司为例,通过计算和比较I值,得出海信公司目前处于成长期。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现状,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果。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且准确地判定企业所处的阶段。首先是因为这些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很难得到;其次是因为指标函数的判断标准不明确,受外因影响较大。
  李勇峰(2004)等提出一种更为准确的判定方法,从总资产(Z)、无形资产(W)、销售收入(S)、现金净流量(X)、生产成本(C)、利润(L)、R&D投入(R&D)、运营能力(Y)这几个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来确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7]。其认为企业生命周期与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都可以与时间建立联系,因此,构建企业生命周期系数函数(Lt)为:
  Lt(t)=f(Z,W,S,X,C,L,R&D,Y,t)(2)
  企业生命周期系数函数确定之后,就可以建立企业生命周期坐标系,根据这个函数关系描述企业生命周期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这正是企业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综合表现,即可以以此来反映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企业生命周期是一连续的时间段,因此,建立的企业生命周期系数函数是连续的。通过对这一函数图像的进一步分析,来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按照连续函数的特性,可以将函数Lt(t)对t求偏导:
  并在此基础上对t求二阶偏导:
  分别令:,求解出(4)中的t值。由于所选取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系数的指标除生产成本外均为正指标,所以,对应于的t点反映的是企业生命周期系数的极值时刻,这表示企业在生命周期内取得最好成绩的时刻,或者是企业经营的最低谷时刻。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企业生命周期中值得注意的时刻。对应于的t值,则是划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时刻点。可以根据确定的t值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但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企业其实际情况会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企业生命周期系数的计算,结合企业的实际来进行评判。
  
  2 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的融资行为
  
  目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应用的领域很广,有很多关于企业决策行为的研究是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其中,对于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最具有现实意义。
  很多研究发现,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融资时机和关于企业信誉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都是变化的。投资银行为减少投资风险,通常结合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阶段的投资方式和组合投资。企业也会采取多阶段的融资方式。国内外关于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融资行为研究已经形成理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Berger(1998)等提出的融资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将企业分为婴儿期、青壮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四个时期,认为伴随着企业生命周期而发生的信息约束条件、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变化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在婴儿期和青壮年期企业的融资大都依靠内部融资,而从中年期到老年期,企业得到的外部投资会迅速增加[8]。
  Natalia(2002)研究了经济管制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他用充分的事实证明了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9]。冯昕(2003)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框架内,从中小企业可贷性的角度分析其融资困境,引入预期利润变量,解决了以往研究把企业的预期利润视为外生变量的不足,最后,强调就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与预期利润而言,风险投资银行往往比普通商业银行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及成长期的贷款应该引入风险投资体系,对中小企业预期利润的判断要求银行与企业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适当发展社区金融机构不仅能够改善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且可以推进竞争机制,完善银行系统[10]。

  此外,Sahlman(1990)和Wetzel(1994)提出的融资规律认为,处于创始期的企业融资非常严重的依赖于初始的内部融资和贸易融资[11]。梁琦(2005)等基于Churchill(1983)等对企业生命阶段的划分,以制造业为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融资规律,得出相似的规律。他们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在生命周期的创业、生存和成功三个阶段,对自有资金、商业信用、民间借贷和亲友借贷依赖性较高,但从扩张阶段开始,对上述来源依赖性减少,企业能够通过发行证券在公开市场上融资[12]。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融资都遵循同样的规律。Fluck(1997)和Rosen(1997)对融资周期的研究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论。他们使用美国威斯康星州企业的数据,发现企业在创始阶段的外部融资超过了内部融资[13]。
  总体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它所处的经营环境和金融环境不同,其融资的手段和规模是有所区别的。或者说,各种融资工具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特点和运作机制,利用积极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
  
  3 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的创新行为
  
  创新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企业的创新行为也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有关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的成本投入和收益的变化;二是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对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不同。
  Utterback和Abernathy(1975)认为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产品的技术创新占主要地位,进入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后,企业应致力于降低技术创新成本来维持竞争优势[14]。Koberg(1998)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对创新服务需求的动态性,认为科技型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创新服务[15]。Darren(2002)、Christine(1996)等学者通过对计算机业的五个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科技型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所投入的成本是不断变化的。在早期及企业发展后期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投入的可变成本减少而固定成本增加。在中期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可变成本增加而固定成本减少。二是企业在不同时期对技术创新的需求程度不同。企业处于创始阶段时对技术创新需求大,进入中期时需求降低,处于晚期时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又再次增加[16]。国内方面,全怀周(2003)从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入手进行分析,认为当企业处于初创期时,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要远远大于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在这个阶段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相反可能会由于分散企业资源而对企业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技术创新会加速企业成长,此时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已经足以弥补其所耗费的资源,并且效益呈增长势头,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当企业处于老化期时,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效益增长势头逐渐减缓,对企业的推动力逐渐减弱,但是由于惯性作用,企业仍然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只不过增长的“加速度”越来越小。当产品已经不适应新的环境需求时,企业将面临新的创新需求:要么寻找新的推动力,企业继续成长,要么受内外阻力的影响,成长速度变为零甚至负值[17]。
  除了围绕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研究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收益之外,近年来,一些研究开始考察企业的创新策略与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Sullivan(2000)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是一个关于技术创新资源长期使用的战略决策过程,在制定技术创新策略时,企业必定会考虑自己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18]。Veugolers(1999)等通过对创新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的分析发现,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交替选择自主研发策略和外部合作策略[19]。严中平(2004)等利用创新生命周期模型对这两种战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两种策略各有侧重点,前者倾向于横向延伸企业的生命周期曲线,后者则通过有效推动企业生命周期曲线的纵向伸展而使企业突破发展的资源限制线。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两种战略的交互作用[20]。
  李丹(2004)等从各个阶段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不同对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细分,认为企业在创始阶段应采取技术创新资源战略、技术创新依附战略和技术创新夹缝求生存战略。其中,技术创新资源战略又包括内部合作和再引进创新战略[21]。游学民(2005)认为,企业在创始阶段资金缺乏、人力资源不足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弱,应采取模仿创新战略。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游学民(2005)及李丹(2004)等均认为此时应以自主创新为主,李丹(2004)等还把此时的战略决策细分为技术创新产品差异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和紧随领先者战略[22]。在企业进入老化期后,李丹(2004)等认为此时企业应采取技术创新转变战略和撤退型战略。
  
  4 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看,目前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虽已涉及到企业的决策行为,但仍以实证研究为主,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事实上,企业生命周期不是简单的时间序列,影响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现有研究中可以看出,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对企业融资行为和创新行为的研究均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进行纵向比较,缺乏在同一时期对不同企业的决策行为的横向比较,若将此横向比较应用于企业的决策将对企业的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现实当中,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经历所有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些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存在寿命短的问题,有的甚至只经历初创期就夭折了。即使企业经历了从产生到衰退甚至蜕变的全部过程,也存在不同企业处于同一阶段的时间长短不同的问题,有的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所有生命周期阶段,而一些百年老店却长期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如何解释这种差异也是今后研究应当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
  [责任编辑张宇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5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