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时期,要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实现水利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本文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变了自然生态。随着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要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实现水利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
  1、有利影响
  ( 1) 水电是清洁能源,不排放污染物,水电比重的增加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目前,煤电占全国电力的74% 左右,是我国的主要电源。一般情况下,每燃烧1t 原煤要排放0. 61t CO2
  ( 温室效应气体) 、0. 018t SO2( 造成酸雨) 、0. 31t 粉尘及固体废物。以三峡工程为例,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站相比( 年需标准煤3 200 万t) ,每年可少排CO2 1 900 万t、SO2 100 ~ 200 万t、CO 1 万t、氮氧化物37 万t,以及大量飘尘、降尘,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可见一斑。
  ( 2) 形成人工湿地,改善当地小气候。水库修建形成湖泊,使湿地面积增加,周围陆地性气候也得以改善: 无霜期延长、温差缩小、最高气温降低、降水和湿度增加。据研究,水面上空空气的透明度比成片房屋群上的高8% ~ 10%; 水库或水域上的气温在炎热季节要降低4 ~ 5℃,相对湿度提高10% ~15%。
  ( 3) 水库形成人工湖泊,在功能上增加美学和旅游价值。在进行水电开发时,合理优化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和造型,并加以适当修饰,可在景观上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如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和浙江新安江水库( 千岛湖) 等,已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 4) 扩大水生物生长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水库建成蓄水后,形成宽阔水面,扩大了水生物生长空间; 水库形成的人工湿地为湿地动、植物提供了生存条件。因此在库区及周边会增加多种适合湿地环境的动、植物物种,从而增加局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 5) 保护环境,减灾防灾。水库运行可调节河川径流,控制水位和下泄流量,提高抵御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标准,减少水灾和旱灾对人类及动、植物的破坏,减少洪水造成的污染扩散和疾病流行,为人们提供相对稳定、安全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 6) 改善水质。库内水流速度慢,有利于悬浮物沉降,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 同时有利于藻类活动,藻类呼吸产生的CO2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降低了水体硬度。
  2、不利影响
  ( 1)气候
  在地理学上来讲,一个地方的地势环境和湿度是制约该地气候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在对一些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往往会使得该地的地势发生显著的改变,而且一些原本是陆地的地方更是沦为水地或湿地,这便导致工程的局部地区的空气湿润度上升,从而对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带来严重的影响。其中,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是体现在降雨和气温等上面。首先,由于该地区的陆地与水地的分布情况被破坏,再加上气候条件的改变和水利水电工程修建后所出现的大面积湖泊,这些都导致了水汽蒸发量的改变,从而影响了降雨;其次,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毕后,由于该地段的大片陆地变为水地,从而导致空气之间的热度能量在交替与强度上出现严重变化,这便直接导致该地段的气温与之前大不相同,从而使得气温受到严重的影响。
  ( 2)水文
  水文是指大自然中的水在运动变化时的各类形式,而在现阶段通常用来比作大自然中水的分布情况以及变化规律等。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毕后,其不仅对该地段的下游河道的流量以及过程造成了一定的改变,同时也对该地段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建设不仅拦截了汛期的大量洪水,还将其存储了起来,同时该项工程建设还将非汛期的一些基流给截断了,这便导致了下游河道的水位日益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断流的情况。而与此同时,该项工程建设还会对水位及水址带来其他的影响,比如湖泊的断水情况、河口水量淤积、海水倒流倒灌、大自然自我净化能力下降等等;其中,水库作为电力的源头,在其进行发电工作时常常会因为其负载的工作量很大,从而间接导致库水以及河流的下泄量产生剧烈的变化波动,进而使得下游河流的水位出现明显的变化,这对我国的航运事业和育苗饲养事业等社会环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 3)泥沙淤积
  库区水底和下游河道中沉淀的泥沙在进行流动转移及积淀时往往会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而出现改变。比如我国的三门峡工程,在该项工程建设施工中,工作者为了确保黄河不再出现地下河床升高的现象,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工作者利用三门峡水库拦截了黄河河底的全部泥沙,这样的措施不仅严重影响了黄河上游的渭河,同时由于工作者在对方案进行时忽略了对底孔排沙系统的建设,这便直接导致了黄河两岸的洪涝灾害。
  (4)水体
  河流中的水体会因为其在水库中的滞留而出现明显的变化。比如在开展航运工作时,船只的航速会因为船闸的影响而受到制约;水库对河水的滞留会让其内部的水体升温,而且还可能间接地改变其水质的优良度,尤其是沟叉中的水体及其容易被污染;当水库的储水量日益扩大后,不仅会导致水面范围的增加,同时还会增加雨水和水汽,这样的情况会直接限制航运的发展。
  (5)地质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让该地区的地质状况出现变化,从而引发地震、滑坡和坍塌等严重后果。其中,由于库中的水体承压过重,以至于地壳的受力一起增大,再加上部分水体侵入到水底地面的裂缝中,这便直接加大了裂缝之间的湿滑度,而这两点更直接导致了地震灾害的发生;随着水库内的水位不断攀升,库坡上面的墙体在抗性不断下降,这两种情况直接引发了库体塌方和山体滑坡等危险灾害;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完工后,倘若并对其进行有效的保养工作的化,那么长期承受水体压力的库体很容易出现渗漏的情况,这不仅会直接引发水体的水文条件的异变,同时还会对库内、地下水以及周边水域的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 6)生物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影响河流中鱼类的生存环境,而这样的结果会直接打破鱼类的生活习性,从而直接导致了大量鱼类的灭绝。比如长江流域所特有的白甲鱼,该鱼类原本就比较少产,经过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水体以及生态的破坏,直接导致了该鱼类的频临灭绝;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导致河流出现分叉化、渠道化,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库区周边的农田和森林遭到淹没,从而使得陆地动物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面临灭绝的危险。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期的措施
  精确选址,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 建立水利水电工程预评价体系, 对于工程所造成的生态、水环境、施工环境等污染进行系统完整的分析,把加强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根本点和切入点,对严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的水电建设项目,应该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查。合理进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调控上、中、下游水资源使用量。在水资源分配方案中要留有足够的生态用水量,避免下游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正式开始施工前,对淹没线以下的名木古树应进行移栽,建立档案挂牌保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68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