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新峰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为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重视,已成为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内部审计作为服务于公司内部各个利害关系或各个委托人并审查内部受托责任的审计而区别于国家职能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一个贯彻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方针和策略的内在制约机制,对企业自身及其各部门的经济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约束和协调,使其切实履行应负的受托经济责任,企业的内部审计就是保证这一制约机制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情况下,我国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内部审计建设。
  
  一、转变观念,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
  
  转变过去的审计观念,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意识,尤其是企业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在深化改革、改制、改组过程中,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出谋划策。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加强企业各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特别是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审计、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布置审计任务、处理审计查出的问题,这是对审计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关键。内部审计工作应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和领导关心的问题大胆开展工作,及时提出改进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好建议,并积极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汇报情况,主动争取领导支持。“有才方有为,有为才有位。”各级审计部门要大力开拓审计领域,做出审计业绩,用审计的成果来赢得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提高审计权威性。
  
  二、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主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新的发展趋势,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第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的获取条件。建议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建立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的做法,在我国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办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门槛,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由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必须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一方面企业要为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还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增强其竞争意识,使其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
  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同时要进一步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行内部控制制度评审、风险基础审计等方法,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大力发展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手段,积极采用数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加速审计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及反馈的速度,促使审计测试、评估、分析工作的日趋规范和完善。同时开展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运用,开展计算机系统的审计监督,对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报告数据进行审计,保证报告数据的真实完整。
  
  三、内部审计要进行职业化管理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特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区别于外部审计,也不同于单位内部的管理咨询活动,它已成为一种公认的为管理服务的职业。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而且还建立了全球性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目前,我国还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法律保障,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程序的建立、标准的制定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均无统一的管理,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和工作的开展。因此,要促进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加强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组织――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职业管理。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制定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交流内部审计信息、发布技术规范、检查工作质量、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等。
  
  四、职能定位转向“服务型”
  
  监督是审计固有的内在职能,也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核心部分,必须强化监督职能,这是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服务作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实质上是审计监督职能的深化和延伸,服务是通过审计监督实现的。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单位决策、管理层报告错弊和资产保护不当等信息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投融资决策等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当局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全面调整扩大审计范围,转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应逐渐转移自己的工作重点,要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转变。内部审计工作要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不应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计,要向业务经营领域和管理领域扩展。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价业务经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改进控制服务;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价其对企业决策和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价其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做到了节约高效;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和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开展各种经济责任审计、任期目标审计或离任审计等,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六、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首先,对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进行事前审计,对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其次,对企业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等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及时纠正计划偏差。最后,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七、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独立性,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要保持其机构设置、人员以及经费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涉及企业各级管理层,因此最基本的独立就是要与各级管理层相独立。由于内部审计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因此应由企业的最高负责人直接领导,下设专门的审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提供专门的审计经费。对于公司制企业,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对于其他各种以总经理为最高管理层的企业,应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其独立性。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内部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独立性。比如,确立不当影响制度,禁止公司董事或其他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任何不正当影响来操纵或误导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独立。
  总之,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有法律、法规做保证,当然也离不开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努力。其次,内部审计工作还必须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以实际行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工作中求深度、上质量,不断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最后,内部审计的建立与发展,仅靠内部环境和条件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开展业务上,需要接受外部审计的指导监督,这样才能使内部审计人员开拓眼界,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有所创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1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