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江中游航道建设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卷卷

  摘要:近年来,沿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研究长江中游航道建设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对充分发挥长江航道在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以及建设“两型”社会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长江航道 流域经济 贡献分析
  长江中游自湖北宜昌到武汉长江大桥,全长626公里,流经湖北、湖南,位于三峡、葛洲坝两座水利枢纽的下游, 是带动中国中部地区崛起和加速川渝湘鄂建设的水上大动脉。近年来,随着沿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中游水运需求激增,湖北以武汉新港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中游航运中心;江西、湖南干支联运更加兴旺。研究长江中游航道建设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可进一步认识长江中游航道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中游航道建设与发展
  1、长江中游航道建设
  自“九五”期以来,以实施长江中游界牌水道治理工程为标志,长江中游航道建设步入了系统治理的时期,先后对界牌、碾子湾、罗湖洲、马家咀、瓦口子等浅险水道进行了系统有效、科学合理的整治,严重碍航局面得到一定缓解,逐步摆脱了蜿蜒曲折、演变频繁的天然状态,通航尺度大幅提升。2009年,大埠街至城陵矶河段枯水期水深从2.9米提高到3.0米,打破了延续56年长江中游枯水期航道水深2.9米的局面。2010年,海轮航道成功实现了“双延”,即将海轮航道从武汉上延到了城陵矶;同时提前一个月开放了武汉以下海轮航道。从2011年枯水期开始,宜昌到武汉的最低水深已经正式提高到3.2米,可通航1000~5000吨级船舶。
  2、长江中游航道发展
  根据《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到2020年,重庆至城陵矶河段为内河Ⅰ级,通航由2000至3000吨级驳船组成的6000~10000吨级船队;城陵矶至武汉河段为内河Ⅰ级,通航由3000吨级驳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利用自然水深通航3000吨级海船。加快实施沙市、窑监、戴家洲等航道整治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土桥、枝江至江口、牯牛沙等航道治理工程;进一步加强对大埠街至城陵矶河段系统治理研究工作,重点加快藕池口、武桥、城陵矶至湖口、新洲至九江河段整治工程等前期工作研究,为中游河段系统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航道建设与流域经济相关性分析
  首先,航道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干、支航道碍航状况改善程度)和等级结构的提高可以增强流域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强化流域经济系统内外的经济联系。其次,可以降低运费、提高区域可通达性,并且引起区域产品成本下降,产品市场扩大。再者,流域航道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流域经济的集聚作用,强化区域经济子系统间的联系,有效提高流域经济系统的区位优势,增加对投资的吸引力,带动本地区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形成新的优势产业。流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将促进航道建设的发展。首先,经济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活动的加强,必然以原材料、产品和人员的流动增加为前提,这些物质和人员位移的不断增加,将导致对航运需求的增长。再者,流域经济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对流域航道建设投资的增长,这样,航道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和等级结构会进一步提高。航道建设与流域经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网。
  长江中游航道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内河航道工程对GDP贡献的表现形式
  内河航道工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指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包括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直接创造的GDP主要是指航道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终经济活动成果,包括由劳动者报酬、生产净税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组成的增加值。间接贡献也称航道建设的波及作用,由后向波及作用、前向波及作用和消费波及作用三部分组成。 航道建设的后向波及作用是指作为航道建设中间投入的产品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 航道建设的前向波及作用是指以航道建设产品为中间投入的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航道建设的消费波及作用是指航道建设直接创造的增加值、后向波及作用和前向波及作用所创造的增加值等形成的国民收入,通过分配与使用而再次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
  2、长江干线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段建设对GDP贡献的测算
  由于航道建设的投入产出在长江沿线各省市之间差距不大,且各地区的投入产出表是2002年度的,因此,以2007年全国的投入产出表为参照构建与航道建设有关的投入产出模型,评估长江干线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段航道建设投资对沿江经济的 GDP 贡献。根据有关资料,宜昌至城陵矶段航道建设预计投入约130亿元。测算结果:直接创造的GDP为85.3亿元,间接创造的GDP为2418.8亿元,其中后向波及作用为141.2亿元,前向波及作用为963.0亿元,消费波及作用为1314.6亿元。
  通过计算GDP的贡献当量表明:宜昌至城陵矶段航道建设工程每投资1元,对GDP的贡献当量为19.76元。其中:直接创造的增加值0.65元,间接创造的增加值18.60元,包括后向波及作用为1.08元,前向波及作用为7.40元,消费波及作用为10.12元。
  长江中游航道建设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促进航运效益的提高
  据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宜昌到武汉水深提高到3.2米之后,每年可提高长江宜昌至城陵矶、城陵矶至武汉河段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309万多吨和385万多吨,由此增加的货运周转量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3亿多元。罗湖洲水道实施整治工程后,大型船舶在船舶流量中的比重增大,日均实际通过能力是整治前的2.22倍,船舶年减载费用节约920万元,船舶运输成本年节约1210万元,年航行成本节约100万元以上。
  2、满足“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土地、能源日趋紧张,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将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生较大影响。长江水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符合构建“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加强长江航道建设,加快发展长江水运,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与作用,对于缓解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和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   3、引导沿江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航运作为支撑流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影响。航运为流域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即必要的能源、原材料得以大规模、低成本的流入,销售产品能够大规模输出,低廉便利的交通为企业降低了成本,通畅的航道运输加速了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了利润。航道沟通了流域沿江大中港口城市、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成为流域企业发展的载体,航道建设的方向即为企业群体布局的方向。航道等级提高削弱了不同地区所存在的天然障碍,加速了统一市场的形成,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淘汰机制,又进一步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整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发展规模化、企业经营集约化,从而提高了沿江地区工业产品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促进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推动城市化进程
  航道建设有利于大城镇的发展,航道建设项目通过提高流域内城镇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相互作用和运转速度,加速区域城镇化进程。航道建设项目有利于区域内大城市的健康发展,通过建设高等级航道网,大力发展城市群,使大城市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空间中获得新的发展,取得更高的效益。航道建设同样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航道建设项目将极大提高沿江小城镇间资源区位效益和交通区位效益,同时将大城市和小城镇连成一体,充分体现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互补性,体现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的高效性。
  5、保护自然环境
  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治理实施以来,有效稳定了河势,防止岸线崩塌,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环境,促进了长江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时,在治理过程中,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也为保护自然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如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推广使用,航标电源采用阀控式铅酸免维护蓄电池,10米、15米钢质灯船替代小尺度标志船,塔形岸标替代杆标或临时简易标等。另外,为适应航行规则变化和航道整治的要求,对船艇设施进行相应的改造,减轻了船艇自身造成的污染。
  6、改善安全通航条件
  长江中游航道建设前,航行事故隐患较为严重。通过多年系统治理及大力维护,航道安全条件明显改善,海损事故率显著下降。另外,桥梁建设在繁荣内河两岸经济,加快物流速度的同时,也对船舶航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严重时引起船舶与桥梁碰撞,发生船毁桥损的重大事故。数字航道全面建成,电子航道图广泛应用,航标遥测遥报系统、重点桥区航道可视监管系统建成,航道服务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能较好满足桥区船舶安全通航的需要,也为实现夜航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7、有利于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
  水运在现代化国防建设中也起重要作用。在需要时,船公司可通过遍布全球的船只和网点迅速进行重要物资和人员的输送,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世界许多国家在其航运法中明确规定,本国商船队除为其经济发展服务外,必须在紧急时刻为国家安全服务。在发生洪涝灾害时,航运也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江中游航道建设,有利于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和船队运输效率,有利于国防物资输送,对于提高国防建设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长江武汉航道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28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