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众化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彦秋 董春秋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创业主体和客体如何适应这个转变,对大学生的毕业就业有着重要影响。围绕这样的转变,本文就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作一些初步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76-01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这一变化,不仅对高校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影响。根据这样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效地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大众化教育不等于精英教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二)高学历不等于具有高就业能力。高学历具有高就业能力,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三)大学生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为此,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
  二、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却难以令人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对自主创业的愿望表现得不强烈。
  (二)大学生对自主创业信心不足。首先,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次,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
  第三,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多数学生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
  (三)缺乏创业环境。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国外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很完善。在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三、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思考
  针对以上情况,如何来改变现状,笔者认为: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要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的奋斗。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加强自主创业教育。首先,高等院校应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主要针对创业基础、实务知识和创业选择的培训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现在自主创业主要是靠少数学生的自我摸索,还有一定盲目性。高等院校应该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的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其次,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获组织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针对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
  (三)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资金的缺乏,毕业生跨出校门进行自主创业时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资金积累,这就需要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
  (四)要转变社会观念。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参考文献:
  [1] 叶育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第3期,P35页).
  [2] 赵志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科,2004(第6期,P54页).
  [3] 王天凤,戴奎.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型人才[J].石油教育,2000(第5期,P46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1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