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近代南通土布市场的发育和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必文 陈 鹏

  一、棉花市场
  南通地区植棉有300多年的历史,棉花远销上海和日本。1909(宣统元年),我国棉花输出额达六十三万担,其中通棉占最多数。其后,每年通棉都运往日本。棉花在南通地区的普遍种植和对外销售市场的不断推广,也引起了棉种本身的改良。1901年,张謇集资开办通海垦牧公司,继张之洞之后,引种美陆地棉。1906年,农工商部复购大量的美棉种子,通海领取尤多,而江苏滨海地区,垦植益盛。经过改良种植,南通的棉花质量有明显提高。南通之土性最宜棉、质韧而丝长,于万国为第二,于我国为第一,故商业亦以花纱布为最巨。通海早期产中棉,后期发展细绒美棉,株杆较矮,叶缺五出如鸡脚,故以得名,尤以青茎者最优美。而南通中棉,青茎南通棉,海门小百花棉种有代表性。南通地区棉花生产的推广、品种的改良、价格的提高、销售的扩大,使棉花成为农业经济的主体,销售棉花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不难看出,南通地区农民种植棉花已经带有商品生产的性质。
  二、棉纱市场
  近代南通地区存在着巨大的机纱需求市场。农村手工棉纺织业尤其发达,机纱代替土纱,提高了织布的效率,增进了产品的质量。
  应该说,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吃穿住行中占第二位的“穿”的要求不断的增多,导致纺织业的兴起,而纺织业的原料棉花和中间产品棉纱也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最初,农民把种植的棉花大部分运销棉织业发达的上海和无锡等地,只留少部分自己纺土纱和织土布。甲午战争前,南通地区还未出现机纱,农民以纺土纱为主。随着织布业的发展南通土纱商业盛行起来,早期土纱店林立。机纱在南通的出现,渐为机户所乐用。既而,机纱之来通销售者渐多,工渐便之,商收亦渐多。随着洋纱的流行和土纱的衰落,土布从洋经土纬转向洋经洋纬,因此,南通地区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机纱需求市场。
  三、土布市场
  南通土布的织造,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通海最初的土布织造,系效上海,故亦称稀布。南通土布最初由于农民自给自足,不求向外流通,故只称为“家机布”。土布商品化起源于布囊,闽粤人秋抵通沙地买花衣,巨艘千百计,皆装布囊标其记。通海农民自给自足之后,渐被棉商买作棉花包皮,由附属品而运输外地。以其坚牢耐用,颇有经济价值,为北方客商所注意而单独收购,乃成为大量流通的商品。后渐有短狭的土小布逐渐见市,销于扬州八属及瓜洲、镇江、南京等处,称之“京县庄”,至于一般土布,乃由棉布商带款来南通花行或绸布店、带子店向农民收买。随着土布商品化的提高,南通的土布商业也发展起来。大致在晚清咸丰年间或稍前,南通地区就出现了专营土布的居间商――牙行。开始都是靖江、淮城、徐州、山东一带的客商,向专业土布者代买而付给佣金。专业者领取牙照,而称“牙行”,佣金亦无切实规定。至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成立厘捐局,始由官方代定为百分之二,另抽厘金百分之二,以缴于官。随着牙行逐渐发展,经营方式也从仅赚取佣金转变为自备资金自负盈亏的土布庄。土布庄在牙行阶段,尚无帮派之分,后来才安主要销售地区划分为县庄、京庄、关庄、杭庄、芜湖帮和专供染色加工的灰坯帮等几个较大的派别。县庄资格最老,但营业范围局限于苏北和徐州、山东一带。“土布行自己并无多少资金,主要是代外地商人收购,博取一定的行佣。这种行庄一般都称之为县庄。”京庄销南京兼及安徽芜湖等处;关庄远销东北营口、牛庄、大连和安东。资金充沛,实力最强,生意做得最大,鼎盛时期的营业额要占南通整个土布业的70%;杭庄专销浙、赣、皖各中小城市。在“九・一八”东北事变之后,关庄萎谢而杭庄却反有兴盛之象。灰坯帮需要固定品种,因此在1930年开始向农民放纱定织,为商人控制织户的最早者,后来群相效尤,这种“包买主”的形式,曾风行一时。
  南通土布庄号分布南通各地,尤其是城市中心分布最多。“通境收布庄号,凡镇市之较大者,若姜灶港、川港镇、小海镇、镇场、通济轿、袁灶港、西亭等处,无处无之。然庄号之多,首推南通城厢,“现查通城东门至西门一带,计有百数十家。”南通之布庄,约有150家,分为三帮,即关庄、京庄、县庄。
  南通土布的规格各式各样。机户织布大都根据客户不同的需要织大小规格不同的布,然后卖给不同的布庄。县庄以收买提布为大宗,大布实居少数。此外尚有套布、州土、尺土、帐纱等,也甚合销,多属于土小布范畴,质地坚审,经洗而拥,布一匹可作风帆两帆或成人短衣一件,小儿则可敷一套。另外,县庄畅销的土布还有州土、尺土。州土上畅销于清江浦、淮安、海安、如皋各处。尺土产于东南各乡,畅销苏北各县。南通土布也畅销于南京,专营京庄的裕记、景泰昌、馨记、慎记四大户,全年共约销售一万条(约33万匹)。
  布庄收购土布,约有四种方式:零收、趸卖、以纱换布、放纱定织。零收是关庄自己在门庄上零星收买布匹,集少成多而且经过挑选,收的一般是精品。趸卖是由小有资本又有看布技术的布贩,各在乡区临时设庄。
  南通土布的广阔市场,不仅刺激了土布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多,同时也促进了乡镇的棉纺织手工业的繁荣,从而出现了手工织布工场。手工棉纺织品生产在南通四乡比较发达,而且生产品种各有重点,仿佛地区之间,也有分工。南通地区过渡到织布主业化、农业副业化时代。正是由于南通地区棉产丰富,质地优良,再加上广阔的土布销售市场,布庄和商号遍及南通各地,商业资本发达。1899年大生纱厂开机后,其机纱只销售南通本地,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南通地区手工织布业尤其发达。农村逐渐出现了织布主业化,农业副业化时代,织布也吸引了农村大量劳动力,通海地区的男子纷纷加入到织布行业中。据对南通县金沙镇头总村农民家的调查,全村共有90人直接从事织布业,其中男性47人,女性43人。男子加入织布且成为织布的主力,表明织布业已取代了农业的主导地位。南通土布,当昔盛时,年销26000000元以上,考南通织布区面积,约1770方里,人口约50余万人,耕田面积每人平均不足一亩,故纯以织布为生者,占38%,半恃织布为生者占54%;不以织布为生者,仅占8%而已,其与社会经济关系之重大,不言而喻。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近代区域市场研究(1899―1925),项目编号:08SJD7700010〕
  (曹必文,1964年生,江苏泰兴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陈鹏,1976年生,河南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6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