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日本建筑文化看中国建筑设计的民族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古代文化曾对日本有过深刻的影响。但是从近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吸取了大量西方有益的文化,使这个民族的新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日本建筑界不仅一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而且在发掘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因此使日本现代建筑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这一点是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建筑应向日本学习通过一些手段来体现本民族的建筑精神。
  关键词:日本建筑 传统文化中国建筑 民族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太平洋上一个狭小的岛国。东部和南部皆为一望无际的海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国土面积少,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导致平原面积很小,耕地也十分有限。不仅如此,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活动频繁,也可谓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由于自然环境造成的资源匮乏,造就了日本人民与生俱来的那种压力感、紧迫感、坚韧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基本完成使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经济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二战后,日本又一次的把握机会实现了经济上的再一次腾飞。此后日本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日本的建筑、园林也成为了世界建筑的一朵奇葩。
  初识日本建筑是从伊东丰雄的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开始的,这个18米×18米×4.8米的方形盒子尽可能弱化了建筑的围合感,自由地向任何一个方向扩展,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通。这一建筑中已经没有通常的墙、柱、梁、窗和门之间的区分,一切似乎都处在变动中。尽管这个建筑只存在了3个月,却让到访的人无不惊讶一个盒子空间可以创造出的轻松动感。伊东一直在追求“Floating”(漂浮的、浮动的、流动的、不固定的)。他的作品仿佛都在与自然对话,与环境和谐共生,与自然相融,与自然一起流动。之后又了解了伊东丰雄的其他作品,不管是仙台媒体中心还是如贝壳状的西班牙托雷维耶哈休闲公园(Relaxation Parkin Torrevieja)还是由树的剪影重叠的TOD’S表参大道。建筑中透露的那种自然、那种纯粹感、那种民族性都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正像日本料理的味道一样,单纯、朴素可说是日本文化的根本特征。尤其从日本的建筑上,更可看出大和民族面对这个世界的心态。日本的寺院建筑,有许多是模仿中国和西方的属于带有异域色彩的“舶来品”。而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家居建筑则从古至今,始终采用简单朴实的日式木构造,即使宫殿也不例外。这与中国、印度以及欧洲的崇尚富丽堂皇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这个民族林立的世界上,大和民族是最善于汲取外来文化的,但同时它却顽强地保存了自己的本质,日本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干干净净的木头,不加任何雕饰,努力把住房,庭院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仿佛唯恐伤害了自然。从这里,可以窥见日本人独特的自然观。日本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基本上是抒情的而不是现实的。日本人最喜欢自然题材的诗歌,在其他民族看来实在简单得很。却能让日本的高人雅士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许只有深入到日本的建筑群落中住上几年,才会理解他们那种对普通自然景观的无限依恋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借鉴欧美的生活方式和设计理念,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他们从不排斥外来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能够在吸取中创新。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不仅强调视觉艺术,更重要的是强调科技含量、新材料、新工艺和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洋风合体,独具匠心,处处有设计,处处环境美。
  日本的“禅”文化、日本园林艺术中的枯山水、茶道以及插花艺术。这些都如同日本人深爱的樱花一般给人坚韧、单纯之感,把日本文化中纯粹的本质表达的淋漓尽致。在日本这个面积狭小的岛国上,如同的树木一般的高层、摩天楼孤立伫立着,有人评价它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许,日本这种过于本质、自然的文化缺少了某种融会贯通的大气,但它凭着这份纯粹保留了本身优秀的民族性并与时代性共存,在这点上中国的现代建筑对待本土文化时更像是面对这上下五千年不知从何下手,不知何去何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91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