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重视节约型投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江海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通过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又进一步强调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本文着重从投资这一角度发表一些看法。
  
  一、要高度重视投资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
  
  通常,一讲到节约总是从消费着眼。无疑,不论在生产消费方面,还是在生活消费方面,如果人人都能珍惜和爱护每一处能源、水源、材源、地源等,就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但这还远远不够。与通过消费进行节约相比,通过投资节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本原性。通过消费节约是在既定的物质条件下和已产出的产品基础上实现的,节约的方式和节约的数量受既定的物质条件和已产出的产品限制。如果通过投资来改变尚未确定的物质条件和尚未产出的产品性能,则可以从源头上实现节约。不难理解,通过投资以低消耗、高效能的技术设备取代高消耗、低效能的技术设备,以节能、节水的产品取代高耗能、高耗水的产品,其所带来的节约更具有本源性,这是消费节约所不能比拟和取代的。例如,使用耗电多的照明灯与使用节能照明灯相比,两者在享有照明亮度和节省电力等方面,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再如,消费者使用漏水的抽水马桶和使用以先进技术设备及优良材质制造的节水便器,其节约源自更带根本性条件的改变,这是消费节约所达不到的。
  二是显效性。通过投资节约,无疑要有资金或其他经济资源投入,而通过消费节约,不必支出或不必大量支出。但投资节约的投入和它所取得的节约效果相比,是非常值得的,且效果显著。有数据显示:打造节能建筑在材料和施工增加的绝对费用以及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增加的比重不高,估计在5%多一些,而耗能则可降低70%以上,最好的能降低80%。上海市节能办负责人说,如果2005年后新建住宅全部改为节能住宅,将给上海节省5000万千瓦时的用电,节省1.91万吨煤。
  三是无限性。投资节约,主要从源头上,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改变相关的工艺设计、设备设施,进而改变产品性能和功用,从而为节约创造本源性的必要条件,实现效果更加显著的节约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节约创造良好条件的潜能应当说也是无可限量和没有止境的。相比之下,通过消费在已有给定的物质条件和已有给定的产品基础上进行节约,终究要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因此,从长远考虑,应当更加重视通过投资从研制、开发、采用、推广有利于节约的设计、工艺、技术、设备、器具、设施等源头上来实现节约。
  
  二、要充分发挥投资在节约型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坚持节约型投资原则
  要围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上一些必要的、有实效的节约型工程项目,特别是研制、加快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在节能方面,可以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项目;在节水方面,可以着力进行节水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以及开展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在节材方面,要大力研发和应用有利于节材的产品设计、施工工艺,以及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的技术和改进包装材料的技术等等;在节地方面,可以启动“沃土工程”、实行墙体材料革新、推广节能建筑,以及研制取代实心粘土砖的技术和产品等等;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可以大力研发和推广煤矿瓦斯利用技术、工业废渣、废气、废水等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及相应设施等等。
  (二)要设立节约型投资专项
  应当在“十一五”规划中,把节约型投资作为一项专项投资项目,由政府、有关部门对节约型投资项目直接投资、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形成节约型投资专项资金,专用于这类投资工程项目。对于这类投资项目,在宏观调控中,应当保,而不是压;在制定产业目录中,应当鼓励,而不是限制;在项目审批中,应当从宽,而不是从严;在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中,所占比重应当提高,而不是下降。应当通过节约型投资,推动节约型技术的研制、开发、应用、推广,创新一批拥有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及独立开发能力的节约型产业项目和企业;改造一批具有一定物质技术基础、有一定发展潜力、但在节约方面显得落后的传统产业项目、企业及工艺、技术和设备;淘汰一批技术水平低、消耗大、污染严重、破坏资源的产业项目、企业及工艺、技术和设备。
  (三)对节约型投资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支持
  对节约型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应当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各类机构应当对节约型投资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等。新能源技术由于成本较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有限,需要国家在价格、税收等政策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所原所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0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