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管理信息化下的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内部控制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影响资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影响企业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影响管理决策的贯彻。本文介绍了内部控制和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理论,管理信息化与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我国管理信息化下集团型制问题的对策,提出解决管理信息化下集团型企业内控,分析管理信息化给集团型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希望能够对改善集团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有所裨益。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集团型企业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is a series of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achieve a certain purpose. I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directly affect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safety and integrity of the assets and resources of the economy, efficiency, impact, impact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work of the authenticity, accuracy, reliability, impact management decisions implement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group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relationship, the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ou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Group of countermeasures proposed to solve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f group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group enterprise, hoping to be beneficial to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improvement group enterprise.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group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H606.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集团企业的兴起,如何真正实现内部运作低成本和高收益,进一步适应市场变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内部控制成为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现代信息手段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二者的高度结合是突破管理瓶颈,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基本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管理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与传统内部控制存在不同。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是在20世纪初才被提出,内部控制思想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早已存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早涉及内部控制的文献是192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修订发布的《会计报表的验证》,最早定义内部控制的是1936年发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1992年,美国会计学会、美国注协和管理会计学会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内部控制委员会”颁布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对内部控制最具权威的解释,报告将内部控制框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组成部分,这五个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动态控制系统。2004年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COSO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该报告将内部控制框架的五要素扩展为八要素(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反应)是迄今为止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西方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经过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五个阶段。其发展过程是遵循由案件引发立法,而立法完善又促进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健全的一个过程,其理论发展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核心的。
  我国的内部控制的涵义是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保障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本企业内部的依法实施、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营效率等)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二)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理论
  信息化概念是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后提出的,公认“信息化”一词起源于日本,但并没有得到关注和传播。1977年,法国S.Nora和AlanMine发表了《社会的信息化》,探讨了信息化社会的模式、结构和社会信息化的政策、机理与挑战,此后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社会现象受到重视和研究。
  信息化使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是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改变了企业数据采集、保存、传递的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在企业中有多方面的运用,王众托教授在所著的《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中认为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办公自动化、集成一体化系统。张瑜、陈禹认为企业获得战略优势的内在根据在于围绕战略目标优化组合和充分利用所有资源,形成一个先进的自组织机制,形成一个重要的顺应时代要求的战略基础或战略平台,便是企业信息化。吴澄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营销、服务等的全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虽然视角不同,但学者对企业信息化本质的认识是一致的,即企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管理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三)传统内部控制与管理信息化下内部控制的差异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为解决上述管理难题提供了可能,传统内部控制理论是建立在工业时代的管理思想和经济背景下,其目标是实现查错防弊,提高业务可靠性。而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内部控制与传统内部控制在很多方面存在重大区别。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要求各个组成单元能够根据信息做出相关经营决策和管理行为,实现自我优化,所以控制系统必须做出调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78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