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晓纯 黄晓千 那名洋

  摘要:文章通过对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论述了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得出了国家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成负相关关系,法人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成正相关关系以及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业绩较好,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公司业绩最佳的结论。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绩效
  
  一、引言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机构问题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Jensen和Meckling(1976)的观点,内部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其利益与公司的利益就越一致,因而越有动力去监督经营者,而且愿意为此付出高的监督和激励成本。Shleifer和Vishny(1997)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存在对公司价值有正效应。在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股东出于“理性的无知”而采取“搭便车”行为。依照这样的逻辑,提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使股权相对集中,就可以提高股东的监控动力。
  在国内,孙永祥、黄祖辉(1999)、姜冰雨等(2000)都认为股权过于集中,大股东很可能利用手中的控制权掠夺其他的小股东,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和上市公司业绩的改进;股权过于分散,所有股东持股量少,容易形成“搭便车”机制,导致对管理层的监控失效,形成管理层内部人控制,同样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和上市公司业绩的改进。许小年(1997)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越高的公司,绩效越差;法人股比例越高的公司,绩效越好;个人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基本无关。施东晖(2000)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国有股东和流通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低效率和消极作用,其持股比重与公司绩效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法人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则根据持股水平而定。许小年等(1997)发现国有股所占比例对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有负的影响。张宗益、宋增基(2003)通过对1996年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3家工业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公司股权结构不影响公司业绩,认为中国股市低效的根源并不在于中国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
  
  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与结论
  
  (一)研究假设
  在股权分散情况下,大量分散的小股东不仅缺乏参与公司决策和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具有这种能力。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经营者会为了短期收益而放弃更好的长期投资机会,过度分散的股权不利于公司经营,会降低公司的价值。一方面,大股东们出自自身利益,会对经营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使经理们为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在绝对控股的情况下,大股东的行为将缺乏约束,大股东就可能利用自己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优势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影响公司经营,从而降低公司价值。因而提出假设1:当第一大股东持股过高,将影响企业业绩的提高。中国上市公司股东按股权性质的不同对于公司经营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作为国家股的“代理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难以对经营者做出正确的评价和有效的奖惩,甚至出现所有者缺位的情况。因而,国家股比例的增加将不利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因而提出假设2:国家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成负相关关系。在中国,法人股不能流通,但可以协议转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法人股股东不以追求市场短期差价为目的,而更关注公司中长期的经营发展情况,以求得良好的股利回报为目的。因而提出假设3:法人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成正相关关系。在中国,流通股比例较小,外部资本市场不发达,大多数流通股持有者追求的是短期股票买卖差价,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他们一般不参与股东大会,对公司经营不感兴趣,因而,流通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二)实证研究设计
  由于沪深300指数选取综合反映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最具代表性――主要表现为市值规模大和流动性强的30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其代表性被理论界和市场广为接受。选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作为研究样本。剔除由于要约收购将终止上市而被剔除出样本的齐鲁石化、石油大明、扬子石化和中原油气4家公司,具体分布为2004年300只,2005年296只股票。
  文中选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R)值作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主要包括国家股比例(SSP)、法人股比例(LSP)、流通股比例(CSP)、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和公司第一大股东性质(Char:为哑变量,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家股,法人股和非前面两类分别取值0、1和2);另外,由于公司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取决于系统效应,所以将公司规模(Lnsize,本文取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设定为控制变量以评估股权结构本质上的效应。
  (三)实证分析
  从散点图分析预测,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可能存在二次方关系,于是建立模型①和模型②来进行分析:
  R=a0+a1CR1+a2char+a3CR12+a4lnsize+ε①
  ROE=a0+a1CR1+a2char+a3CR12+a4lnsize+ε②
  由表1模型①和②结论可以得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显著的二次方关系。即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企业的经营运行,只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适中时,才能既有效杜绝一股独大现象,这就验证了假设1的正确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③和④。其中:ISP为股东性质变量,分别用SSP、LSP和CSP来代替。
  R=a0+a1ISP+a2lnsize+ε③
  ROE=a0+a1ISP+a2lnsize+ε④
  由表2可以看出,在不考虑股权集中度的情况下,国家股与公司业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国家股股东在企业的经营中没有起到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导致经营业绩不高,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假设2的正确性。法人股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法人股对公司的监督和治理起到了较好作用,验证了假设3的正确性。而流通股比例则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四)结论
  综上可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结论如下:
  1、国家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法人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
  2、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业绩较好。
  3、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公司业绩最佳。
  
  参考文献:
  1、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12).
  2、许小年.以法人机构为主体建立公司治理机制和资本市场改革[J].改革,1997(5).
  3、施东晖.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绩效表现[J].世界经济,2000(12).
  4、张宗益,宋增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
  5、姜冰雨,李伟.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率分析[J].理论探讨,2000(6).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