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一县一品”助推湖北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阳小华 李莹

  【摘要】 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湖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是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湖北适时推出“一县一品”的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不仅有利于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且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 “一县一品” 文化产业 县域经济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的深入融合,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是一个日益显著的时代特征。湖北开展“一县一品”的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是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高瞻远瞩,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顺应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迫切要求的战略举措。积极推进“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支持各县充分整合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强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文化品牌,具有远远超越文化领域的多方面的深刻的发展意义。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谈谈“一县一品”与湖北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一、“一县一品”对湖北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作用
  1、“一县一品”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湖北的跨越发展,重点是县域经济的跨越。目前我省县域经济滞后,既落后于全省宏观经济战略需求,又落后于周边省市。2010年,湖北县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30.9亿元,占全省的32.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84.01亿元,占全省的5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247.4亿元,占全省的57.8%。被考核的80个县(市、区)平均生产总值111.54亿元,平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9522元,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2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7.7元。而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为:人口83.4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07.1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9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9240元,湖北省依然无缘全国百强县。
  “一县一品”拉动经济增长,突出表现在:一是文化产业随着品牌创建活动的发展,显著增加县域经济总量;二是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使更多相关产业注入特色文化元素,形成文化产业链,还可以衍生新的产业部门,加快新兴产业的成长,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推动科技的创新和运用,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县域经济竞争力。
  2、“一县一品”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湖北文化产业近年不断发展,规模明显扩大。增加值从2006年的286.03亿元快速跃升至2010年的600多亿元,翻了一番多。更重要的是,文化品牌的创建、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省各地打造“一县一品”的文化品牌,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如雨后春笋,应势而生。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鲜明特征,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其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而不以消耗物资形态的资源为主。文化产业所满足的文化消费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它将消费和人类自身的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不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作用小,而且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化产业的优良经济特性,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引擎,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3、“一县一品”扩大就业需求,有效增加就业
  近年来,我省各县市利用自身地域优势,充分发挥本土文化资源的作用,打造出了一批既有本土特色,又深受群众喜爱的特色文化品牌。这些品牌或以文化名人为题,如秭归的“屈原文化节”、潜江的“曹禺文化周”,或以文化遗产为题,如黄陂的“木兰传说”、大冶的“矿冶遗址”,或以民俗文化为题,如恩施的“土家女儿会”、宜昌夷陵区的“民间文艺之乡”,抑或是以文艺样式为题,如云梦的皮影、崇阳的提琴戏等,其独具的乡土气息和亲和力广受百姓欢迎,带动了本地区乃至周边的文化建设,也大大拉动了就业。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省吸纳就业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门槛相对较低,收益较高,适宜大学生和创意人群创业和就业。通过大力推动智慧型文化产业,建立网络文化创意平台,推进形成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模式,有效解决湖北创业就业问题。
  4、“一县一品”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
  “一县一品”文化品牌的创建,使县域形象得到充分展示,显著提高县域知名度。文化品牌创建与县域经济、科技、教育的高度融合,充分利用文化品牌的整合、集聚、增值、辐射效应,吸引众多投资主体参与创建。目前,湖北利用文化品牌进行招商引资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例如,利川借助文化品牌魅力,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歌舞之乡、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龙船调》的歌声,曾让香港驰生公司、安徽黄山中安公司投资1.5亿元来将腾龙洞打造成为国家4A景区。今年又引来两只“金凤凰”,目前已开工建设基斯顿五星级酒店,筹建腾龙国际五星级度假酒店。目前,利川成功签约25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达12亿元。近年来,通过举办湖北文化产业招商博览会等大型文化招商活动,全省先后推出1000多个重大文化项目,成功签约300多个,引进社会资本800多亿元,取得金融支持授信1000多亿元。
  5、“一县一品”惠及民生,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
  “一县一品”文化品牌的创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域基层文化的科学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县级城乡基层文化建设和惠民文化服务,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凝聚力,极大地调动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扩大地方形象和影响力,提升县域品味,增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二、以“一县一品”促进湖北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着力点
  1、充分挖掘县域特色文化资源,培植特色支柱产业
  “一县一品”对县域经济的作用大小,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是否选准了最具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文化品牌,是否依托文化品牌培植了特色支柱产业。湖北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已涌现一大批优秀的区域性文化品牌和县区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全省各地已有93个县市区申报了121个文化品牌。应当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做大做强各个地方特色品牌。从省域来说,要做好规划引导,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要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示范带。
  2、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带动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
  湖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武汉跻身全国四大铁路枢纽和六大客运中心,京汉、武广、沪汉、沪渝的高铁铁路行程都仅4小时左右。公路方面,随着沪渝、沪蓉等高速公路的贯通,湖北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3500公里。航运航空方面,武汉港将成为江海国际航运中心在长江上的最大“喂给港”;总投资27亿多元的天河机场新航站楼建成后,面积将是现在的4倍多。武广高铁的开通,使武广实现历史性的“一日往返”。便利的交通极大地推动了湖北文化旅游业。2010年,湖北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跃居第9位和第10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9.25%,相当于全省服务业的24.78%。武汉在2011年广州国际旅游展推出了“樱花护照”。仅3月26日一天,就有20万游客赴武汉游玩赏樱,而广州游客占了半壁江山。高铁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使湖北的区位交通优势凸显,由“九省通衢”演变成为“九州通衢”,随着“一县一品”文化品牌的创建和发展,带动文化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
  3、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与县域经济的融合
  首先,加快创新人才利用机制。创建“一县一品”,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其核心是人才竞争。要解放思想,大力引进各种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保证。加快创新文化产业人才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结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能力;要创新用人机制,以优良的工作条件、优厚的报酬和良好的环境,有计划地吸引、聚集国内外一大批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和文化名人来湖北创业。
  其次,加快创新分配机制。允许有特殊才能的文化人才以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利润分配,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形成各尽所能、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再次,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文化产业投资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发展文化投资风险基金,探求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融资方式。
  4、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文化“经济化”
  要大力优化有利于“一县一品”创建、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地方政府要以强化服务为导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建议我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和办法,如增加扶持优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功能、设立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湖北文化产业促进会等。系列配套政策和重要措施的组合实施,必将产生巨大的叠加效应和助推作用,加快“一县一品”的创建,助推县域经济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 湖北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范玉刚:试析文化产业对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意义[J].学习与实践,2006(11).
  [3] 陈石清、李健健、龚芳:文化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6).
  [4] 苏红燕: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及经验借鉴[J].理论学习,2010(4).
  [5] 蔡荣生、王勇: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6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