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全日制专业学位教学方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志平

  【摘要】 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的大幅增加,如何在借鉴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优化专业学位的教学方法,以培育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三类学生的应对方式,最后提出优化全日制专业学位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全日制 专业学位教育 教学方法 优化
  
  针对我国的学位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教育部等机构适时扩大专业学位教育在学位教育中的比重,并从2009年开始放宽对应届本科生的入学条件限制,大幅度提高了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规模,以便缓解这个问题。客观上讲,这些措施起到了一些效果,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具体体现,但是实际操作却是困难重重。
  本文通过部分访谈得知,无论是“生产”单位(学校)还是“消费者”(学生)都觉得,使用现有的生产方法(教学方法)无法低成本地将这个教学产品生产出来,哪怕是相关学校都根据社会需求,设计出了“生产”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这种“产品”的“样图”和“流程图”。鉴于此,本文通过比较专业学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学生的应对方式,来思考优化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产品的生产方法(即教学方法),以图有效增加大学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供给能力,进而推动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一、关于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思考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教育教学中,如果提高其教学的社会适用性和职业特性,就需要大面积调整现有教学大纲,增加针对性的内容,采用合宜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现有的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大纲和教师备课资料均来源于学校相关部门熟悉的、被证明是有效率的普通教育体系,非常方便修补现有的教育内容,形成新的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目的、方法和策略。然而,这个形成是不充分和不严肃的,因为他们教育的对象、教学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全日制教育方法必须依据教育对象(学生)应对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根据教育理论,依据学生自身所固有的应对方式,调整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方法,才是以人为本的治本之法。因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顺应学生已有的学习策略和行为方式,对教学任务进行技巧性地展开过程,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事实上,如果学生总是对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态度,经常性地处于解决问题的冲动之中,并对这些教学目标采取“创造性完成”的学习策略,那么,教学方法就应该采用问题引导、项目细化,甚至是社会调查和案例思考等“软要求、能力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相反,如果学生总是采用幻想、逃避等策略对教学任务进行消极应对,死记硬背和应付考试,则教学方法的设计可能采取“硬要求、模块化、填入式”的教学方式。在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第一种理论认为,学生在同样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压力下的学习策略和应对方式,是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个体,在应对反应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贯稳定的适应行为方式,是人格特质在压力反应中的映射。个体在压力情景中应对方式的选择与采用由其特定的人格因素所决定,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个体的应对方式表现出一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教学方法应该因个性特质而改变。比如,求新性特质丰富的学生,大都富于想象、积极自主地寻找变化,从而对启发和探索性质的教学内容具有特殊的偏好,相反,如果求新性特质相对欠缺的学生,可能中规中矩、务实有秩序,则更喜欢规范性的教学方法。
  第二种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行为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简单的应付,而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过程。在实际的应对过程中,学生与周围外部条件的相互关系的不断地被变化,导致个体必须继续评价和重新评价外界目标和要求的性质,并对后期的应对努力加以调整,直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
  第三种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应对方式的选择是人格特质、个体差异和应激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可以认为学习中应对方式是人格特质和具体情景相互作用的产物,即便是相关的人格特质,面对不同的应激场景,学生也会变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所以,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相应的教学方法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景,可以让学生及时联系个人的现实,并很快“入戏”,然后以自己为参照系设身处地地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这类方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人格特征选择角色进而通过参与行动来学会处理问题)、案例教学法(根据案例要求,让学生讨论,由学生自己发表看法,到社会上进行调研,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等等。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也不会超过以上三种理论,但是,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复杂,人格特质变化较大,工作需求和应激情景之间的差别大,因此,需要依据这三种理论,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应对方式进行范围估计。
  二、在与其他类型学生比较情况下全日制专业学位应对方式的数学估计
  为了更准确估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对方式,本文使用的是三维逼近法,即从非全日制的农业推广硕士为“职业靠近方”,以普通教育为“职业远离方”,以现在的职业教育为“职业参照方”,依据实地调查问卷,通过计算他们的应对方式,来划定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产品应对方式的范围。
  在应对方式的测试方面,本文采用肖计划等人(1996)根据国外一些学者研究应对和防御时所采用的问卷,结合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我国为人处世的一些行为习惯修订而成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由62个项目组成,包括解决问题(12个题项)、求助(10个题项)、幻想(10个题项)、自责(10个题项)、逃避(11个题项)和合理化(11个题项)6个因子。其中根据实际情况,有两个题项同时符合两个因子,因此就将之归纳到相应因子之中,62个项目出现了64个题项,每个项目后面都有两个答案“是”和“否”,计分方法为,除了第19、36、39和42题为反向计分外,其余项目的计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一般而言,学生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方式进行压力调整称之为积极应对,而采取幻想和退避等方式进行应对称之为消极应对。
  在样本选取方面,本文选择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江职业学院等院校的普通教育学生、农业推广硕士学生为研究对象,在2009年9月至12月,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现场发放问卷,指导填写问卷,20分钟后收回,共收回819份有效问卷。均是使用eviews3.1对整个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非全日制的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各个指标的平均得分中,解决问题和逃避两项的得分最低,分别为0.36和0.39,而自责的得分最高。从人格特质方面讲,这个指标的得分暗示农业推广硕士的学生虽然具有相对较弱的求新性特质(解决问题的分值低),但是却具有比较明显的尽责性特质(逃避的分值低和自责的得分高),尽管他们在学习中求新和创新性不足,不太喜欢发散性思维,但喜欢熟悉和规范性的教学安排,并能够按照教学安排有条理进行学习并能持之以恒。另外,在三类教育的对比中,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生对解决问题和求助这些积极应对的方式使用过少,尤其是解决问题因子,得分只有0.37,分别比职业教育学生、普通教育低53%和42%。而在求助因子上,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得分只有0.47,也低于后两者的33%和31%。但在逃避因子上却是最低,只有0.39,分别比职业教育学生、普通教育的学生低17%和24%。综合两个方面的结论,从“职业密切方”的角度看,全日制专业学位教学方式应该采用固定程序展开教学的项目分解法或者案例教学法,因为这些方法,不但不增加特别重要的学术困难,不会增加完不成相关任务所导致的自责,而且还可以在角色和案例展开中弥补解决问题方面的不足。

  在表1中,从专业硕士、普通教育、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除了幻想一项不显著外,其他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这说明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各个变量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但是相对而言,普通教育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差别较职业教育小,职业取向的学生的应对方式是非常不平衡的。在表1中,普通教育这个职业远离方,各项得分大部分都在0.5附近,指标相当均衡,其指标的最大值来自于解决问题(0.57),最小是合理化(0.47),两者仅仅相差0.1,而专业学位最大值来自自责(0.51),最小值是解决问题(0.36),两者相差0.15,是普通教育学生的1.5倍,同时,职业教育是指标之间的差别就更大了,其最大值是解决问题(0.79),最小值是自责(0.33),两者相差高达0.46,是普通教育的4.6倍。这暗示,在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中,未来的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在不完全照搬现在的专业硕士教学、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人格特质进行筛选分类,进行小班和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授课,以满足学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巨大差异。
  在我国矿业工程硕士的学位教育中提出一种“准实地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学校与生源集中地的企业协商,安排学生在企业停产整顿期或生产闲时短期脱产到校集中学习,完成部分课程和实验教学任务,剩下的课程由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企业教学点授课,在学生课程学分全部修完后,由学校组织专家现场进行开题、中期筛选、预答辩和答辩等工作。这种方式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广泛赞誉,因为教学内容的跨地域和跨时期展开,便利于学校和企业依据应对方式进行双向筛选,有效发挥了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心理动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考虑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平均年龄逐渐下降,在校的学习时间充足并且可以在学习中不用分神处理学习以外的事情,在校园内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大、教学引导力度大,因此,相应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充分发挥其思想开放、精力充沛、勇于探索求新的特性,进而在积极应对方面得到较高的分值。
  总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应该是多直观演示、少逻辑证明;多安排成功案例、少警示点名;多排列技巧、少演绎推导;多规范、少创新;多实践、少满堂灌。
  三、优化全日制专业学位教学方法的思考
  第一,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应该因地制宜,多做调研和考察,切不可照搬现有的模式。因此,这三种模式下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尤其不能照搬当前的普通教育的教学方式,而应该仿照职业院校的做法,进行项目分解或者小组上课,满足学生在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切实提高其在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绩效。另外,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也是如此,不应该在现有的评估体系中修修补补。
  第二,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应该规范和程序化。争取在教学安排上,简化知识内容,并采用分段、多次重复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获取一个个小成绩的方式减弱自责,并在多次重复中防止逃避倾向的蔓延,因为“听不懂”既是逃避也是自责的好借口。
  第三,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实践,少理论。虽然,在所有的研究生阶段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他们的科学研究应该多强调实际工作的求解,少理论框架的补充。
  (注:本文为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课题JG2008Z1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龚旭韬: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09(8X).
  [2] 宋华明等:研究生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1).
  [3] 赛江涛等:林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2).
  [4] 武玉国等: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科学性问题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7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