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 霞

  【摘要】 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它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其独立性上、在内审人员素质上以及在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本文就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企业价值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极为重要的一项内部治理机制,担负着纠错防弊、保证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能。随着我国加入WTO,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企业,将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内部审计是企业规范健康发展的需要,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同时还能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企业风险,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但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
  一、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目的是为组织提供内部咨询服务,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企业自身从根本上加以控制,是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的必要手段,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内部控制规范可操作性差。我国虽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但是在可操作性上与类似美国COSO报告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差距还很大,有关部门未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第二,内部控制内涵狭窄,缺乏风险意识。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目前大多局限于会计领域,而环境控制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应将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环境因素纳入会计内部控制的范围予以考虑。第三,内部控制环境差,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的内控意识,认为内部控制只是管理人员的事,甚至只是财务与审计部门的事。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中可能更为突出。第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再好的制度执行不到位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我国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比较健全,甚至还不惜成本请著名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但是真正按照制度执行的很少,遇到问题多以“灵活性”为理由,将内部控制制度“灵活”地避开了,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最终导致内部管理失控。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在思想上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够,忽略内部审计的作用
  在企业里,不少人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内部审计能否发挥监督作用也持怀疑态度,甚至对审计有抵触情绪。在企业管理层,有些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到位,在其职能定位难以摆脱传统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对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应当具有的职能仍然很模糊。未给予内部审计工作应有的重视,不少企业都是象征性地安排一两个人,用于对外应付,企业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在执行过程中,未明确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并对其进行评价的责任主体。公司管理当局是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并对其进行评价的责任主体,我们必须明确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是管理当局的责任,而不是内部审计人员或外部审计人员的责任。
  在服务对象上也只注意内部审计的“外向性”,埋没了“内向性”的本质属性,限制了内部审计服务企业作用的发挥。内部控制仅限于内部会计控制,未涉及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要想在我国建立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就必须突破内部会计控制,将内部控制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虽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只涉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但是由于其还涉及公司其他方面的控制内容,因此只要内部控制存在着重大缺陷或实质性漏洞,都会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2、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缺乏相对独立性
  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明确,使内部审计在组织上、工作上、经济上依附于本单位,导致独立性不够。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有限的,使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构建模式尚不合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其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在隶属领导层次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受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另一种模式是受总经理领导。这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前者使内部控制审计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受董事会或监事会之托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监督,但会造成经营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误解,从而不同程度引发审计风险;后者作为总经理参谋和助手,为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但是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利益的限制,涉足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控制审计往往无能为力,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2)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制度保障。目前的内部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方法的弊端日渐突出,已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经营环境。因为它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又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会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有的将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使内审人员无职无权,且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的地位,致使许多内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人员配备不全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对执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全面,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计算机辅助审计几乎处于空白;二是个别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住各方面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送人情,甚至以权谋私,降低内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随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转变,对内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人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完善内部控制审计,提高企业价值
  1、重视思想认识,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依法经营的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客观要求,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认识完善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管理者要转变内部审计只是监督的传统观念,应把内审当成自己的眼睛,把它作为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有力武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人员应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主动更新观念,找准自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位置,正确把握和定位职能作用,当好企业管理层的参谋和助手,让企业领导真正体会到内部审计的好处,促使其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

  将内部控制审计纳入内部控制建设审计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对不同的审计主体有不同的职责确定。国家审计机关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应当切实执行审计署发布的《企业审计指南》,并强调审计工作结果不仅仅是审计报告,还必须出具管理建议书或内部控制报告,就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薄弱环节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寓监督于服务中,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社会审计中,各事务所应当严格执行《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的相关条款,首先评审内部控制,出具相应报告,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实质性测试。同时,各级注协要加强职业监管,通过规范职业程序,加强对内部控制评审的规范和监管,以更好地督促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改善。审计署与中注协作为制订规则的外部力量,对推动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依赖两种力量:一是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二是严格的制度执行与监管。这样的外部环境约束有利于促进该方法的有效运用。
  2、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改革现有的组织模式,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审计监督职能的组织保证。在企业的机构设置中,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为达到这一目标,应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要使内部审计部门在部门独立的前提下,地位尽可能高于同级财务部门,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或企业所有者负责。合理界定内部审计的职权,约束监督企业的内部分权行为。通过细化分权的控制程序,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应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对于规模大、经济业务复杂的企业,应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分别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负责,同时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间存在着业务指导关系。对于规模不大、业务活动不太复杂的公司,也可只设审计部而不设审计委员会,但此种情况下的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的指导。之所以选择这种制度安排,主要是因为在公司治理的制约机制中,董事会是决策机构,这一机构肩负着公司管理行为合法性和可信性之责。从我国公司治理实践看,审计部对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对总经理负责)这一安排,能有效减轻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另外,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董事会的制衡。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道德准则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审计行为的高标准,应承担一种高于和超出法律规定的自我约束的义务。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必要条件,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培训,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根本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业务操作要求比较高的职业,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必须选派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不但要有懂审计、会计、经济法知识的管理型人才,也要有懂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的技术型人才。从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另外,要注重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继教育,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会计、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及审计表达能力,及时更新审计的知识与技能。
  内部控制审计是否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执业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内部控制审计从业人员,这就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建设一个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过硬的内部控制审计队伍的培训基地,才能有望提高内部控制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真正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并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增强设计规范性
  企业应依据内部审计准则,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规范的审计制度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管理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控制。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提高监督水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也随之增强,传统的以查错纠错为目的,对经济活动予以监察、督促的基本监督职能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寓服务于监督职能中,增强服务意识。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转向经营审计,实现审计内容的突破。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以查错防弊为主,其工作的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而现代企业制度下,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开展经营审计,促进实现规模经营和重组效益,开展资源配置决策审计,提高其使用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尽快推出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配套的应用指南。我国应结合实际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并为企业所接受的内部控制标准,这也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实施的前提。
  第二,尽快对内部控制评价意见的性质做出规定。鉴证业务与非鉴证业务在审计意见发表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美国的实践来看,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业务属于鉴证业务,由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所发布的审计准则来加以规范。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对内部控制评价意见的性质做出明确的规定。
  第三,尽快推出针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推出迫在眉睫,而对实践中出现的分歧进行研究显然是监管部门的工作。目前我国正在建立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企业对内部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运用先进、科学的审计手段,使内部审计工作向更为完善和健全的程序方面发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玉周:轻松内部审计[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立民、刘英来:中国审计改革与发展研究[M].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实:论企业管理改革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4(2).
  [4] 秦荣生:内部控制与审计[M].中信出版社,2008.
  [5] 石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规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1).
  [6] 史晓芬: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3(9).
  [7] 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3(10).
  [8] 潘经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难点及其理性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3(6).
  [9] 曾仕兵: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实践[J].现代企业,2008(4).
  [10] 张笠:优化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提升内部控制评价质量[J].中国内部审计,2009(4).
  [11] 刘实:论企业管理改革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7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