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志惠

   【摘要】人民币的升值带来了一系列的贸易效应。文章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贸易收支、贸易条件、贸易结构以及外贸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汇率改革给我国外贸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 汇率 升值 外贸 影响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制改革拉开了序幕。从汇改至今人民币汇率一直是稳中有升,2008年3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突破7.1:1,相比2005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人民币已净升值1.01元,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比率约为12.45%。
  但令世人大跌眼镜的是,人民币升值后中国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额以及外汇储备均不减反增(而且是大幅增加),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问题也并未因人民币的升值而改善,如今美方仍然认为人民币汇率“失真”,又再次掀起要求人民币更大幅度升值的风潮。因此,人民币汇改尤其是由此引发的贸易效应,以及中国贸易顺差的深层次根源,值得深思。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1、理论分析
  根据弹性理论,一国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具备改善效应的条件是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其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当EX+EM>1时,其货币升值可使出口收入减少,进口支出增加,贸易收支顺差减少。否则,当EX+EM=1或EX+EM<1时,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不具备改善效应(会分别导致其贸易收支差额不变和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不少学者(历以宁,1991;谢建国、陈漓高,2002)通过对我国进出口弹性的计算和分析,认为我国的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小于或接近1,基本不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按照上升结论推断,人民币的升、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收支不具备改善效应。不过另外一些专家(戴祖祥,1997;范金,2004)计算出的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但马歇尔-勒纳条件通常对贸易小国适用,而对开放经济大国却未必适用,因为对于开放经济大国而言,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和政策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或者说其进出口贸易收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人民币升值后我国贸易收支现状
  如表1和表2所示,虽然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但出口增长率和出口额并没有大幅度的降低,进口增长率和进口额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提高迹象;贸易收支仍然稳定在每月100亿美元的赢余状态。
  表1 2005.7-2007.1人民币汇率变动和进出口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注:汇率为人民币/美元,表中数据为月均汇率;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国商务部网站数据)
   表2 2005.7-2006.1人民币汇率变动率和进出口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整理)
  3、原因分析
  一是我国出口贸易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在加工贸易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升值态势,将会使“进料”的成本减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出口竞争力并不会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受到过大冲击。
  二是我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低廉,尤其是劳动力的价格非常便宜。由于我国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强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使中国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土。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工厂,其生产成本只有美国生产成本的1/35和中国台湾生产成本的1/10,所以许多商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生产都迁移到了中国。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顺差中的75%都是由这种“迁移效应”产生的结果。而且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贸易顺差贡献最大的一项因素。由于这种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亚洲加工,欧美消费”的全球贸易格局,短期内很难调整,从而形成中国贸易顺差的刚性。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0亿美元,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17600亿,成为世界上继美、德之后的第三个贸易大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中国的外贸长期维持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虽然贸易数额巨大,但是贸易结构却极不合理。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尽管今年来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有所增加,但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是主要的出口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这与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而且该类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竞争激烈,经常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相当高,外商投资企业强化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低级化的刚性。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效益较差。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只能收到加工费,从而失去了销售利润,同时,它对一般贸易出口也造成较大的冲击,影响一般贸易的出口效益。人民币升值会将那些主要依靠贬值、降价、廉价出口国内资源和产品的企业淘汰,促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逐步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为龙头打入和占领国际市场。另外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使企业能更好地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低效、低附加值的数量型出口向高效、高附加值的质量型出口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我国的“贫困化增长”,即贸易条件恶化问题已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一直走低价竞销的恶性竞争的路子,出口产品的价格非常低廉,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根据中国海关编制的贸易条件指数,1993-2003年中国的整体贸易条件下降12%;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时间里我国商品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26%。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的外币价上升,将使出口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状况有所缓解,会对那些高成本、低效益的企业和产品具有挤出效应,一定程度的提升我国的贸易条件。有研究成果表明:在通货膨胀率不变的条件下,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条件改善系数为0.37,即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比,中国贸易条件将改善0.353个百分比。
  
   四、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企业和地区的影响
  
   汇率的易变性、多变性是现行牙买加体制下国际浮动汇率制的主要特征,给国际贸易带来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我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企业随时都会处于汇率变动的风头浪尖之上。外汇风险的加大,不但使进出口商不得不加大防范外汇风险的力度,使得国际贸易成本增加,给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而且对外汇市场的避险功能和避险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具体行业而言,出口受到影响首当其冲的是纺织行业。我国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0%、27%和60%,而这些行业利润率相对都比较低。经中国纺织网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就分别下降3.19%、2.27%和6.18%。其他附加值较低、利润较薄、仅依靠低成本与周边国家竞争的出口行业受影响也会相对大一些。
  就各类企业而言,国有企业、以出口为主的外贸公司、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要大一些,而外资企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以进口为主的外贸公司和加工贸易企业等由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自我消化一部分升值因素,因此出口受影响一般会小一些。如果企业自身品牌有一定的优势,且定价能力较强,本币升值后提高产品的外币标价,也可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就不同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以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作为出口支柱的地区出口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会比较大,而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和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地区出口受影响一般会小一些。
  
  五、我国的应对措施
  
  1、缓解国内收支不平衡主要是扩大内需
  我国与其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长期因为外汇缺口、资本缺口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承受着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多年的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内外经济不平衡加剧。要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顺差和储备持续增长,必须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扩大内需放在首位。
  升值后出口下降,国家的发展重点应转向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调整结构,自主创新。国单独靠出口拉动经济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我们应从以外需为主转向以内需为主,靠内需拉动增长。为了扩大内需,一是在政策导向上应进一步向消费,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消费倾斜;二是政府应当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提供公共服务、改善社会保障和向低收入地区转移支付的支出;三是进一步改善国内市场流通环境,积极发展服务产业,提高服务业在GDP和吸收就业方面的比重。
  2、重视并循序渐进地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我国政府已经多次表示并不追求外贸顺差,而应当把实现进出口大体平衡增长作为目标。
  第一,通过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来缓解低效益出口过快增长的矛盾。针对低价竞销问题,应当制定相应经济政策,适当提高三个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强制企业为工人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提高国内资源成本,现在资源税太低,应当提高资源税。提高环保成本,让制造污染的企业无利可图,失去出口竞争力。
  第二,转变长期实行的“奖出限入”政策,配合扩大内需的有关政策、措施,增加我国稀缺的技术、设备和资源、能源产品等进口。
   第三,调整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从一般性的对出口倾斜转变为更多地对出口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价值产品倾斜。一般性的出口型外资企业不应享受优于国内企业的税收待遇。
  3、审慎地对待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防止其升值过快
   如上所述,虽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影响是利大于弊,但要警惕人民币升值过快,如果升值过快,超过了我国经济的消化能力,到那时就有可能会对我国贸易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应当坚持自主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当前的最优汇率政策选择。一方面要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灵活性。这样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比较自由地根据汇率信号做出反应,使汇率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热钱流入的管制。对炒做性的外资流入,应该重点防范,防止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新的冲击。
   4、人民币升值后外贸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
   (1)短期内企业的应对措施
   人民币放弃盯住单一美元,汇率波动幅度比以前增大,外贸企业必须要考虑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尽可能规避汇率风险。
   第一,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目前银行可提供给外贸企业的金融避险工具有:远期结售汇业务。即外贸公司和银行事先约定将要办理结售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及日期,到时按照事先的约定办理结售汇业务;掉期业务(人民币与外币)。前一次交易中,外贸公司按事先约定的汇率用外汇换人人民币,后一次交易中,外贸公司再用人民币按原先约定的汇率换回外汇。
   第二,福费廷。福费廷这项业务适合于一些大型设备的出口商。出口企业将期限、金额等经过进口商承兑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卖给办理福费廷业务的银行,提前取得外汇现汇的方式。
   第三,提前(推迟)收款或推迟(提前)付款。在汇率风险中时间风险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大;时间越短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小,风险也越小。
   (2)长期内企业的应对措施
   第一,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变以廉价取胜的做法。我国企业应该审时度势,改变以廉价取胜的做法,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政府也应通过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政策引导出口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动态升级。
   第二,目前我国许多国内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更缺乏品牌意识。我国企业应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力度,不断提高其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和含量;同时积极培育和树立自己的品牌,使越来越多的产品形成品牌优势。
   第三,为了化解人民币升值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除了要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外,还应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
   5、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最终将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而且将在国际货币本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持续了较高的增长,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这与人民币非自由兑换倾向的现状极不相称。因此,我国应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但要注意,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一个渐次的实现过程,需要有成熟、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作为前提。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也不可坐以待时地贻误良机。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中国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研究[M].国际文化出版社,1991.
  [2] 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2002(9).
  [3] 戴祖祥:我国汇率收支的弹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7(7).
  [4] 范金:中国进出口价格弹性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9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