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个发展教训告诉我们,对于历史文化村落,不能单一的发展旅游模式,而是要从生态修复和复兴传承农耕文化入手,让文化与艺术结合,让田园文化回归到农民的衣食住行之中,让农村更像农村,在农村实现生态管理和绿色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规划设计中,既要运用最先进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又要避免由此带来的城市化痕迹。所以,对于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设计师,从来都是审慎的。基于一些历史文化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的项目经验,这里做一个小结。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落;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基础相对优越,历史和人文脉络相对纯粹。从景观设计师的视角出发,历史文化村落可极大地依托山体、水系、林地、生物物种等自然生态资源,并将生态与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作为先决条件进行规划设计。总的思路,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以自然景观和生态格局打底,将建筑、道路、地形看作景观元素,将历史、文化痕迹和生活印迹作为时间轴线,将新型的人居体验和生活方式的引领作为发展和示范方向,进行细致和可实施的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目标与原则
  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村落历史,能满足人们休闲、旅游和教育需求,景观规划设计强调以下几条原则:
  1.场所性原则:设计体现场地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及特色。为体现农耕时代的普遍性的含义,设计中高度提炼一些农业化生产的符号表现时代特点;设计上充分提取村落中仍然保留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形式符号,如标语、口号、宣传画等,以记录一种历史的氛围。
  2.功能性原则:满足生态环保、景观营造、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
  3.生态原则:强调生态适应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完善,利用乡土树种进行配植,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群落。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挖掘场地的经济效益。保留和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建筑和植物(大树),力图在最少改造的前提下,创造富有特色的景观;减少维护成本,大面积播种野花、野草和乡土植物群落;通过功能性餐饮及茶座的经营,获得经济利益。
  设计理念:
  对于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我们充分尊重场地的原有条件,其间的道路、池塘、丛林、古树及古院落,都维持场地原有的状态,本地建材或老旧砖瓦也被尽可能的利用。这种对场地的尊重,不但可为现代社会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也可为工程建设缩减投资和周期。当然,对一些与场地和主景观不协调的原有树木,设计也会对其进行移栽。景观规划设计会在充分护留原生景观的基础上,从材料、色彩、植物种类、环保和生态等方面入手,谨慎的加入一些新的设计元素,力求既能直观的反映原生的生态和人文背景,又能贴近现代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规划设计一般会以村落的本土文化为核心,以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等为主题,力求将村落打造成为融文化科普、旅游休闲及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参与性景观园区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
  景观分区: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般可按照功能及景观特色设置景观分区,常规分区可至少包括:入口景观区、草堂与茶轩、古村落文化体验区、生态养殖区、宗氏祠堂景观区、景观绿化区、休闲游憩区等等。其中:
  入口景观区,构成村落与世外的动静交融之所。作为游客与造访者的集散和休憩功能区,入口景观区宜营造浓厚而独特的山村气息和集市氛围。
  草堂与茶轩是村落必不可少的景观节点,其不但是为游客提供品茗或小憩的场所,也是展示村落诗书文化的所在。
  村落一般会整饬若干个古旧院落,也可建造部分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民房。古村落的房屋、院落通常会依地形地势而错落有致,加上水井、沟渠等历史遗存,与之交相呼应,构成灵动的景观元素。院落一般由灰砖或毛石垒砌围合,并辅以条石或砖瓦铺地,斑驳中彰显着历史积淀。每个院落会以不同的格局,和含蓄而精致的植物配植,展示主人或朴实或雅致的气质。
  村落一般可将原来凌乱的养殖集中规划,整洁环境,规范管理。规模化的养殖,也可为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宗氏祠堂作为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使得族人传承着宗氏的脉络,寻到他们的根。祖训与祖宗排位,使得族人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在此凝聚。景观设计一般采用稳重、典雅的景观铺装形式和配植风格,以及经历时光雕琢的历史印迹,记录和讲述村落的沧桑与坚忍。
  村落所依托的山林,多是夏荫烈日,冬障风寒,春华秋实,季相万千。景观设计会在林间贯穿小路,并在一些高大树木的下方开辟休息和活动的小场地,为游览增加舒适性和趣味性。路的两侧和亲近游人的景观节点,则按区段配植不同的野花组合,以丰富景观层次和植物群落构成。
  休闲游憩区会建造素雅的砖木建筑,以满足商业、餐饮、住宿等需求,建筑布局较为紧凑,为游客休憩驻足及其他日常需求提供便利。休闲游憩区人流纷杂且活动频繁,此处景观以毛石类硬质铺装为主,以花箱、花架形式配置花卉,以便必要时为满足人员活动而腾空场地。
  文化发掘:
  历史文化村落一般都具有清晰的历史印迹和厚重的文化底蕴,隐约于村落的建筑、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村落的文化符号可从传统服饰、家居器具、笔墨纸砚、书画案桌等具象事物中提炼,也可在庭前屋后、花境农田的诗情画意中品味。中国历代都是富有才情的时代,当代的古村落,清幽澹雅的园林氛围仍可以展示古时文人的隐逸情韵。即使是现代的人们,在这里仍可体会到那种精神领域的平衡,产生和谐宁静的心境。
  生态与可持续: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不应采用极端的生态保护与环境主义的方式,而应借助生态恢复和更新的思路,强调对原始场地条件的尊重和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强调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通过设计来体现自然与普通的美。
  对于场地的生态环境,设计强调了生态适应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完善与维护,强调可持续性。在充分护留原生植物的前提下,配植注重多样性,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群落。注重水体的自我净化与保持。乡土野花野草的使用,在丰富景观层次和植物群落,保持村落原貌的同时,更多的是向人们传达着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希望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态环境乃至对平凡事物的尊重。
  总结: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既不是对现有景观做彻底的清理,也不是恪守原来的风格和走极端的生态恢复道路,而是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适度保留现有条件,并通过新的设计,表现场地精神,同时赋予场地新的功能和形式。实施途径概括起来就是,保留,重塑,创新。
  所谓保留,首先是阅读场地,保留和尊重“无设计” 和原设计的场所精神。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故事的载体。场地的原生植物群落(恢复),现有地形和高大植物,使用者的日常体验和活动印迹,都是保留的对象。
  所谓重塑 ,就是对现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复,通过增与减的处理,在现状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劳动情景,揭示场所精神。并更充分地满足最现代的审美需求。
  所谓创新,就是用创新的设计语言和可持续思维,适应现代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创新。 这包括:
  材料的创新:乡土草花的种植,废旧建材(制品)的使用。
  形式的创新:建筑主体的线角、图案、材质在场地空间中的呼应和延续。
  空间的创新:为现代人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减压开辟新的参与性景观空间。
  精神的创新:通过上述三种创新设计,揭示现代人与自然与历史的依存关系,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对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传递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对于历史文化村落,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任何一种所谓经验或是模式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其他项目,这里的总结,仅供自我反思和大家的批评指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38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