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民增收问题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立巍

  一、农民收入问题现状
  
  1、剩余劳动力较多,稀释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收入。吉林省在全国各省市中,人口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村人口数量,特别是剩余劳动力的比重却很大。2004年全省总人口2708.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292万人,占总人口的47.7%强。农村现有劳动力669万人,而实际上200万劳动力就足够了。据权威人士预测,未来10年,我国农业由于进口替代将减少大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而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不可避免地将成为一个“重灾区”。
  2、1998年以来,国务院对农产品的收购政策作了重大调整。逐步降低对农产品的收购保护价格,有的产品甚至退出了收购保护价的范围。“市场定价”已是农产品价格的大势所趋。放开的农产品价格意味着增加了农民们的市场风险,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很完善和农民市场意识及承担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这种风险程度要更大一些。实际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就吉林省而言, 1998年以来,吉林省农业收入波动较大,总体收入水平呈U字型变化。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2253.1元;1999年,农民人均收入下降到2165.9元,较1998年有所减少;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022.5元,比1999年有所减少?鸦2001年农民人均收入2182.22元,比2000年有所增加;2002年农民人均收入2300.99元;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2530.41元。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吉林省农民增收虽有些改善,但是如果不抓住机遇,情况仍然比较严峻。
  3、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农产品贸易保护的减少,我国农产品的低价优势将随着日益增加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而逐步消失。同时,我国将按相关国际规则逐步开放国内的农产品市场。这样,国际市场的低价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将不可避免地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带来冲击,使国内农产品市场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此外,入世后我国农业在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穴大宗粮食作物和棉花?雪上将缺乏比较优势,而吉林省又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这些因素对农民增收无疑又如雪上加霜。
  
  二、农民增收的对策及建议
  
  1、大力发展资源、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又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10个产粮大县中,吉林省就有6个。同时,吉林省的畜牧业资源也很丰富。2004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195.97万吨,禽蛋产量95.01万吨,牛奶产量25.32万吨。这些优势为发展粮畜产品加工,实现粮牧转化升值提供了雄厚的物质资源基础。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庞大,这既是压力,同时又为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充分利用本省的农牧业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优势,走发展以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为主要产品项目的乡镇企业之路,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在企业类型的选择上,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发展资金密集型乡镇企业的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鸦另一方面又可解决目前吉林省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大力发展“公司加农户”生产模式。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发展生产,采取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实施订单农业和契约养殖模式,发展订单农牧业,引导农民走上富裕之路。通过合同生产,既为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料,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要扶持一批省级龙头企业,增加龙头企业的带户功能,逐步完善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这样既保证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引导农民越来越主动的参与到市场的机制中来。
  
  3、加大国家的政策力度
  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在小城镇建设上进行大胆突破。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扶持农业,减少农业人口,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所共同走过的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是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如果仅仅依靠向城市内部转移农村人口会使城市规模过大,进而引发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我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城市承载能力有限,不可能把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都转移到市区和周边县(市)所在地。因此,在推进劳动力转移进程中,只能是一小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补充二、三产业,更多的人应依托乡镇企业和服务业进入小城镇。应以建制镇为依托,大力发展集镇工业、商业、服务业,吸引集镇周边的农民向集镇集中,向集镇非农产业转移。这不仅有利于农村的商品交换和市场发育,也有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帮助农民快速增收。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农业科研单位要面向市场、面向生产。要通过各种方式推进技术推广体系与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农资生产企业的联合,在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同时,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加快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的研究。三是完善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体系,形成完备的科技支撑体系,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突出抓好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抓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为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继续作好科教兴农工作,加快现行农业技术的物化过程,把增产增收效果好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让农民学会发展效益农业。
  最后,减轻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的实际税赋,支持粮食加工业产业化。农业税的取消给农民们带来了直接的收益,但最重要的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产品加工业的成本。吉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 2004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6%多,具有农产品深加工的基础和优势。2004年吉林省粮食销售总量152.8亿公斤,库存下降到174.5亿公斤,这是自1998年以来粮食库存首次降到200亿公斤以下。但是,粮食的绝对数量仍较多。而且,粮食库存的减少是由于采用了拍卖陈粮的方法,这不是长久之计。所以,粮食流通不畅问题并没有消除,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立足区域特色,变产量优势为经济优势。但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多交增值税的问题仍没有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粮食、食用植物油,其增值税税率为13%,即农产品加工企业以粮食为原料部分的增值税进项税率为13%,而一般工业企业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即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项税税率为17%。按照现行办法扣抵增值税,农产品加工企业无形中多担负了粮食这部分原料的4个百分点税负。而农产品加工业又是一个微利且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高于其它工业企业的4个百分点税负,无形中增加了农产品的加工成本,既不利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接续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6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