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薇 翟秀文 郭 萍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经济技术优势的压力、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经济矛盾的加剧等,都会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只有通过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有效消除这些负面影响,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安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基金项目: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GJ111-012)。
  作者简介:张薇(1979-),女,江苏徐州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翟秀文(1956-),女,河北饶阳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郭萍(1964-),女,湖北浠水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3-0028-03 收稿日期:2007-06-23
  
  在传统观念中,军事安全、政治安全总是居国家安全的首要地位或核心地位。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安全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逐渐取代军事安全、政治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中最重要的部分。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发达国家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以及我国国内矛盾三个方面研究了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经济技术优势的压力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发达国家积极推行经济全球化的目的是服务于其资本的全球扩张,攫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剩余,巩固和提高其优势竞争地位。发达国家凭借其拥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和国际规则优势,将发展中国家置于国际分工梯度的中低层次,而将自己放置在国际分工梯度的高阶梯位置,以此形成能使国际分工利益更多地向发达国家倾斜的国际分工格局。这样的国际分工格局对我国极其不利,它不仅使我国获利较少,而且严重削弱了我国抵挡发达国家传递经济危机、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能力。
  1.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尤其是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使资本的全球扩张进一步加强,企业兼并活动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在各跨国企业扩大占有其他国家市场、资源和技术时,往往使被收购企业所在国受到很大冲击,甚至威胁到他国的经济安全。
  近年来,一些大跨国公司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容量,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在我国某些行业和经济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控制能力,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他们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廉价并购,用控股的方式吃掉在中国市场上已经站稳脚跟并且拥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中国名牌企业,强力抢夺中国市场,垄断程度相当惊人。例如,AT&T通过与上海合资,成为中国通信行业的骨干企业,其产品占市场份额的1/4;摩托罗拉无线通讯器材产品占据中国市场的大部分;瑞士的迅达和德国的奥的新基本上垄断了中国电梯市场。这不仅使他们获得了巨额垄断利润,而且使中国企业的民族品牌难以立足,直接抑制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某些行业跨国公司的垄断有可能获取关系国计民生的不宜对外披露的信息,增加了国家的潜在风险。例如IBM目前同时垄断我国银行业大型机市场和大型机服务市场。作为中国关键经济领域之一的银行业,仅由一家外国公司提供关键产品,几乎仅由一家外国公司提供关键产品的服务,这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罕见的。当国家间战略出现冲突时,IBM必定服从美国国家战略,从而造成我国金融运行较高的安全隐患。又如,长期以来,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垄断了我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全部审计业务,而这些企业有的往往是我国的关键行业,如能源、金融等。通过审计业务,外国机构可以获取到关键行业大量的重要信息,如我国能源规划的战略布置、国有银行不宜被人知晓的资金用途等等。现在这些国家重要经济信息已处于开放状态,使得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汤世生等,2005)。
  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中国人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外资,真诚欢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时,西方国家对待中国资本的态度却变得日益狭隘。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遭遇美国国会调查;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受挫;海尔竞购美国第二大家电企业美泰克失败。看来,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地球村”的一员,但当中国人也想加入全球化的并购行列时,却遭到当头棒喝。可见,国家利益仍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2.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外资企业的进入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是由于外国资本或技术的输入而强盛起来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投资在我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FDI数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仅“八五”期间,FDI就已占改革开放以来FDI的85%以上。其次,投资形式发生了变化,从新建转向并购,从参股外销转向控股控市,从资金输入转向品牌输入,从合资合作转向独资经营等。三是投资目的发生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外资主要是利用我国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欧美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主要目的已转向占领我国市场。目前,我国的部分国内市场已经被外资企业控制,轻工行业如洗涤用品、饮料等,外商投资企业在产量、销量上占了35%~50%;程控交换机外商占70%的市场;家电、轿车等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一半以上。
  外资企业的市场侵占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其设立的外商企业不可避免地会与我国企业争夺产品市场。而我国的产业发展阶段低,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价格等方面缺乏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这必将导致我国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渐萎缩,直至被赶出市场。因此,过度的外资介入极有可能使我国的产业因受到外资控制而影响经济安全。
  3.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积累金融风险。无论是1994年底至1995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1997年下半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都表明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随着网络交易的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具突然性和传染性。而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和金融监管能力不强,使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凸显出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加入WTO以后,中国更是加快了金融市场的开放步伐。在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动荡的时刻,为兑现“人世”承诺,具有特殊脆弱性的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
  (1)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危机爆发频繁,使我国现行金融监管面临挑战。加入WTO后,我国原来由金融监管部门对国内金融实现直接调控的监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金融全球化的需要,而此时由于金融体系不健全,我国防范金融危机

不是依靠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而是依靠不开放国际收支中的资本账户的方式。金融体系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领域一旦发生危机,不但影响经济全局,而且影响政局稳定。
  (2)资本的非法流动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安全。金融全球化使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速大大加快,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本的非法流动。对于通过各种渠道涌入的外资,中央银行难以识别哪些是贸易资本,哪些是投机资本,而投机资本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这些非法流动资本在全球金融市场兴风作浪,追逐超额利润,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利用我国监管漏洞进行违规操作,甚至内外勾结,致使一些非法资金进入我国,扰乱了我国金融市场,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巨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金融机构的并购越来越多,一些实力强大、业务全面的“金融航母”不断出现。而我国的国有银行虽然分支机构众多,但在资本充足率、服务质量、创新能力、技术条件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并且,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股票、证券市场运行不规范,投融资体制不健全,金融犯罪日益严重等等问题,都为我国经济安全埋下了隐患。在此情况下,中国金融机构能否承受得住强大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令人担忧。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的加剧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不仅欧美贸易强国频繁设置贸易障碍和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以保护市场和保护就业为借口,利用贸易救助措施,对我国出口商品设置障碍。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调查已占涉及中国此类调查总数的60%,我国国际经济摩擦的主体已从发达国家逐渐转变为发展中国家。
  1.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贸易额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税具有高额性和歧视性。例如,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反倾销税率高于100%,阿根廷、墨西哥和秘鲁的最高反倾销税在300%以上。并且,发展中国家的各种税率均高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摩擦的急剧增加,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利用反倾销税的高额性和歧视性,频频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使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大幅提高,竞争力下降,进而导致我国的商品出口急剧下降。如2004年,印度商工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窄织布做出反倾销初裁,倾销幅度为355%。即便中国企业没有倾销行为,从立案到反倾销调查,再到初裁、终裁,整个过程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企业的市场拓展进程(魏浩等,2005)。
  2.打击我国相关出口地区和企业的发展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两类产品一般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对我国经济的主要贡献是吸纳大量就业。因此,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摩擦急剧增加,将导致我国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此外,由于我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类似,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各自国家的市场,也会出现在发达国家市场。可以说,我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范围在日益扩大。
  3.容易引发国际经济摩擦连锁反应
  反倾销调查具有两种效应:一是地区连锁效应,即某国对我国某一产品实行反倾销后,会引发其他国家对我国同一产品的反倾销;二是产品连锁效应,即某国对我国某一产品实行反倾销后,会引发对我国其他相关产品的反倾销。连锁反应的结果就是在我国国际经济摩擦案件急剧增加的同时,其他国家对我国经济摩擦涉及的行业和产品呈现多元化的格局。我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表明,从1979年原欧共体对原产于中国的糠醛发起对我国的第一例出口产品反倾销以来,至2004年底,世界各国对我国共4000多种产品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涉及五矿、化工、机电、轻工和纺织等多个行业,涉及产品品种繁多。
  
  三、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国内经济矛盾加剧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加入WTO以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对国际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的依存性也逐步提高。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西方世界既看好其市场,希望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又担心中国的发展对其构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使我国经济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增强
  目前,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外贸依存度高达70%以上,位居世界首位。我国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原材料大量依靠进口;二是制成品大量依靠出口。目前全球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供应市场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时常发生价格波动,而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国内生产成本和生产自主性。另外,尽管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但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有时还相当严重。目前,中国产品出口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在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的10年里,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成员方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随着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类摩擦恐怕会有增无减,使得我国在国际交往中更加被动。
  2.人才的竞争与流失使我国经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引来了各国对稀有资源或战略资源的争夺。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应该说是最致命的。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人才的短缺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制约因素。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正遭遇一场不平等的竞争。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优厚的薪资待遇、优越的科研条件、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了大量人才。他们对高新技术的优秀人才进行掠夺式吸纳,而这些人才无疑是我国人力资源中较为优秀的群体。在知识经济时代,这样的人力资源流失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对我国的影响也是长远的。
  3.重要资源的匮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我国经济安全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问题也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2006年,我国GDP总量只占全球5.5%,但能源消耗量占全球16%。这种靠过度消耗取得的发展是我国资源难以承受的。
  首先,我国石油资源缺乏。据统计,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6年的4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石油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这就容易受国际石油市场波动及国际局势的影响。其次,水资源短缺。这是个全球性问题,有“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油,21世纪争水”之说。我国属于水资源紧缺且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国家。我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和淡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除此之外,许多其他资源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有学者预测,我国到2010年,在45种主要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铀、铝、铁、铜、金、银、铂族金属、镍、金刚石、硫、硼、耐火粘土、磷和石棉等20种矿产都不能保证满足需求。
  
  四、结论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上日益密切的分工与合作,为民族国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安全问题。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贫穷无安全。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这股浪潮中既要奋力搏击,又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而增强经济实力则是根本。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多的安全困境,根源就在于缺乏必要及充裕的物质财富(江涌,2007)。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指出,经济活动是国家权力最重要的源泉。在一个主要国家间不大可能发生战争的世界里,经济力量将是决定一国是处于主导或相对优势地位还是从属地位的日益重要的因素。一个没有经济实力的国家,它的生存能力、抵御内外威胁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只有通过稳定、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有效消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0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