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景观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森林公园建设担负着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重任。而林相景观设计作为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重要环节,将对森林公园的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张家界城市森林公园和东平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实例详细阐述了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景观改造应遵循的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景观;张家界;东平;生态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章编码
  
  城市森林公园生态风景林的主要功能
   (一)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生态风景林具有净化空气、防毒除尘、降低噪音等功能,还可以增加空气负离子,分泌杀菌素,使空气清新宜人。如1hm2的松林每天能分泌30kg的杀菌素,杀死大量细菌。树木具有吸附、吸收污染物或阻碍污染物扩散的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氮氢化合物、氯气、氟化合物和汞、铬等重金属,如1hm2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kgSO2。生态风景林通过降低风速,使空气中的粉尘下落,利用庞大的叶面积及其柔毛或分泌的粘液和油脂吸附灰粉尘,随雨水冲刷到地面,净化空气。
   (二)调节小气候
  生态风景林具有蒸散作用,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散400kg的水,可以减少干热,抑制热岛效应。在气候干燥地区的城市营造生态风景林可有效减少干热。据测定,1hm2树木增加的空气湿度相当于相同水面的10倍。配置合理,结构和树种得当的生态风景林可增加空气相对湿度45%。
   (三)涵养水源
  生态风景林在防灾、减灾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作用巨大。生态风景林可以保持水土,增加水平降水量和涵养水源。生态风景林通过枝叶截留降水,林地的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储存降水,可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水分下渗,补充了河水和地下水,水源涵养作用明显。据测定,1hm2树木可蓄水300t。生态风景林通过其林冠层对降水的净化,林下植被和地被物层的截留,土壤微生物对化合物的分解,土壤原粒的物理吸附作用,土壤对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沉淀,改善了水质,为城市提供清洁水源。
   (四)美化城市,提供休闲空间
  不同类型的生态风景林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景观。森林中的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色彩,并随着不同季节而变化,鲜花、绿树、硕果把城市环境装点得绚丽多彩。生态风景林在美化城市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城市居民对回归自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生态风景林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人们纷纷走进生态风景林区进行休闲活动,呼吸清新空气,欣赏自然景色,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景观改造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保护为前提,注重植物的群落效果
  以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为前提,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藤草相结合的较完整的区系植物群落,提高游览观光价值和防护功能。总体上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微观上为游人提供不同植被群落多姿多彩的观赏内容。
   (二)适地适树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在漫长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性.在植物的选材上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应根据环境、立地条件选择配置相适应的植物种类。
   (三)师法自然,以选用乡土植物为主
  自然群落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在不同气候条件及生境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群落。各乡土自然群落有自己独特的植物种类和结构,要注意选用乡土植物,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因为乡土树种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强,苗木来源多,并具有地方特色.对于当地已经栽培多年、适应性强的外来树种亦可选用,使公园更富有人文气息并富有变化,以适应森林公园的景观建设需要。
   (四)循序渐进原则
  林相改造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推进这项工作要做到远、近期目标相结合,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各类植物并合理配置其规格和数量,以复合种群规律为指导,人工促进自然演替,使得森林景观-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根链条能够科学有序地运转,并发挥其最大效能,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
  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景观改造的案例分析
   (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
  1、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北部,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武陵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园总面积4810hm2,海拔在426~1334m之间,地处中亚热带北部气候区,属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气候类型。
  2、公园森林资源现状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属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区,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人工林等,森林覆盖率高达98%,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南北植物在此汇集,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地区特异性明显。
  张家界崇山峻岭,深刻影响了植被类型的性质,但山峰的相对高差不大,不足以构成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方法
   (1)建立防火、防虫病林带闭合圈
  结合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控,在公园周边已开辟的83 km防火线上全部种植木荷、杨梅、冬青等非松类阻燃常绿树种,在锣鼓塔新建20 km环服务接待区的生物防火林带,构建内、外双环式生物防火防松林线虫病林带闭合圈。
   (2)改变林相单一色彩,丰富景观效果
  按照景观生态学、森林美学原理,采取卫生抚育、透视抚育等手段,在琵琶界、麻田亚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杉木林,化旗峪未见经济效益的经济林,马公亭槐树林大力间植枫香、银杏、鹅掌楸等秋色叶类乡土树种,着力构建成地带性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组成的环境资源斑块。逐步利用季相变化明显的秋色叶树种以及开花乔灌木、观干或观果树种代替原有杉木纯林等,将林相色彩由单一的深绿色变为红、黄、绿等色彩相结合的优美林相,增加公园季相景观效果。
   (3)借鉴其他林区改造经验
  借鉴其他林区林相改造的成功经验,结合具体地形、地貌等自然特点,在公园过成熟人工杉木纯林分批次进行带状或小块状抚育间伐,强度在30%~50%,增加林地透光度,促进林下阔叶树种诸如枫香、青岗的生长,同时在林中空地补植长包铁杉、香榧、楠木(包括桢楠及多种润楠,黑壳楠等)、香果树、南方红豆杉、鹅掌楸、楠竹等树种,实行大苗全冠带土栽植,迅速形成完整的森林自然生态景观,大力提高林区光能和土壤营养的空间利用率,促进林分生产力的提高和地力改善,打造其他地区成功推广的杉阔混交林,杉木楠竹复层混交林等模式。
   (4)景区游道及重要观景点的“开天窗”处理
  在张家界村、袁家界村大面积退耕还林土地里有计划地营造以乡土秋色叶树种为主体的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景区游道及重要观景点,针对林木遮天蔽日影响游人视野的现状,适时进行必要的“开天窗”处理,培植季相变化明显的矮灌木林。
   (二)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
  概况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前身为崇明县东平林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森林。于1959年建场,1989年创办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为目前崇明生态旅游业的龙头企业,4A级景区。
  2、森林公园的现状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80%左右,占地360hm2,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平原人工林。森林群落全部由人工林组成,包括针叶林(水杉60%,柳杉20%)和少量的阔叶林 (香樟、欧美杨、苦楝等)。公园中人工植被类型大多为整齐规整的造林方式种植,在形态上符合水杉、柳杉整齐的美感。虽然在20世纪末通过一定改造,新建了一部分以桂花、梅花、樱花、枫树为主题的园中园,但规模上在整个林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总的情况上还是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单一,同时色彩的季相变化显得尤为不足。
  3、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方法
   (1)物种选择
  以乡土种类和引进外来物种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适生物种筛选。引自外地的种类按照“环境类似”的原则进行筛选。根据植物生长状况、造林保存率和种子供应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筛选出适宜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和不同结构、功能植物群落组合的栽培种类。
  在退化植被恢复的适生物种中,乔木包括水杉、东方杉、池杉、银杏、香樟、欧美杨、女贞、棕榈、龙柏、合欢、苦楝、刺槐、栾树、白蜡、乌桕、白玉兰、广玉兰、雪松、臭椿、重阳木、日本柳杉、喜树、垂柳、马褂木、无患子、榉树、杜仲、枫香等。
  小乔木、灌木包括木芙蓉、红叶李、垂枝海棠、石楠、贴梗海棠、紫薇、紫荆、腊梅、樱花、梅花、杜鹃、茶花、枸骨、木槿、紫藤、含笑、南天竹、金丝桃、桃叶珊瑚、木绣球、蚊母、蔷薇、迎春花、月季、黄杨、冬青、十大功劳、芭蕉等。
  花草种类包括美人蕉、小昌兰、铁扁担、麦冬、红花榨浆草、律草、白茅、水飞蓬、马兰头、车前草、肾厥、芦苇、野菊花、金钱草、马尼拉草、高羊茅草、黑麦草、狗尾巴草等。
   (2)水系中的植物体现
  作为公园的一部分,水系的配套设施和主景区的湖面,难以体现森林与水景效果的和谐统一,水是林相中不可缺少的、富有魅力的景观要素,具有增加湿度、调节温度等生态作用,处理好植物与水体的关系,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而在公园实际的林相结构中水面部分的景观上缺乏相应的栽植品种。为了更体现立体层次结构和增加景区的观赏效果,从2008年开始,结合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林相一期改造,公园进行了规模性的水生植物应用。从而使整个景区从高、中、低与水面4个层面展示了林相结构改造的成果。
   (三)改造成果分析
  1、改造中要注重生态种植的思想
  在张家界森林公园改造中,注重了按照景观生态学、森林美学原理,采取卫生抚育、透视抚育等手段进行林木的改造种植,改变了植物单一色相。东平森林公园采用乡土种类和引进外来物种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适宜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和不同结构、功能植物群落组合的栽培种类。并且通过植物的各种配置方法形成绿色植物的多维生态空间。
  种植方法的体现
   (1)补植法
  在现有森林下补植阔叶乔木树种,待目的树种长到一定高度后逐步疏伐一部分原有乔木种,这是改造的主要方法,既不破坏原有的森林,又利用现有森林的荫蔽条件保护目的树种生长。此方法用于游道两旁及森林空地的森林改造。张家界森林公园在林中空地补植长包铁杉、香榧、楠木(包括桢楠及多种润楠,黑壳楠等)、香果树、南方红豆杉、鹅掌楸、楠竹等树种,打造其他地区成功推广的杉阔混交林,杉木楠竹复层混交林等模式。
   (2)重植法
  重植法即重新栽植乔木树种,基本改造原有森林成分。该方法只宜小块状进行,而且不应将原有乔木全部伐光重新栽植,可部分伐除原有乔木,栽植目的树种待目的树种成林后,再伐去部分原有乔木。此法用于立地较好而林相较次的地段。张家界森林公园在成熟人工杉木纯林分批次进行带状或小块状抚育间伐,强度在30%~50%,增加林地透光度,促进林下阔叶树种诸如枫香、青岗的生长。
  
  结语
  综上,我们要充分重视林相改造中植物的运用,全面保护现有植物景观资源,大力利用和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植物,为人们提供生态旅游、休憩、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张文荟,许大为.旅游区景观资源的保护对策探讨[J].森林工程,2007.23.
  [2]许志斌,刘丽,何利群,黄锡勇.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林相改造问题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2.
  [3]教忠意,张纪林,黄利斌.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植物配置[J].中国城市林业,20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18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