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安全事故分析及管理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公路工程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进步,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机械设备较多,而且较为繁杂和沉重,为了能够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管理好机械设备,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公路工程机械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我国公路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和管理的因素很多,其中,机械的管理关系到施工的正常进行,所以,做好公路工程的机械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有必要。
  二、公路工程机械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通过采取各类形式的技术对策以及组织策略,处理那些可能会影响设备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的一切因素,从而真正的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有效的保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施工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要做好施工人员、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机械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而从机械设备的角度出发,机械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内容:基于施工设备原因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以及职业病;因为机械事故而引发的人身伤亡事件;由于机械安全事故而导致的其他方面的灾害等。当然,机械事故是有一定的随机性的,但通常我们也都能找到发生事故的原因,因此还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效的预防机械事故的。
  三、公路工程机械安全事故的原因
  1.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公路施工机械大都是在酷暑、严寒、多风、干旱或者潮湿等野外施工,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施工过程中温度、湿度、粉尘都大大超出机械设备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还有夜间施工照明不足、交通环境复杂多变,这一系列问题,是容易造成机械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企业的全体员工特别是操作手、安全员、机械设备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各种事故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2.重使用、轻保养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项目部是相对独立的机构,在经费的使用和设备的调拨上拥有一定的决策权。进行某项施工作业时,他们常常会由于工期短、任务重等特殊原因过分强调施工技术要求,进而追求施工进度,忽视了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忽略了对其维护保养。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在规定的时间或里程内无法进行保养或小修,导致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带病作业,等到机械不能正常运转时,才不得已进行大修,很多时候要更换总成才能解决问题。既浪费了大量时间,也加大了设备修理成本。机务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和落实,这是很多机务管理人员所遭遇到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导致的后果是机械故障率增加,使用寿命缩短,不仅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降低经济效益,影响了正常的施工进度和效率,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不用不坏、一用就坏”的错误思维模式,导致机务管理的恶性循环。
  3.施工任务繁重、调运频繁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路线长、工程量大,很多时候要依靠加班加点来完成施工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连续运转、超负荷运转,甚至带病作业,极大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机械性能、技术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构配件的磨损与老化。施工期间,由于施工作业面比较分散,每个施工作业面对机械的需求时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一台机械在一道工序还没有施工结束,下一个施工点又要马上开始投入使用。对机械设备需求的不确定性和缺少计划性使得单位内部不少机械设备在各个项目部之间的调运十分频繁,无法将保修期内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只有等到施工间歇或该工序结束后进行,这也是造成机械设备拖保、漏保的一个重要因素。
  4.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缺乏应有的机械常识和安全知识。在公路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又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在施工现场有时加班为了应急,项目部会随意招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
  操作人员缺乏机械设备相关专业知识,对操作技术不甚了解,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且实际操作经验不足。企业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针对性和真实性,且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应对机械运行异常及危险的辨别能力,甚至对存在的危险一无所知,结果导致机械事故的发生。
  (二)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纪律松懈,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检查不细致等,都会导致事故发生。在施工中,机械操作人员边开车边抽烟、打手机、穿拖鞋,以及作业时与他人攀谈等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施工现场比比皆是。即使有人能够周密地去事先预测筹划,但主观预见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发现的,在没有预见到的环节出现了问题,有的甚至事后还找不出原因。
  四、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安全的前提
  (一)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到底,横到边,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在整个网络中应该包括第一责任人、主管责任人、日常安全业务管理责任人、安全管理员、操作人员。
  (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使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约束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使安全管理规范话、合理化、科学化。依据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基本方针、依据《宪法》、《安全生产法》以及主管行业、上级主管单位的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度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
  2.人员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一)操作人员的选择。应针对所操作设备的特点、大小、技术含量、作业环境选择合适的操作人员。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的机械应选择文化水平高的专业人才,以便容易掌握设备结构性能,实施安全操作。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应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心理稳定,身体素质好,在复杂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应变性。
  (二)对选择的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对选择的操作人员进行如下安全教育:结构原理性能培训教育;操作规程及保修规程教育;劳动法律、法规、条例教育;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管理教育;典型经验宣传教育及家庭安全教育等。操作人员培训后应经劳动部门或有关部门考核颁发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
  (三)依据《安全生产法》、《劳动法》要做好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根据各种机械的特点确定保护措施,包括劳动条件的改善,作业时间的安排。
  3.机械自身安全是保障安全的重点
  保障机械自身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定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结合每台机械制定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规定制定机械检查制度,可采用定期、不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审理,把安全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发现隐患,责令整改。整改应包括整改单位、机型、内容、标准、期限、整改复查日期及整改责任人、检查人等。操作人员应在操作机械过程中执行三检制度:工作前检查、工作中检查和工作后检查,工作前预防,工作中发现,工作后处理。
  4.机械使用环境是保障安全的必要条件
  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应搞好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预防。危险来自多方位,有空中、地下、四周以及障碍物等,这就必须预先进行标记,可实行挂牌制,标明其危险或危害的性质类型、注意事项等内容警示操作人员,以避开危险,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机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以往出现机械安全事故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才有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梁纯鼎.公路工程中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卢志永.公路工程安全监理工作[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74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