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型河道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就治理河道的意义、小型河道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加强小型河道治理技术的对策以及小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的发展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型河道河道治理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小型河道分布范围广,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治理将会极大的影响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甚至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为了确保小型河道治理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加强对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
  一、治理河道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家都知道水满自溢的道理,其实河道也是一样的。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河道中的水位就会上涨,在河水流动的过程中同时也会带走河中的泥沙和碎石,如果水流不畅,就很容易发展成洪水和泥石流,对两岸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相反,遇到连日的旱天,河里的水位下降甚至干涸,不只是农作物生长困难,就连人和牲畜都很难继续生存。而由于工业农业等人为原因的破坏,目前我国河水质量已大不如前,水资源严重受损,导致水中生物不断的减少;河道淤堵严重、堤岸失稳等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小河流更是如此。针对以上这种种情况我们急需对河道进行整治,有效的对河水进行资源利用,所以河道整治迫在眉睫,关于其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小型河道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小型河道治理一般是由群众逐年进行的,在建设初期随工程建设投入的增加防洪效益也不断增加,但因缺少科学的治理规划,部分小型河道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并造成了一定损失。
  1、防洪标准不明确
  小型河道治理开展的较早,群众按防护需要逐段进行建设,按实际防御洪水或受灾程度进行加高培厚,没有整体的规划设计,缺少明确的防御标准,建设规模不确定。
  2、两岸堤防间距过窄
  为节省土地河道两岸堤防间距过窄,减少了河道的行洪断面,河道出现高水位运行频率较多,堤防决口淹没农田的情况时有发生;堤防间距过窄,堤防与主河槽距离近,河槽滚动时宜冲断堤防,恢复和加固较为困难。
  3、裁弯取直过多
  为大幅度增加行洪断面泄量,对河道主河槽进行多处、长距离裁弯取直,使河长缩短纵向比降增大,裁弯取直段河道由稳定变为不稳定的发育型河段,河道的冲刷能力增强,大量泥土冲向下游淤积河道,造成整体河势不稳。
  4、堤防直线化
  为使水流顺畅,在堤防放线时采用长距离直线,使河道水流流速增高,改变了原有河道的水流流态,减少了稳水等水流平稳河段,水生鱼类等失去适宜栖息场地,对河道的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缺少防护措施
  对距堤防较近的河道岸坡和堤防坝坡缺少必要的工程、林草等防护措施,河岸冲刷速度较快,普遍存在岸坡崩塌现象;砂性堤段植物自然生长速度较慢,堤防坝坡缺少植被有效防护,雨水冲刷比较严重。
  三、加强小型河道治理技术的对策
  1、搞好治理规划
  规划设计是工程建设的依据,水利部门要组织专门的规划设计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条河流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做出科学的规划设计,使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达到工程安全、保证效益、河势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
  2、确定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 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规定和相关要求,结合具体防洪任务,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设计防洪标准确定为10-20a一遇标准。
  3、确定合理的两岸堤防间距
  对现有两岸堤防间距过窄的河道,要按规划设计的要求重新调整,保证合理的行洪断面。
  4、合理布设堤线
  天然河道在形成过程中和达到稳定状态后,都有一定的弯曲,布设堤线时在满足行洪安全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尽可能保持河道的天然形态,保留较大的自然弯曲,使堤防的走向与河道的原始生态基本吻合,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河道的水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5、限制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是小河流治理的有效措施,因投资省,技术难度小,容易施工等优点,被水利部门广泛采用。为避免河道裁弯取直后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小型河道裁弯取直措施必须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才能采用。
  5.1 影响防洪安全
  当因河道弯曲阻水,洪水期抬高水位增加的滩地水深超过设计洪水位滩地水深的5%以上的;河道出现斜河、横河,洪水期主流直接顶冲堤岸,严重危及堤防安全的;堤防严重冲刷,采取固脚、护坡等措施仍不能解除洪水威胁达到安全度汛的。
  5.2 影响取水安全
  有拦河坝的河段河道弯曲达到一定程度,形成斜河,洪水期漫滩主流冲刷低洼地带,绕过拦河坝形成新的河道,将拦河坝废弃的。
  5.3 影响开发利用
  河流过于弯曲,弯曲系数过大,将行洪区切割成零星地块,影响行洪区的整体开发利用的。出现以上3种情况时,可以考虑裁弯取直措施。
  6、采取生态型防护措施
  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的堤防两侧按规定建设工程防护林的同时,对因河岸冲刷导致冲毁堤防和河槽距堤防较近的河段岸坡及自然恢复植被较慢的堤段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采用工程措施护岸、护坡的,应选择干砌石护坡、石笼护坡等天然建材,也可以采用中空生态混凝土预制块等生态型人工建筑材料护坡;半稳定型河岸和堤身可采用植物护坡,利用植物根系的固结和茎、叶的覆盖作用等对河道岸坡和堤防坝坡进行防护。植物护坡可以用草、灌木单独护坡,也可以草、灌木结合。护坡植物应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贫脊土壤、根系发达、经济价值好的草本植物或小型灌木植物。
  四、小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的发展特点 
  最近几年,在科研技术投入的促进下,在众多水利设计、施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小河道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法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小河道治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污染方面的原因,也有河道淤积方面的原因,河道治理目的和任务的不同,治理技术方法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现在小河道综合治理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现在在河道综合治理当中较为常见的模式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态修复法三种,但是其中涉及的技术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以物理法为例,其中包括截污清淤法、环境调水法、曝气充氧法等等,化学法有化学絮凝法、重金属化学固定法等等。不同的技术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河道治理项目,因此可以说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的多样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2、生物修复的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传统的河道综合治理当中,物理法和化学法占据主要地位,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治理模式工期短、见效快,但是这两种治理方面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淤积、污染等问题,这是因为没有考虑治理效果的持续性,也没有意识到治理方法与生态环境直接的协调性,往往治理一段时间好一段时间,然后再污染、再淤积,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河道治理的认识的加深,生态修复的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方法充分尊重了河流流域的自然生态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使用多种生物修复的方法,虽然见效慢,但是却能够比较彻底的解决长期存在的河道淤积和污染问题,尤其是河道污染的问题,一些地区的小河道经过生物修复以后恢复了原来山清水秀、鱼虾满堂,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水平。 
  结束语
  小型河道数量多、范围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治理工作的技术指导,搞好山小型河道治理,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保证行洪安全,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勇超,张顶策,佟宇明 . 刍议河道裁弯取直的条件[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05):234.
  [2]朱庆川,高瑞芳,尹桂强,等. 地面沉降对河道堤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4:7 ~11
  [3]李亮. 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堤防损害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75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