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流企业的创新提高物流绩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 冰 潘志峰

  【摘要】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如果在建立物流系统的同时,实时进行绩效评价,对不断完善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使其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物流企业的绩效,已成为物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物流服务是物流企业绩效的根本来源,因此文章作者对物流业如何搞好管理和服务进行了认真探讨。
  【关键词】物流 服务创新 绩效
  
  一、引言
  
  降低物流成本是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保障。
  1978~ 2000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52 %,增长了4倍多,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1500亿美元。这样的经济总量,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在基础设施方面,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万公里,公路里程150万公里,民航12万公里,全国光缆总长度达到130万公里,形成海、陆、空、地下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的网络体系还很落后,但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已经基本具备。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前提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物流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问题。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世界银行估计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8%,也有专家估计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2002年我国 GDP超过10万亿人民币,若能够将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5%就是5000亿人民币,若降低 10%就10000亿人民币,随着 GDP的不断增长,这一数字将会进一步加大。可见我国物流成本降低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它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是非常明显的。
  
  二、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的降低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内容:从宏观上讲就是降低全社会的物流综合成
  本;从微观上讲就是降低微观企业的物流成本。微观物流成本和宏观物流成本都需要降低,但是核心是要研究降低宏观物流综合成本的问题。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要研究解决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问题;物流成本到底应该怎样测算,我们的实际物流成本到底是多少这两个问题仍然是物流领域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这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整体发展,造成情况不明,方向不清。参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情况,物流成本基本没有现成的数据,其主要数据指标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根据我国现行统计体制的特点和我国物流发展的具体情况,我国物流成本核算要解决:1、物流成本有关指标,包括基础指标和综合汇总指标问题。2、物流成本数据源问题,其数据是依赖于物流统计数据基础平台的建设,需要对统计数据分析平台的初级资料和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深层次的加工提炼。数据源和研究方法的统一是物流成本核算的关键。因此,加大物流成本方法和数据加工的研究力度是当前物流发展最为迫切的任务。其二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问题;物流成本核算只解决了物流成本的测算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问题。降低物流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需要法律法规、物流规划、物流运营、数据分析、物流教育平台组合的综合效应支持。
  
  三、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提供物流管理平台
  
  现代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上。物流管理信息化必备条件主要有三点:(1)一套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物流运作提供电子化管理;(2)一个能快速、方便、安全、可靠的交换数据的方法电子数据交换平台。(3)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为此,企业应加大投入,建立计算机支持的物流信息系统。美国联合速递公司是一家百年老字号,目前它已经由一家拥有技术的货车运输公司演变成了拥有货车的技术型公司。这一转变在于企业创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技术系统。在最近10年中,该公司在技术方面投入110亿美元,配置主机、PC机、手提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蜂窝通信系统等。这个投入不仅使其实现了与90%的美国公司和96%的美国居民之间的电子联系,同时也实现了对每件货物运输即时情况的掌握。
  顾客对订货提前期、小批量定货、可靠性、快速市场反应程度和个性化服务有着特殊的价值。业务流程的步骤减少,从本质上减少了提前期,增大了可靠性。成本优势是以低成本经营(高生产率)来获得与竞争对手不同的顾客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海婴,吴向党,翟运开,倪燕翎.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动力分析.2006.
  [2]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2002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杨宝峰.物流发展需要五大平台支撑[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7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