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等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茵 田秀云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正确处理德与能的关系;其次要解决教师思想中的疑惑和矛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关键的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及其评价标准并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等院校 师德建设 行为规范 师德评价
  
  高等院校作为系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导,要搞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没有一支思想道德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效能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教育教师正确处理“德”与“能”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教师法明确规定: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教育教学能力的人,才可成为合格教师。做为一名合格教师,就必须是德能兼备。有能无德不行,无能无德就更不行。
  目前很多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过于笼统抽象,具体考核评价起来很难操作,只要不出大事,每个教师的道德水平都难分伯仲,对教师的道德要求与评价在事实上成了有名无实。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有很多教师觉得业务精、成果多才是硬道理,对业务学习重视有加,而对思想道德修养重视不够。也有人认为每个人的道德素质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刻意的修养,甚至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不错了,道德修养是其他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事实上,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思想也会不断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侵蚀,因此只有进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造,经过长期实践自觉刻苦的磨练,才能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自己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教师的“能”,也就是教学科研的能力与水平。那些有“能”的教师在教学科研业务上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勇于钻研、乐于奉献精神,不仅影响着学生现在和将来的治学态度,也必然会同时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相反,一个不求上进、疏于业务学习与钻研的教师,不仅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不可能给他的学生在道德方面带来积极影响。所以,“能”也事关“德”,我们不仅应该看到“能”在教师教书上的作用,也应该看到“能”在教师育人上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低能的教师,也不可能是德高的教师,所以,进行师德建设决不能离开对教师“能”的要求,片面以“德”论“德”。强调教师的能力,是当今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不是要否定以德为首。学校在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要切实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引导、鼓励、督促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德”与“能”的关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与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二、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受教育者主动地接受正确、健康的思想。教师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难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大变革时期,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分配与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等变化,对社会成员原有的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产生着重大冲击和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变革对教师价值观、道德观的冲击和影响,要比对学生的冲击和影响大得多。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矛盾,在某些观念上,教师本身也迷茫不清。比如说国家和社会都强调尊师重教,但有些贫苦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生活条件还非常艰苦,有的教师的经济收入还不如刚刚毕业的学生等等。面对各种困惑,少数教师的道德观念出现了倾斜,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不认真备课,不尽心尽力讲课,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教师疏于学习钻研、不求进取,教学上马马乎乎,科研上剽窃抄袭;有的教师不注意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管理方法简单,对犯错误的学生讥讽、挖苦,甚至体罚学生等等。虽然上述现象仅是少数教师所为,但消极影响非常大,不仅玷污了教师的形象,更在学校德育工作上起了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高尚的。但是,高尚的只是教师这个职业,而不是具体的教师,因为人从来不会因其职业而高尚,可以让一个人高尚的只能是他的高尚行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为一名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得起自身所从事的高尚的职业,首先就要净化自己的灵魂,成为有道德、讲文明的人,如此才能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在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时,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思想观念中的种种疑惑,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使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道德行为规范,使师德建设有章可循
  教育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我们认为科学合理的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体现层次性,把握规律性,具有可操作性。制定明确的教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广大教师有章可循,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前提。要保证师德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首先,师德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体现层次性。一是基本的人格目标。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具备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二是教师的职业标准目标。教师应有高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三是先进性目标。教师应该追求大家风范、世人楷模的境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师德规范要体现高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即以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师德建设的方向;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师德建设的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师德建设的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只有把师德规范做细做实,师德建设才能具有可操作性,学校才能通过规范来评判优劣、奖优罚劣,主动引导、鼓励、督促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师德建设环境,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
  
  四、教育教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论语》中曾讲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教师的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所以,有了切实可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之后,就必须具体落实。
  在落实工作中要标本兼治。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先进教师的模范事迹,使广大教师不仅从内心认识到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必要性,也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刻领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德”的内涵。使每一名教师都能自觉遵守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做到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规守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和培养学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遵循教育规律,具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
  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建立师德评价、制约、激励机制,确保师德建设的真正落实
  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评估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约束和促进作用。如何做好师德评价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系统完备的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师德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目标和师德建设内容的具体化。师德评价体系主要由政治思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四个方面内容分若干项指标组成。根据具体指标分别进行考评。
  2.全过程实施民主评价,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机制。一是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根据师德要求进行认真总结自评;学生、同事、教研室和院系领导等分别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价;最后将各方面的测评情况综合,确定每位教师的师德结论。师德评价应结合学期总结和年终考核同步进行。二是师德评价的结果在教师晋级、评奖等事项中实施一票否决制。对在教学环节中严重失职的,违反学术道德、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违反教书育人规定、有失教师身份并在学生中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师德总体评价连续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在晋升职称、提职升级、评选先进等事项中,给予一票否决。
  3.师德评价与师德教育结合,形成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师德评价为师德建设提供外部动力,师德教育为师德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在精神激励方面,通过用学校事业的发展前景来鼓舞人,通过加快学科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提供环境保证;同时要为教师个人进步和职业需求创造条件。通过大力宣传和弘扬师德典型,形成师德优秀者受人尊敬的舆论氛围;在物质激励方面,学校对评选出的师德标兵给予重奖。
  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必将使高校德育工作有一个大的改观,可树立正气,制止邪气,使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下,钻研业务,教书育人;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培养教育和影响下,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Z].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Z].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8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