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是逐渐提高,然而在建筑工程中,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更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点。因此,本文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建筑工程行业相关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情况,先对模板工程的分类以及重要性进行论述,继而对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再对模板工程在施工中应该注意的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不断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中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工程;分类;重要性;施工技术;安装要点
  Pick to: with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building is also gradually improve, however,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mplat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the key poi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personal year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lated experienc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formwor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first to template engineering classification and importance is discussed, and then for the templa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finally to a detailed analysis for the template engineering in constructio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deep discussion, the hope can play a valuable role, and constantly promote construction formwor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unceasing development, and ultimately for China's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ject new vitality.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Template engineering; Classification; Importanc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stallation points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大量建筑工程的不断开工,绝大多数的工程都采用现浇结构,并且由于很多工程中没有认识到模板工程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了模板支撑系统坍塌的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建筑工程中的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不断的研究,学习,来避免模板工程坍塌事故的发生。下面是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正之处,欢迎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模板工程的分类以及重要性
  由于模板的有很多特征,所以我们对其分类方法也有很多,可以按照特种功能,将其划分为钢模台车、保温模板、真空软盘模板以及滑动模板等;按照使用特点以及结构可以将其划分为固定式和拆移式两种;按照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塑料模板、铝合金模板、钢筋混凝土镶面模板、重力式混凝土模板、钢木组合模板、钢模板以及木模板等;按照受力状况可以将其划分为非承重模板以及承重模板两种;按照形状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曲面模板以及平面模板两种。
  模板工程在土建工程项目中占用的时间最长、涵盖面积也是最广的,占据整个工期的50%左右,整个用工量的30%左右,使用了整个工程项目的25%的费用。因此,加强对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不仅会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很多难度较高的工程中,主要技术难度都集中在模板工程上,一旦解决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难点,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在相关部门统计的报告中显示,建筑工程中,模板工程占用35%左右的施工周期,所以我们一旦完成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改进,可以大幅度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
  由于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受到模板工程的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在进行模板工程的施工工作时,应选择质量好的模板,通过这种模板完成饰面混凝土面和装饰混凝土面的浇筑工作,这样不仅减少了大量的人工以及材料费用,还大幅度提高工程质量,也提高了工程的档次,因此,模板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来说,模板工程的主要施工工序步骤为:基础底板模板→基础上返梁及导墙模板→墙、柱板模板→梁模板→楼板模板→楼梯模板。
  1、对于基础底板模板来说,一般情况下基础底板体积非常大,即使其基础高度很低,我们也要在对基础的中心线和标高先进行核实后,弹出四周边线及轴线,再进行模板的安装工作。我们可以根据弹出的边线来对准模板,并经过对标高以及模板垂直度的校正后,再使用支撑固定模板。在模板安装工作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施工垃圾,重新对模板标高、尺寸进行复查,以确定其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对于基础梁模板来说,我们只有在压实基础梁底的土方后,采用砖砌胎膜,用比例为1:3的水泥砂浆进行浇捣。对于普通的建筑工程来说,当基础梁的梁宽较小并且跨度较大时,我们可以通过在垫层上弹出梁两侧的边线,在确保尺寸、报告的正确后,进行模板的拼装工作。
  3、对于柱模板来说,由于他的高度比较高,而且尺寸比较小,所以我们在进行模板的安装工作前,需要弹出边线以及交叉纵横线,因为柱断面长边和两边是一样的板,所以我们需要补充两块柱断面短边尺寸的板来拼成一个组合定型模板。在钉柱模板的时候需要将一些海绵条加到板与板之间的接触处,来避免发生漏浆现象。在柱模的底端还需要一个可以清理出模板内施工垃圾的排放口,在模板外面需要间距45cm采用柱箍箍牢。在安装柱模板时,还需要搭设好合格的钢管架,通常该钢管架采用井字形,且保持柱模板外边与钢管架的横管之间至少有50mm的距离。如果两个柱在一个平面上,需要校正模板的两端,并且重新确认中间模板的安装位置,进过检查之后,立即塞进木楔,箍紧柱箍并且钉牢固支撑。此外我们还需要采用剪刀撑以及水平撑来确保柱子的位置精确。
  4、对于墙体模板来说,主要是拼装两侧模板,其主要的施工方法如下:先根据基层的控制线确定两侧墙体的边线,然后通过确定的边线定好摸板位置,根据设计间距穿好穿墙螺栓,模板两侧上中下位置分别搭设斜撑,根据线锤测出的垂直偏差进行斜撑松紧度调节,从而调整模板的垂直度。为保证模板上下口齐平,上下口应设置通常水平木方子,并且上口应适当增加顶模筋。
  5、对于梁模板来说,需先进行梁底模支设,梁底模支设时,需根据两端柱子进行定位,并根据设计标高调整支撑高度,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直,梁轴线跨度大的,要按规范要求按2‰起拱,起拱线顺直不得有折线,梁轴线跨度小于4000mm时可不起拱,但不能出现倒拱。梁底模固定牢固后,可先支设一侧梁侧模,待钢筋绑扎完毕并验收完成后,在进行另一侧梁侧模板支设。
  6、顶板模板的施工工艺流程:抄水平线→弹板下标高控制线→立支撑的纵横立杆→ 支横撑和固定100×100mm主龙骨木方→铺设50×100mm次龙骨木方 →铺设多层板→根据标高控制线拉线找平及起拱。
  三、模板工程安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模之前应对墙体进行最后一道清扫,合模时应防止杂物掉进模板内。在梁柱节点位置设活动清扫口模板,合模后当有杂物进入模内启动活动模板进行清理。
  2、墙体模板安装前,先用砂浆找平层,然后在找平层上贴有一道海绵条,再立墙模,以保证模板底部接缝严密,不露浆。
  3、模板拼装前,在两片模板的接缝处贴有一道10mm宽海绵条,墙体模板底部和门窗洞口模板边缘贴一道50mm宽的海绵条。以保证模板的接缝严密。
  4、外墙面、电梯井筒及楼梯间模板应设置下挂,支模必须保证接槎顺直,不错台、不漏浆。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模板工程是其中对质量影响最大的一环,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通过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我们已经明确模板工程的作用以及施工技术,最终通过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来总结工程施工中我们经常忽略的环节。同时由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过快,导致其与质量控制以及施工技术脱节,造成了施工质量存在着极大地隐患,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导致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继而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最终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个人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永庆,毛军民等.模板工程的安装技术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1,8.
  [2] 张立春.浅谈建筑工程中模板施工技术难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78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