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民币汇率水平与汇率形成机制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泽民

  摘要: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已取得成功,但未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问题。人民币汇率仍将上升。应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外汇管理
  
  人民币汇率改革主要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 比方说人民币是否会继续升值的问题;二是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问题,也就是人民币的汇率应该怎么形成;三是外汇管理问题,即金融与资本项目开放的问题,与此相关的有一个包括外汇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深化问题。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回顾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1)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该升值可以视为人民币的法定升值;(2)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允许单日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幅度为千分之一,人民币对非美元波动幅度为百分之一;(3)人民币从钉住单一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人民币对非美元外汇的波动幅度的规定类似于我国现行股票市场的涨跌停板制度,由于没有设定人民币对美元以及人民币对非美元外汇的中心汇率,因此,它不属于目标区管理汇率制度范畴,而是类似于某种爬行钉住的汇率制度。
  从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已有18个月之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从汇率改革之时的100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升值到2007年1月31日的100美元兑777.76元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达到6.4%。
  从2005年和2006年的我国国际收支的情况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及汇率机制弹性的增加非但没有出现国际收支的逆差和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而且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加快,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在增加,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不断扩大,所以,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成功的。
  但是,汇率改革并没有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经常项目和金融资本项目的顺差依然存在,且顺差幅度在进一步扩大化,宏观经济的内外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具体而言:(1)由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而引起的超额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巨额投放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所谓“流动性过剩”的源头;(2)中央银行为了冲销部分因收购外汇而投放的人民币,发行了巨额的中央银行票据,不但增加了央行的利息负担,也使货币政策的效应大为降低;(3)由于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以人民币计算的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缩水不小,保守的估算缩水金额高达3,000多亿人民币;(4)截至2006年底外汇储备已经高达10,000多亿美元,这就意味着相当于约77.776亿人民币的我国的真实资源为国外所利用;(5)人民币升值预期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消失,升值预期给宏观经济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趋势
  
  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了6.4%之后,今后人民币的走向如何是金融部门、贸易部门及相关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根据2006年国际收支的情况,展望2007年的国际收支,依然会出现较大的经常收支和金融与资本项目的顺差,因此,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基调还是会上涨,当然这个上升过程会有波动。应该说,人民币的主旋律是上升,但是在上升的过程中也会有小幅度的下调,波动幅度应该比2006年大。
  岁末年初,海内外众多机构对人民币汇率2007年走势作了预测,一致认为2007年人民币还将升值3%-5%。如果扣除2%的法定升值,人民币化了约18个月的时间升值了4.4%,据估计,2007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应该在3%左右。
  问题是必须考虑两个因素,第一,2007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是否会改革或完善;第二,是否存在着人民汇率的政策目标。自从进入牙买加体系之后,除了采用浮动汇率制的发达国家基本上把汇率作为自由经济变量来对待之外,采用钉住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的经济体,不是把汇率作为政策工具,就是把汇率作为政策目标来对待。最近,宏观经济管理层多次表态,要改变目前国际收支大幅度顺差的局面,促进国际收支达到均衡。虽然,汇率不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唯一手段,但也是可选择的一项政策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汇率具有潜在的政策工具的可能性。如果管理层作这样的选择,那么,不排除人民币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升值空间。
  也许,有一点是必须关注的。在2005年汇率改革之前,根据许多调查报告的意见,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换汇成本是7.8元,换言之,7.8元兑1美元是众多外贸企业的生命线。然而,现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突破了这条企业生命线,为什么我国的贸易收支依然出现顺差的局面。有三种可能性:第一,外贸企业在面对调查时,根本就没有对调查者如实反映企业的真实换汇成本,希望在低估的人民币币值上,维持其既得利益。第二,外贸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降低了经营成本,从而抵消了因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的不利影响。第三,外贸顺差中存在虚假的出口额,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海外资金通过虚报出口金额的方式,进入我国股票市场,从而导致外贸的顺差。
  由于统计数据的真伪性始终是困扰经济学家对问题做出准确判断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在重视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同时,对外贸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是非常必要的手段。如果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的贸易收支是顺差,但确实有不少外贸企业、出口加工企业已经濒临破产,那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毕竟占GDP总量达70%的对外贸易是关乎我国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的大问题。
  
  三、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问题
  
  笔者一贯主张汇率水平以及完善汇率机制的前提是推进外汇管理的改革,因此外汇管理改革一定要放在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要进一步放松外汇管制,推进金融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市场化,进一步完善经常项目的人民币可兑换。应该来说,这一方面,从2003年到现在,国家外汇局已经做了很多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工作。2007年新年伊始,外汇局就大幅度提高了境内居民购买外汇的额度,我估计今后还会进一步推动外汇管理市场化。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因为我们是希望汇率机制市场化,而汇率机制市场化的前提条件是管理当局基本放弃外汇管制,这样的话,自由化机制所形成的价格就能够真正地反映市场的外汇供应与需求。
  至于下一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相对也是一件很清楚的事情,就是汇率波动幅度问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尤其是对美元的波动幅度应该再放宽一点,我觉得这应该没什么关系。如果我们能够确认,我国的外贸顺差基本是真实的,逐步地转向独立浮动汇率制度也可以作为制度设计中的一个选项。但是,前提还是外汇管理问题,特别是在经常项目上怎样来推进与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计价和清算。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才有意义。
  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放宽的情况下,要给外汇的实际需求者,尤其是给外贸企业提供足够多的、多样化的、低成本的、便捷的套期保值工具,便于外贸企业用较低的成本避免汇率风险。虽然,近年来外汇交易中心和许多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由于成本及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等多方面的原因,外贸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从而规避汇率风险的情况并不普遍。
  此外,在外汇管理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机制更具有弹性化的情况下,除了外汇的实际需求之外,还将产生对外汇的金融性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现行的外汇市场只是一个外汇兑换和结算的市场,缺乏外汇交易的外汇市场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外汇市场。因此,大力推进外汇产品的开发力度,及时推出新产品是我国外汇市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实行外汇管理市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采用浮动汇率制的必要条件。2006年8月,美国芝加哥商业期货交易所抢先推出人民币对欧元、人民币对美元、人民币对日元三个期货产品。我个人意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完全可以提供这样的产品,否则,人民币汇率的远期定价权将受制于海外市场。人民币外国债券也可以考虑在上海发行、在上海交易,这不仅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对化解当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促进我国资本输出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作者:
  黄泽民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
      生导师
  责任编辑:姚开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1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