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冷暖自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伍 天

  2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人民币7.1463元,在21日中间价为7.1503元的小幅回落后,人民币重拾升势,升值40个基点重回7.14关口,并且直逼前期7.1452的历史新高。从2月15日起,人民币以一天一关的速度先后冲破了7.18、7.17、7.16和7.15四个关口。如果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为13.48%,仅2008年的升幅就已超过了2%。对比去年全年6.9%的升幅,近期人民币的涨势可谓汹涌。对近年来饱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降、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外国反倾销煎熬的中国企业来说,人民币的加快升值无疑是雪上加霜。
  
  
  企业表情不一
  
  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1美元换得人民币的数量越来越少,那么对于出口商而言,同样出口1美元的商品,换回人民币的数量就会因汇率变动而减少。如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8%,所以,出口商的利润则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行业不同、成本构成不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需要区别分析。
  纺织品:价格竞争力大减
  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20%左右,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据资料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50%左右,且附加值低,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出口价格弹性较低,降价空间很小。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绝大多数订单毛利在0.5元人民币,即出口1美元产品,毛利在0.5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每出口1美元产品,毛利将损失0.15元人民币。加上其他运营成本,毛利跌破0.35元将几乎无利可图。广东省丝丽服装公司的董事长张庆增表示,目前在出口单价方面企业作了一些调整来应对汇率上升,服装出口利润率仅仅在5%至8%之间,即使企业内部消化部分的升值压力,代价是利润减少了很多。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家具业:利润缩水生存难
  几年前,家具企业都有过一段“稳坐沙发卖沙发”的滋润日子。但近年来在国家产业调控、出口退税调整、海外反倾销、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压力下,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于一个出口占了30%以上的行业而言,压力不言而喻。深圳家具业协会会长黄伟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升值以来,广东的家具出口增速明显减缓,2007年家具出口量同比减少20%。
  顺德某家具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去年年初与外商签订的合同,人民币升值到现在,已损失了超过200万元利润。”据他介绍,以前该企业的年平均利润可以达到6.8%,但预计2008年的平均利润率可能下降到2.5%。
  鞋业:成本上升大迁移
  靠低成本、低利润起家,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制鞋企业日子同样备受煎熬。据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介绍,广东鞋厂有五六千家,过去一年关闭的有1000多家。广东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说,自己每天都在关注人民币汇率,目前正在与上下游客户和供应商沟通,可能会把工厂转到粤北或粤西。面对人民币升值,多位企业负责人均表示,会想办法降低影响,包括将工厂迁往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地区。
  家电:优势不再提价对
  中国家电产品因低成本而获得的相对比较优势,使中国已经成为家电巨头的重要生产基地。家电行业的销售市场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已经成为家电行业主要的需求来源。人民币升值对家电产品的出口形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使其本来就不高的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有消息透露,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带来的利润损失,珠三角近千家以贴牌为主的小企业倒闭。
  为消化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因素,家电出口的价格有所提高。数有“价格屠夫”之称的格兰仕,受制于成本压力,也向国外采购商发出了明确的提价信息,去年的出口价格提高5%至8%。美的电器亦称,针对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为有效提高公司盈利空间,加大了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高档产品的销售比例,并同时对部分终端产品进行了提价。正因为价格和销量双双上升,白色家电的日子才好过些。
  
  汇率“内忧外患”
  
  受美联储可能再度降息而美元进一步走弱的影响,美元持续疲软、贸易顺差巨大、贸易摩擦不断,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将持续。
  据1月10日中国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市场年报》预测:人民币有效汇率在2008年将升值8%至12%,远远超过2007年1.6%的幅度,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在年底达到6.7的水平。不少研究机构近期也上调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值。摩根大通在报告中称,一次性大幅升值不太可能发生,但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有望在更大波动区间实现10%的升值幅度;渣打银行则预测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为9%。
  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瑞士巴塞尔出席国际清算银行会议期间表示,全球油价高企、国内通胀和国内巨额贸易顺差是推动近期人民币升值的部分因素。受次贷危机影响,近期美元连续走软,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100美元/桶大关。国内通胀压力未明显缓解,去年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幅达6.9%。有机构认为,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带动国内物价指数上行,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能源进口成本,缓解通胀压力。
  周小川还表示,国内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也是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一些国内金融机构大规模抛售外汇,促使人民币升值。据了解,外商直接投资(FDI)、贸易顺差的“双高”,让人民币承受更大的升值压力。有报道称,今年1月份我国的FDI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09.78%,增速惊人,显示国际游资继续大规模借道投资流入中国,而中国政府目前也很担心游资通过各种途径大量进入。
  
  企业积极应对
  
  人民币快速升值已是不争的事实,众多的制造企业都已经在着手寻找应对的办法。
  张庆增认为,人民币升值多少对于出口企业的利润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在公司接单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即尽量接在两至三个月内交货的短期订单,考虑到汇率问题,长期的订单尽量避免;但是如果实在有客户要求下长期订单,那么业务员会采取“拆单”的方式来处理,“拆单”就是分期签单,分开时间段来签订产品价格。
  国投中鲁主要从事浓缩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和销售,其产品90%以上直接出口,在行业内一直处于龙头地位。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公司依然保持较好的业绩,应对措施主要有:一是公司与三菱、可口可乐、雀巢等大公司建立了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客户的稳定性和忠诚度较高。二是公司通过提高销售发货进度、缩短货款回收期、提前收汇以减少汇率损失。三是采取远期结售汇、应收账款卖断、票据保理业务等金融手段规避汇率风险。四是加强对外汇资金余额的跟踪管理,对货款回收以及外汇用款进行计划管理,减少外汇账户资金余额。五在部分销售合同中约定汇率风险承担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汇率变化带来的冲击,一些企业正采取新的策略:用国内市场补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的损失用国内市场补,做到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平衡出击。此外,为应对反倾销,许多企业借人民币升值契机加快了进军海外的步伐。
  人民币升值,或许会让许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因为利润下降而破产。但不管人民币升值对中小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有益的、深刻的,那就是一个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仅靠降低价格的话,已经不适应了,价格优势的因素应该会越来越少。它迫使人们必须思考一种新的方式去竞争,那就是如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树立品牌观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也许是人民币升值带给我们的一些有益思考吧。
  编辑:许广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6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