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新春谋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焱

  在政府的支持下,生命园计划在今年尽快启动东扩和北扩的进程,扩区总面积近3000亩,其中产业用地2000余亩,相当于生命国现有面积的一倍
  
  2月2日下午,在虎年新春即将来临之际,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60余家生物医药领军企业代表和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昌平区及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领导欢聚一堂,回顾往昔,共话未来。
  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攻艰克难,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年末,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泰康人寿郊区总部及健康研究中心、先正达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标志着园区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活动间隙的采访中,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利告诉记者,今年生命园将启动扩区进程,为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拓展更广阔空间。
  生命园新春之际已开始谋划新一轮发展蓝图。
  
  2009园区创新成果闪耀
  
  “生命园最大的特征是以高端研发为主,聚集的企业以自主创新的居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居多。目前,生命园内的企业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海归人才学成回国后自己创办的,这一点很重要,也是生命园区别于其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明显特点。”郭利说。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入驻机构和企业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尖端科研成果,令人赞叹不已。
  园区企业博奥生物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确立为首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企业”,并获得2009年北京企业评价协会科技创新奖。博奥生物的晶芯微阵列芯片点样系统和晶芯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荣获有中国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2009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其激光共聚焦扫描仪获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称号。博奥的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成为世界上首款获得国家监管部门批准,用于临床诊断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产品,也是我国在生物芯片临床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
  瑞奇外科的“一次性使用RCS系列端端吻合器”项目和同昕生物的“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项目被同时纳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万泰公司成为昌平区首批“产学研一体化示范企业”,13种试剂获得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证书,其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诊断试剂通过科技部筛选。
  保诺公司在呼吸道和炎性疾病药物研发方面与阿斯利康开展进一步合作,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雄厚的综合药物研发服务实力,被北京市认定为首批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
  在贺福初院士等科学家的倡导下,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并落户园区。
  园区生物医药科技孵化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孵化器行业中的国家队。
  生命园的科技领军人物――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技术总监、博奥生物总裁程京教授正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瑞奇外科CEO方云才博士人选北京市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海聚工程)计划,成为北京市首批获此荣誉的创业者之一。
  
  系列重大项目相继奠基开工
  
  2009年末,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项重点工程举行了密集的开工奠基仪式。
  11月30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在昌平区启动。作为国家级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科技产业创新基地之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通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成功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生物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园区完善技术支撑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强园区的产业聚集功能,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了解,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是集医药研发、综合办公、商务配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组群,它将为大中企业、跨国公司和风险投资等中介服务型机构落户北京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与优越的办公环境。其投入使用,标志着园区公共技术服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2月8日,泰康人寿郊区总部及健康研究中心举行奠基仪式。泰康人寿是我国第四大人寿保险公司,在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泰康人寿名列第84位。泰康人寿郊区总部及健康研究中心项目将建成一个包括健康研究中心、全国运营管理中心、健康保险研究中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职能管理中心等功能在内的综合性研发基地。项目一期投资7.5亿元,首批入驻员工达3000人,未来将为上万人创造就业机会,并使得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为北京首个具有医疗健康保险、医药研发、医疗保健服务等完整产业链的园区,将大大提高园区的综合实力和产业聚集能力。
  12月17日,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暨先正达全球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奠基仪式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这标志着中国首家外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机构正式落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据了解,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农业科技企业瑞士先正达公司的全球第六大研究与技术中心,也是中国首家外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机构,2008年选址落户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公司于2008年10月正式开始运营,现有员工70余人,计划两年内在园区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生物技术研究和创新大厦,并组建一支约200人的高素质科研团队。该研究中心将专注于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生物技术和农艺性状的研究,用于提高作物产量、抗旱性、抗病虫害及生物燃料转化效率等方面。研究中心将与先正达全球研发团队紧密合作,并与先正达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互补。
  先正达生物技术北京研究中心前五年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亿美元,是未来先正达在中国从事生物技术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研究中心占地25000多平方米,项目建设包括实验楼和作物温室,配备世界领先的设施和设备,并为科研人员提供贴近自然、激发创新的工作氛围。研究中心有望在2011年竣工并投入运营,届时将能容纳200多名员工,成为生物技术创新和台作的科研基地,并将持续培养生物技术领域人才,与科研院所实现互惠合作,带动相关产业的进步和升级。
  重大项目的集中启动,预示了2010年将成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发建设的高潮年,也标志着生命园将在产业发展上谋求新的突破。
  机遇面前的谋划与思索
  市委、市政府前不久决定,将整合中关村“一区十园”的相关资源,设立发展集团公司,实现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跨越式大发展。
  市委常委赵凤桐在今年市人代

会上表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部地区将预留出30至40平方公里土地,为产业聚集提供发展空间。
  顺应这一发展大趋势,2010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扩区问题成为年度工作重点。随着中关村发展集团的成立,中关村“一区十园”的整体资源将得到充分整合,在以海淀、昌平两区为主的北京市北部新区规划调整过程中,生命园将有望争取到新的发展空间。
  据郭利介绍,目前生命园整体上升势头非常明显,但受空间资源所限,企业、成果出现外流现象。为解决这一迫切问题,在政府的支持下,生命园计划在今年尽快启动东扩和北扩的进程,扩区总面积近3000亩,其中产业用地2000余亩,相当于生命园现有面积的一倍。扩区后,生命园将充分利用新增空间资源,一方面保留本土生物医药企业的特色,倡导自主研发,孵化更多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将积极引入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端生物医药品牌企业,为更多高质量企业的进驻预留发展空间。
  在建设模式上,郭利认为生物医药园区的建设应尽量规避前十几年建设中常常出现的问题,防止把园区建成“夜城”、“鬼城”,要综合考虑服务配套设施的跟进,以人性化的设计留住研发人员。
  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上,生命园将更加注重产业链形成过程中的产业配置和布局,协同考虑生物医药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园区企业中,多引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康复、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等企业,在产业配置上,尽量形成包括成果、转化、临床、实验,以及直接面向市场的生物产业循环体系,甚至要包括中间环节的服务体系支持,如药监、医药物流等,形成相对配置完善的产业链条,带动地区发展。
  “要从长线上进行考虑,让整个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做到持续发展。重点是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两头,一是从源头上注重引进大型企业或国际品牌企业进驻,二是更注重中间转化要素和支撑平台的建设,充分配置社会资源,协助企业做好市场的开发。”郭利说。
  生物医药产业在北京市处于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地位,去年进一步出台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因此,把创新的成果源头保留住、把这些难能可贵的高精尖人才留在北京,就显得尤为重要。北京的自主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尽管比较弱小,但至少已形成自己的品牌,政府应呵护其成长,给予扶持壮大。应通过资源配置、投资、政策、土地等方面的扶持,让这些成果就地生根、就地转化。
  郭利坦言,目前企业需要政府的扶持十分迫切,但政府的敏感度不够强,支持企业的模式和力度还需要调整。政府应该找到企业最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摸索企业到底哪个环节最需要政府的支持,综合考虑资金、规模、阶段等问题,多做调研,集中办理,解决企业普遍具有的共性共存的问题,在关键时助推一把。
  “北京市的生物医药资源在全国具有独特性,如何利用好,发展好,需要包括园区、政府、企业在内的各方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大干快上不一定解决实际问题和关键问题,还会导致政府、企业打乱仗,效果不明显。”郭利建议,北京应设计一种很好的模式,明确三方界限,做到政府、园区、企业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协调前进,从而达到三方共赢的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0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