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煜辉 尹振涛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不良资产处置,资本充足率,资产、贷款、利润率,以及金融生态与银行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善,那么如何理解和评价当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状况?城商行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以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出台的评价报告相信能对关注中国城商行发展状况的人士带来一些帮助。
  
  处置不良资产效果明显
  
  在监管部门的高压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城商行的重组抢救运动成效卓然。截至2006年12月末,已有59家城商行累计置换、剥离不良资产685.05亿元,其中信贷资产511.09亿元,非信贷资产173.97亿元。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比例由2002年的17.7%下降到目前的4.78%。2006年各城商行处置不良资产又上新台阶,一年内城商行置换不良资产106亿元,年处置速度达到38.2%为近五年之最,其中地方财政注资42亿元。
  调查显示,曾经是重灾区的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商行近五年来变化最大,东北地区信贷不良率从2002年的36.65%下降至2006年末的4.62%;中部地区城商行的不良率从31.05%下降至4.17%,甚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城商行的平均值4.36%,成为近年来全国城商行资产质量最好的三个地区之一(另外两个为:长三角地区平均信贷不良率为2.40%,和环渤海地区平均信贷不良率为4.07%)。2006年城商行资产质量明显得到改善,资产质量优良银行(不良率小于2%),由2005年的14家猛增到2006年的27家。2002年至2006年资产质量良状态的银行(不良率大于2%小于5%)由5家增加到54家,仅2006年就增加17家。2006年有13家不良率超过15%的城商行摆脱了高危状态。从2002年起,由66家资产质量差的银行(不良率大于15%)变为2006年的6家。
  
  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
  
  截至2006年底,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8.5%,整体已经达到2004年12月颁布的《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规定的到2006年底商业银行应达到8%以上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通过几年的努力,城市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从5年前的-0.2%上升到今天的8.5%。
  从区域角度来看,在全国范围普遍提高的前提下,渤海湾、中部和西部地区增幅较大。而西北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整体上还未达到8%的限制要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长三角地区资本充足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且较为稳定。
  尽管仅2006年,资本充足率达到“充足指标(资本充足率大于10%)”的城商行就由2005年的10家变为2006年的29家,近乎三倍的增加,但是截至目前,仍然有近4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无法达到要求,
  
  总资产、贷款、利润快速增长
  
  城市商业银行资产、信贷、利润总额快速增长,截至2006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2.57万亿元,信贷总额为1.37万亿,利润总额高达181亿。
  从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商行利润率明显高于内陆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城商行平均资产利润率高达0.92%,反映出中国当前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盈利性机会,更大程度也得益于该地区极为优良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效地降低了银行的外部风险和营运成本。此外,中部地区成为近年来盈利能力提升最快的地区,资产利润率从2002年的0.053%迅速提升至2006年末的0.711%,接近东部地区水平。珠三角地区的城商行受困于庞大的不良资产,特别是广州行和珠海行还处于高危状态,极大地制约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整个地区城商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仅为0.338%。
  从盈利能力的结构上看,盈利能力“强(资产利润率大于1%)”的城商行数量直线上升,从2002年的1家增加到2006年的29家,而亏损的城商行由2002年的22家减少到2006年的2家。全国城商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也由2002年的0.33%增长到2006年的0.7%,利润率几乎翻番。
  
  城商行地区差异性在大幅缩小
  
  城商行的资本状况是差异迅速缩小最为突出的方面,大部分地区的城商行在2006年末都接近了监管当局8%的资本充足率的达标要求,除了广东的几家城商行由于历史包袱比较沉重,仍处于不良资产清理阶段,短期内资本补充机制难以迅速到位,但随着大量不良资产的剥离,它们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也从技术性破产的-2.91%上升至3.31%。经济活力和拥有优良金融生态环境的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外部资本补充机制的建立相对容易。自1999年以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的大型城商行先后引入了外资的战略投资人,上海、南京获准发行了次级债,宁波、南京2007年获准在A股市场IPO,而浙江省内的城商行的民营化运动也成为资本金的重要补充机制。
  政府主导的城商行重组运动能迅速地改变银行的资本和资产质量问题,但银行的盈利能力显然是银行未来持续发展的根本。可以看到,城商行盈利状况依然反映出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长三角地区城商行平均资产利润率高达0.92%,而其他地区城商行都在0.7%以下。西部地区低于0.5%,珠三角地区的城商行,平均资产利润率甚至低于0.2%。
  
  城商行发展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经济、司法等构成金融生态最主要的影响要素,对地区金融资产质量好坏发挥着重要影响。同时,城商行的信贷质量高低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优劣的相关性,逐年显著下降,2003年两者相关性接近0.31,2004年下降了近一半达0.196,2005年再下降一半达0.08,2006年进一步下降至0.046。
  事实证明,地区社会中介充分发展、信用文化较发达、居民的富庶、私人部门的发展、政府对私有产权的保护意识,等等这些金融生态的优良元素,是一种具有很强“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可以当地银行部门得以充分利用,这样节省大量的信息产品成本,降低信用风险。在这样的金融生态环境下,城商行的经营绩效普遍不错。
  
  业务种类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市场份额较小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合作)银行以及农村和城市信用社的业务仍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仅靠存贷款利差创造利润。据统计,多数地方商业银行95%以上的收益是靠利息收入实现的,中间业务基本上是空白,和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30%甚至50%以上相比差距很大,甚至和国内国有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占20%-30%相比差距也很大。其后果是满足不了客户高效、快速、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丧失了增加低成本存款的途径,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力,制约了业务的发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单调还表现在贷款发放对象过于集中于“两小企业”,对居民资金的融通很少,尤其是消费贷款更是空白,这与国外地方商业银行的做法大相径庭。农村信用社受自身资金实力、员工素质、农村客观条件等限制,金融创新的意愿和能力不强,满足于提供单一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服务。
  其次,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这集中体现在银行卡、电子银行、个人理财和网上银行等新兴高科技类产品上。比如网上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开发的网上银行仅能实现查询、转账、缴费和支付等较为简单的功能,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发的网上银行还可实现贷款、买卖外汇、理财、网上结算中心等较为复杂的功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1047.htm